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 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 “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实行科举制,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
2、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A,B,C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本题选 D。 考点:对隋朝的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隋朝和秦朝一样虽然短暂而 亡,但却创立了一套影响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于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
3、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 A,C ,D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项表述不正确,它只能是北方劳动人民南迁的原因,本题选 B。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 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观察下
4、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 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对外交流密切的认识,根据题干唐朝出图土的大量的大食金币,波斯撒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来看,唐朝时期和大食,波斯和东罗马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体现了唐朝的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A,B,D不符合题 意,本题选 C。 考点:唐朝的对外贸易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政治清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往繁盛,对于唐朝时期和外国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掌握。
5、世界上最早发行流通的纸币 交子,出现在( )时期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 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本题选 C。 考点:最早的纸币 -交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交子 ”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
6、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 “交子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 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A “回鹘衣装回鹘马 ” B “车书本一家 ” C “和同为一家 ”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 “回鹘衣装回鹘马,回鹘也叫回纥,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唐朝时和回纥交往密切, B.“车书本一家 ”是指渤海和唐朝的关系密切,渤海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渤海政权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东北
7、各族和汉族的融合,都有推动作用。C项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 ”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是指唐朝和日本的关系密切,不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 A,B,C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和认识能力,唐朝时期,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政策,导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尤其是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 握。 唐陇西行写道: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 “胡
8、 ”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唐朝民族关系中吐蕃的史实,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以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的胡是指吐蕃,根据所学知识, 7 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所以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要求同学们把回纥,吐蕃,六诏少数民族和现在的少数民族对应起来,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新疆居民主要是维吾尔族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9、属于较易题。 唐太宗吸取 “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接受隋亡的教训,政治上,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谏臣魏征等,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B, C, 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贞观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的盛世局面,如文景之治,光
10、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盛世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的评价封建盛世,盛世局面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但是即使在盛世下,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人民的生活也很贫困。 中国人民大 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 “太宗继位 ”、 “魏征进谏 ”、“以民为本 ”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贞观之治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太宗继位 ”、“魏征进谏 ”、 “以民为本 ”唐太宗继位后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徐州 城北 中学 年级 综合 练习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