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云南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初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逐渐进化成人类,故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生物的进化,以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下列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芽的马铃薯,只要把芽去掉就可食用 B买肉时,应该看看是否有检疫章,然后购买 C刚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应该用水冲洗,也可以削去外皮 D厨房的炊具应该保持干净 答案: A 试题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
2、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如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 “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食品安全, 通过此题考查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树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观点。 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 ) A不含氧气的混合气体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混合气体 C全部是二氧化碳气体 D氮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混
3、合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 碳含量增加故选项 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的呼吸作用,通过此题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意义的理解,对易错知识点的辨析能力。 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在进行
4、体育活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体育锻炼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人体中血红蛋白中运输的氧气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要加深、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因此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故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体育活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体育锻炼消耗的能量增多,耗氧量增多方面来切入通过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下列关于气体交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包 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 C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代谢废物减少 D通过
5、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经血液循环运送到组织细胞时,在组织细胞处再次进行气体交换,即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以此考查学生对呼吸全过程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是(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C气体在血液中
6、的运输 D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交换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是在组织细胞处进行了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即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不断消耗血液运来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由肺排出体外,故选项 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意义,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的特点是( ) A含营养物质少 B含代谢终产物少 C含氧少 D在静脉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所以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
7、的主要特点是含氧少,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以此考查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辨析相类似概念的能力。 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 A、 B、 C、 D四支试管中。在 A、 D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 B、 C不做上述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将血液注入到加入抗凝剂的试管中,静默一段时间后,血液会 分成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注入未放抗凝剂的试管中,血液会凝成血块,即周围部分为血清,下面为血块,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由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8、掌握情况。 中医 “切脉 ”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细胞 D红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管是将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血管的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沿着血管向前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脉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力能反映人体心脏的工作 状况,中医通常通过 “切脉 ”的方法来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中医 “切脉 ”的血管就是动脉。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对血管认识,以此考查学生辨析生物知识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人体手背上的 “青筋 ”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神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
9、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有的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人体手背上的 “青筋 ”就是静脉血管。故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内的血管,通过此题考查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对生物易混概念的理解能力。 贫血的原因是( ) A红细胞的数量过少 B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C血小板数量过少 D A和 B 答案: C 试题分析:贫血是指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少,或者血红蛋含量少,由于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所以贫血患者常会出现头晕、身体乏力等级症状,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贫血的原因,通过此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联系生物实际能力。 “亲子鉴定 ”需要从血液中提取 DNA,那么 D
10、NA 来自血液成分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中也没有细胞核,血浆血液中的一种成分,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所以 DNA来自于白细胞,选项 B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内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DNA存在的位置,以此考查学生对血细胞知识的掌握情况,辨析生物概念的能力,分析应用能力。 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答案: C 试题分析:汗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严重腹泻排出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等,而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
11、、蛋白质 等,故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血浆中的物质,选项 C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汗液的主要成分,血液的成分,严重腹泻排出的主要成分,以此考查学生对血液成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川雅安地震中某伤者的血型是 AB型,当他需要大量输血时,应给他输入( ) A AB型血 B O 型血 C A型血 D B型血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所以 AB型的人大量失血,最好给他输 AB型血。故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输血的原则,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血型判断生活中输血的规则
12、。 在人体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 A 30%、 40%、 30% B 30%、 30%、 40% C 40%、 30%、 30% D 30%、 35%、 35%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合理营养就要使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合理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 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 30%、 40%、 30%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合理营养,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合
13、理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列不是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 ) A小肠位于人体腹腔中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很长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肠长约 56 米,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扩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选项 A、 B和 D都是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小肠位于腹腔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选项 A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以此考查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 A淀粉 B脂肪
14、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吸收是指葡萄糖、氨基酸、水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必须经消化后,形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即淀粉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最终能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项 D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考查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其他动物的入侵 B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距今大约 1200万年前,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云南昆明 中学 初一 下期 期中考试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