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5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两个质量为 m1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支架上,支架的夹角为 120,如图所示,用轻绳将两球与质量为 m2的小球连接,绳与杆构成一个菱形,则 m1: m2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 m2受力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 T=m2g 对 m1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在沿杆的方向有: m1gcos60=Tcos60 得: T=m1g , 可见 m1: m2=1: 1;故选: B m2g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 . 如图为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及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
2、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 符合玻尔理论的有: A电子轨道半径减小,动能也要增大 B氢原子跃迁时,可发出连续不断的光谱线 C由 n=4跃迁到 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D金属钾的逸出功为 2.21 eV,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有 4条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处于 n=4的激发态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其原子轨道半径要减小,电子的动能要增大,选项 A正确;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氢原子跃迁时,可发出 不连续的光谱线,故B错误;由 n=4跃迁到 n=1时,能级差最大,故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大,故 C错误;第四能级的氢原子可
3、以放出 6条光谱线,其放出的光子能量分别为: E1=-0.85-( -1.51) =0.66eV; E2=-0.85-( -3.40) =2.55eV; E3=-0.85-( -13.6) =12.75eV;E4=-1.51-( -3.40) =1.89eV; E5=-1.51-( -13.6eV) =12.09eV; E6=-3.40-( -13.6) =10.20eV; 故大于 2.21eV的光谱线有 4条;故 D正确;故选 AD. 考点:玻尔理论;光电效应的规律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
4、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答案: AB 试题分析: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A正确;扩散现象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B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减小,分子间斥力减小,故 C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体积 变大,由理想气体方程可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 D错误;故选 AB 考点:饱和气压;扩散现象;分子力;分子的平均动能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增大 B当分子间距离从 r0(此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平衡 )增大到 r1时
5、,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也先减小后增大 C热量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但内能是分子热运动 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与宏观速度无关,故 A错误;当分子间距离从 r0(此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平衡 )增大到 r1时,分力力可能一直增大或者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会一直增大,选项 B错误;热传递的条件,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与内能的大小无关,故 C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知,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影响,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
6、物体的内能;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热力学第二定律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 A、 B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 B在前),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 pA=12kg m/s、 pB=13kg m/s,碰后它们动量的变化分别为 pA、 pB。下列数值可能正确的是 A pA=-3kg m/s、 pB=3kg m/s B pA=3kg m/s、 pB=-3kg m/s C pA=-24kg m/s、 pB=24kg m/s D pA=24kg m/s、 pB=-24kg m/s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碰撞前,因为 B在前,所以 A的动量不可能沿原方向增大,而 B的动量要增加故碰后它们动量的变化分别
7、为 pA 0, pB 0故 B、 D错误根据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定律,如果 pA=-3kg m/s、 pB=3kg m/s,所以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 pA=9kg m/s、 pB=16kg m/s,碰前的动能之和: ,碰后总能量: ,故碰后的总能量能够不大于碰前的总能量,故答案: A有可能;根据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定律,如果 pA=-24kg m/s、 pB=24kg m/s, 所以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 pA=-12kg m/s、 pB=37kg m/s,可以看出,碰撞后 A的动能不变,而 B的动能增大,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 C错误故选 A 考点: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 “力
8、与运动 ”的关系。如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 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斜面顶端的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点的时间为 t1,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 t2。规定斜面连接处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 v、加速度的大小 a、动能 Ek及机械能 E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球下滑时的加速度: a下 =gsin-gcos,上滑时的加速度: a上=gsin+gcos,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故根据 v=at可知,下滑的时间t1大于下滑的时间 t2,选项 A错误, B正确;物体的动能为: ,故物体的动能与时
9、间的平方成正比,故 Ek-t图线不是直线,选项 C错误;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开始的机械能与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差,即 ,物体上滑时机械能满足: ,两端图线是不连续的曲线,故选项 D错误;故选 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能及动能定理 . 真空中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分别标记为 1、 2、 3、 4、 5,且 1、 2和 5、 4分别关于 3对称。以电场线 3上的某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圆与各电场线的交点分别为 a、 b、 c、 d、 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 EaEc B电势 b= d C将一正电荷 由 a点移到 d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一负电荷由 b点移到 e点,电
10、势能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延长 5条电场线,则可交与一点,该点就是负点电荷的位置,以电荷所在的位置为圆心,做过 C点的圆,如图,则根据点电荷电场线分布的特点可知,该圆上的各点的电势相等,场强的大小也相等 a比 c离点电荷近,所以: Ea Ec,故 A正确; bd两点是对称的,所以:势 b=d,故 B错误; a比 d离点电荷近,所以 d点的电势比 a的高,将一正电荷由 a点移到 d点,电势能增大,故电场力做负功,故 C错误, e比 b离点电荷近,所以 b点的电势比 e点高,将一负电荷由 b点移到 e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点电荷电场;电势及电势能 . 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福建 福州 第八 中学 高三第 四次 考试 理科 综合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