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初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 55kg B雪的密度大于 1.0l03kg/m3 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重庆市内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 120m/s D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 2nm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 50kg左右,所以 A正确;雪由于存在空隙,所以密度小于冰的密度,而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雪的密度小于, B错; ,而一般快速路限速在 左右,故 C错误;一张试卷纸的厚度通常在 0.1mm左右,故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学生对生活常见事例的估测 点评:估
2、测类题目考查学生对物理量以及其单位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重庆一中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 A 0-2s内,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B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m/s C 2s一 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D 5s一 7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路和时间关系图像可知:在 0-2s内和 5s一 7s内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D错; 0-5s内小车
3、通过了 2m的路程,平均速度 ,故 B错;在 2s一 5s内小车的路程没有改变,处于静止状态,受力是平衡的,合力为零,故 C正确。 考点:考查了根据坐标图像进行运动状态的判断及速度计算 点评:坐标图像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是现在出题的一个重点内容,几乎每考必有,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信息再结合知识点进行判断。 2012年 9月,厦门大学开设 了一门特设选修课 爬树课。如果某同学以0.5m/s的速度匀速向上爬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f1,再以 1m/s的速度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爬树时,表面越粗糙,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B下树时,速度越快,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C f
4、1 f2,方向相反 D f1 f2,方向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以上爬和下滑时都是做匀速运动为出发点,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来解题。两次都做匀速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此同学受到的力为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为二力平衡,那么两次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重力,并且方向都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与表面粗糙程度及速度都无关,故 ABC错误,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速运动状态的受到受力情况即二力平衡的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二力的平衡的应用,在受力分析时应明确人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近年来,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 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
5、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 2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 203.2g,则这种牛奶 (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 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 40以下 C掺水含量 40 50 D掺水含量 50以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计算所购买牛奶的密度 ,结合所给的数据表格得出, ABD错误, C正确。 考点:考查学生对密度计算的掌握及分析表格
6、数据的能力 点评:通过计算结合题目的所给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是近年来出题一大趋势。 如图所示,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 A轮滑鞋装有滚轮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剂 D磁力把磁悬浮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接触面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增大摩擦的办法有: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滚动为滑动;据此分析同等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很多,故 A错误;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故 B正确;加润滑剂可以接触面更光滑,减小摩擦,故 C错误;磁悬浮列车接触面分离,可以极大的减小摩擦,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要判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7、实例,首先要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根据此知识来分析 2012年 5月 19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 110m栏比赛中,我国选手刘翔以 12 秒 97的成绩卫冕 冠军,刘翔站在领奖台上时,如图所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 A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和领奖台对刘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刘翔受到的重力和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领奖台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领奖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刘翔受到的重力和领奖台对刘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刘翔受到重力和领奖台对刘翔的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刘翔对领奖台的压力和领奖台对刘翔的支持力是一
8、对相互作用力, AB错误, D正确,领奖台受到人的压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三个 力作用平衡,所以属于三力平衡, C错误。 故选 D 考点: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点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要区分清楚。 小明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照相
9、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 ,可以粗测焦距 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 2f,像距 , 所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 B,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确掌握,此点是一个难点 2012年 6月, “蛟龙 ”号撞线 7000米后 ,又下潜两次 ,达到了 7062米的最大深度,刷新中国
10、载人深潜纪录。如图所示,当 “蛟龙 ”号下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蛟龙 ”号下潜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蛟龙 ”号下潜时不受重力 C “蛟龙 ”号下潜得越深,惯性越小 D当一切外力消失时, “蛟龙 ”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的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标准就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AC错误,只要是在地球上,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 B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当物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故运动的潜水艇不受外力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正确, 考点:考察了对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的
11、理解 点评: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衡量惯性的唯一标准是质量的大小,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出错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一定受到了水 平向右的力 B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与重力平衡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 1N的力可能比 800N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好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向右运动,不一定受到了向右的力,如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的物体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 A错误, 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向前的牵引力,向后的空气阻力,四力平衡, B错误 小孩推物体
12、,没有推动,物体受到了力,但是物体没有运动,所以 C错误 力大不一定有作用效果,如 作用于质量非常大的物体上,力小不一定没有作用效果,比如作用于质量非常小的物体上,故 D正确 考点: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力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012年 6月 18日 14时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图所示为 “神舟九号 ”与 “天宫一号 ”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完成对接后, “神舟九号 ”相对于 “天宫一号 ”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 “神舟九号 ”相对于 “天宫一号 ”是静止的 C “神舟九号 ”与
13、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 “神舟九号 ”与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完成对接以后,两者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所以两者相对静止, A错误, B正确, 质量不会随着物体的空间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为变化,所以 “神舟九号 ”与“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质量仍然存在, C错误;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 “神舟九号 ”与 “天宫一号 ”在轨道上运行时仍有惯性,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相对静止,质量,惯性的理解 点评:本题的 CD 选项中,需要学生切记,质量和惯性一切物体所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一杯水,
14、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 )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老师喝一半水后,水的质量减小一半,体积也减小一半,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故 ABC错误, D正确。 考点:考察了对密度的理解 点评:物体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体积,质量变化而变化。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 A凿壁偷光 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 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 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凿壁偷光是因为光通过墙洞直射过来,故为光的直线传播, A
15、错;井底之蛙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才只能看到扇形区域内的景物, B错;猴子捞月所捞的月是光的反射在水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像, C错;蛇影是墙上的弓在水杯中经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像,为光的反射现象,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光的直线和光的反射的理解。 点评:此类型题目关键是对生活中光的直线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 (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 A做 _运动,是因为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2)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F3,说明:在压力相同时,_,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实验中
16、采用的方法是 _。 ( 3)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为了进一步探究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某 同学在 A物体上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压力 F/N 测力计示数 /N l 2.3 1.8 2 3.3 2.6 3 4.3 3.4 4 5.3 4.2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绘制图像。 分析图象可得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_。 ( 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 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 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 A,使物块 B
17、随 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4,则F3: F4=_。若他拉着重叠体速度由 0.02m/s变为 0.04m/s,重叠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_(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变小 ”) 答案:( 1) 匀速直线 ( 2)接触面越粗糙 控制变量法( 3) 正比( 4) 1:2 不变 试题分析:( 1)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摩擦力,所以应填匀速直线;( 2)通过图示情景可知,压力相等,毛巾表面的摩擦力大于木板表面的摩擦力 ,所以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共同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研究时要控制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另一个因素,这种方法
18、为控制变量法,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形成图像,分析图象可得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4)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图丁的压力是图丙压力的二倍,所以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速度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考点:滑动摩擦力两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实验是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应用,考题出现概率很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比较小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重庆市 重庆 一中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