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千克( kg) B牛顿( N) C焦耳( J) D瓦特( W)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会议以米、千克、秒为基础所制定的单位制。后经修改和补充,成为世界上通用的一套单位制。 A是质量单位, B是力学单位, C是功的单位, D是电功率单位。故选 C 考点:国际单位制 点评:对于这类题,同学应该对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牢记,各个单位用在那种情况下对判断其的属性很有帮助。 图是某家用电热器内部电路结构图,其中 R1、 R2为加热电阻丝( R1R2)。下列电阻丝的四种连接方式,可使
2、电热器提供不同的发热功率,关于其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小 B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小 C丙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D丁的连接方式,发热功率最大 答案: BD 试题分析:发热功率计算公式是 Q=U2/R,电阻最大,即 1, 2 串联时, Q 最小,而当 1,2并联时,总电阻最小, Q 最大,由图分析可知甲只有 2运作,乙是串联,丙是只有 1运作,丁是并联,故答案:是 BD 考点:发热功率,接线分析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的熟悉程度,要分析弄懂图中连线究竟是哪些器件在运作,然后再根据公式分析。 用滑轮组把一个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升 h高度,机械效率为 。对滑轮组进行处
3、理后,还将该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升 h高度,机械效率为 ,发现 。则对滑轮组的处理方式是 A把动滑轮换轻一些的 B换粗一点的绳子拉 C在绳和轮之间加润滑油 D在轮与轴之间加润滑油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可知, A动滑轮变轻分母变小,机械效率变大,另外减少摩擦力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所以答案:是 AD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 点评:此题同学应该知道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提升的物重;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减小摩擦力;减小绳重等,主要结合公式和分析受力情况。 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针孔照相机。分别调整内、外纸筒和蜡烛的位置,保证都能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蜡烛的像。则 A半透明膜上成
4、的是正立的像 B将蜡烛远离小孔一段距离,像变小 C将内纸筒向蜡烛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小 D将外纸筒向蜡烛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大 答案: BCD 试题分析:根据小孔成像原理,物体顶端发出的光到光屏的下方,物体底端的光到光屏的上方,故而成倒立的像,让小孔远离物体运动,则物体上下端的光进入小孔的夹角变小,所以像会变小,蜡烛远离小孔,夹角变小,外纸筒向蜡烛方向移动,夹角变大,内纸筒向蜡烛方向移动,夹角不变,但是照到半透明膜上的头和尾就变小,像变小,故答案:是 BCD。 考点:小孔成像 点评:本题考察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原理,记住小孔成像物体到小孔距离和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像大小的变化。 下列说法
5、中,错误的是 A物体吸热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C柴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两杯水具有的内能也相同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当物体是个冰块的时候,吸热时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不变, B热量是一个热传递过程,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应该说热量变化了多少, C做功冲程顾名思义就是做功,有运动,所以应该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的大小相关,温度高,质量大,分子内能大。所以答案:选 BC 考点:内能及其转化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内能的掌握,记住一些特殊状态比如冰水混合物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仔细分析记住名词的定义和行
6、成因素。 在图所示装置中,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杠杆 AB可以绕 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A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轻绳与滑轮组相连,在 B端用一轻绳沿竖直方向将杠杆拉住,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滑轮组的下方,悬挂一圆柱形的物体,此物体被浸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中。已知杠杆O 点两侧的长度关系为 AO=2OB,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 10cm2、高为 12 cm,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50cm2。若容器中的 液体为水,在水深为 20cm时物体的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此时杠杆 B端绳上的拉力为 F1;打开圆柱形容器下方的阀门 K,将水向外释放,直到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 2/
