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初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初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初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初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诗中的 “千里赖通波 ”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答案: A 如图,某同学举办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的图片展览,下列人物应该入选 “宋元篇 ”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 D 下列哪一名句的作者进行了英勇的抗元斗争 A “
2、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答案: B “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这句话说的是 A明代的六部长官 B明代的锦衣卫 C清代的军机大臣 D清代的内阁大臣 答案: C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答案: D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
3、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答案: D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 A 1561年 B 1565年 C 1661年 D 1662年 答案: D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 C 如图,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答案: D 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誉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答案
4、: C 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A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如果你是康熙大帝的编剧,请把下列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写进剧本,你会选 册封五世班禅 制定 “金瓶掣签 ”制度 雅克萨反击战 大兴文字狱 A B C D 答案: D 在探讨 “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时,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近代化的因素萌芽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推行闭关政策 D大力推行文字狱 答案: A 下列人物在资治
5、通鉴中不可能查到的是 A唐太宗 B郑成功 C曹操 D汉武帝 答案: B 在 “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 ”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 A李渊和李世民 B宋太祖和宋高宗 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D顺治帝和康熙帝 答案: C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山东 冠县 城镇 中学 初一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