7、3时,将阀门 K 关闭,此时杠杆 B端绳上的拉力为 F2,且 F1: F2=3: 4。若容器中液体为某种未知液体,其质量与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此时未知液体的深度为18 cm,杠杆 B端绳上的拉力为 F3。取 g=10N/kg,则 A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为 2 g/cm3 B作用在 B端的拉力 F3大小为 1.52N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1.2 g/cm3 D未知液体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1980P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设放水前后作用在 A端绳子的拉力分别为 F1、 F2,圆柱体的体积为和密度分别为 V、 ,则 F1OB=F1OA F2OB=F4OA ; 水 Vg+3F1=G=V
8、g ; 1/3水 Vg+3F2=G=Vg 得圆柱体的密度 =3水 =31.0g/cm3=3g/cm3。 B,F3=OA/OB1/3( G-F 浮 ) =21/3( 2103kg/m310N/kg10cm212cm10-6-1.1103kg/m310N/kg10cm210cm10-6) =0.87N C,水的体积是 V 水=50cm220cm-10cm212cm=880cm3,未知液体的体积是 V=50cm218cm-10cm210cm=800cm3,由于质量相等, 水 V 水 =V,故未知液体的密度 液 =水 V水 /V= 1.1g/cm3 ,D, P=液 gh=1.1103kg/m310N/
9、kg0.18m=1980Pa,故答案:选 D 考点:密度,滑轮组,杠杆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相当于一道计算题的量,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题可以先跳过放到最后再做,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浮力密度体积等的计算要仔细。 如图所示, R1、 R2是阻值相同的两个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 S1后,两电流表示数相同;当再闭合开关 S2后 A电路中总电阻变大 B电流表 A1的示数为零, A2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 A1的示数不变, A2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 A2示数是 A1示数的 2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的连接方式可知,当闭合 S2时, R2被短路,故电流全部通过 S2而不经过
10、R2和 A1,故 A1示数为零,总电阻剩下 R1,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短路,接线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接线的熟悉度,认真分析个器件工作状态,如短路的情况就一定是某器件和某导线并联,被短路器件不工作,计算时可以直接忽视。 下列有关力、运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运动速度一定为零 B当物体运动速度为零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C当物体运动速度为零时,物体的动能一定为零 D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动能一定为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受合力为零时,运动速度可以是零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 B有可能运动速度为零的那一瞬间受力不为零,即将运动,
11、 D受合力为零是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动能不为零,只有 C是正确的。 考点:动能,受力,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学生要灵活记住一些特殊情况,帮助否定选项,把错的找出来,比如有速度就一定有动能,不管是匀速加速还是减速,所以和受力没多大关系。 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 A和 B,如图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漂浮和悬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它们受到水的浮力为 ,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压强公式 P=F/S可知当重力相同,即同一地点质量相同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越小,所受压强越大, A接地面积比 B大,故 ,又由于 A,
12、B块在水中静止,一个悬浮一个漂浮,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两无块重力相等,故浮力相等,答案: D 考点:压强和浮力 点评:本题学生要掌握压强公式 ,结合数学运算可知大小,掌握悬浮和漂浮均属于受力平衡。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 F 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在运动方向不受力或受力平衡的情况下才成立。 C和 D的力经过分解会形成一向上向前和向下向前的力,所以 B,C,D都在运动方向有受力,并且受力不平衡, A力向上,相当于在运动方向不受力,故 A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在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13、,只要在运动方向发现受力不平衡就说明物体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的时候,有四个过程分别是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是没有能的转化,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工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答案:是 B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的认识,此题要记住四个过程中就中间两个冲程有能的转化,并且从字面上可以联想做功的必须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才能做功,压缩冲程就刚好与做工冲程相反,这样记住比
14、较容易 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灯光射向上空,上空粒子漂浮,对光线形成散射, B水面出现天鹅倒影,水面犹如平面镜,属于反射, C放入水中的勺子发生折断现象,属于折射现象, D日偏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部分阻挡。故选 C 考点:光现象 点评:本题学生要知道光的散射,反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的定义和一些基本现象,折射顾名思义就是有折断现象,故只要图像中有发生折断,断层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在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
15、对物体做功就是人施加一个力,使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过程就是力学里的功。 B和 C物体都没有移动,故没有做功,A虽然移动了,但是施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扛着米袋用力方向是向上的,上楼梯使物体向上运动了,故对米袋做功了,故答案:是 D 考点:功的必要因素 点评:本题学生要牢记力学里所说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缺少一个都构不成做功,主要突破口是在判断在力方向有没有移动距离。 人们能分辨出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是因为 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关于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音色和响度。其中音调和频率相关,响度和振幅有关,而音色则是不同材料,结构发出的不同声音,可以很清晰的分辨物体的不同。故答案:是 C 考点:声音的特性 点评:本题学生要把握声音的特色,只有音色能够分辨不不同物体,音调和响度都只能用高低和大小来描述,所以任何物体都有一套标准的音调和响度来衡量。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 B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 会看到 “白气 ” C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 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有两种方法可以液化,分别是降低气温和压缩体积
17、, A冰变水,是固体变液体, B是气体变液体,白气是二氧化碳液体, C水变干是液体变气体, D水变冰是液体变固体。故答案:是 B 考点:液化 点评:对于本题学生要掌握气相,液相,固相之间转化分别叫什么,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比如液化是变液体,融化也是变液体,融化都很熟悉了,是固体变液体,故液化就是气体变液体了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三盏灯都能发光。若其中任意一盏灯的灯丝烧断,其它两盏灯仍然发光的电路是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闭合开关三盏灯都亮说明都能形成电流回路,其中一盏烧坏不影响其他两盏的使用的情况,只有在全部并联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各自回路,不互相影响。只有 D是三盏并联,当然
18、 A如果坏了 2号或 1号也符合提议, B坏了 1号或 3号也符合题意, D是不管坏哪一盏都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并联和串联 点评:本题学生要认真记住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原理,对于图的判断,先看回路,一条回路上的器件都是串联的,不 同回路的器件是并联的。 实验题 小明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并联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小灯泡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分) 答案: .5, 0.3, 0.75 试题分析:由图中电压表看出,接的是 3V量程的档位,所以读数要看下面那些刻
19、度,指针指向的是 2.5V,电流表接的是 0.6A的档位同样要看下面那些刻度,指针指向 0.3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就是 P=UI=0.75. 考点:额定功率,电流表和电压表 点评:此题学生要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注意档位的接线和读数时应该用的刻度,还有额定功率的计算公式 P=UI。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 (1)将蜡烛 A点燃,透过厚玻璃板看到了蜡烛 A的两个像,如图所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_;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 B与离玻璃板 _(填 “近 ”或 “远 ”)的像重合。 (2)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 的位置不变,
20、改变_的位置,再做几次实验。( 4分) 答案:( 1)玻璃板的两个面各成一个像,近,( 2)玻璃板,蜡烛 A 试题分析:一般平面镜成像会形成两个像,那是由于厚玻璃的两个面分别成一像,如果用没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想要和像重合,是会和离玻璃板近的像重合的。要验证特点就需要进行多几次实验,可以保持玻璃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这样比较方便,且容易统计数据。 考点:平面镜成像 点评:本题学生要熟知平面镜成像原理,要知道玻璃越厚越能看见两个像,而实验是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是怎么方便怎么做。 图所示电阻箱两接线柱间 的电阻值是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 N。( 2分) 答案:, 3.
21、2 试题分析:看图电阻箱的数值可知, 1000档在 5是 5000, 100档在 8是 800,10档在 3是 30, 1档在 9是 9,所有档相加得 5839.看弹簧测力计,由上到下数值变大,每小格是 0.2所以图示是 3.2 考点:电阻箱,弹簧测力计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电阻箱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电阻箱是先看各档示数乘后相加,弹簧测力计则要看每小格代表多少。 如图所示,小林测量木块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则木块在 B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分)答案: .75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就是路程除以时间,球某段的平均速度只要某段的路程除以经过此段用的时间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