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山东乳山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氏家训 家庭载: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出古代家族 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富裕之后提携自家宗族亲朋,建立本家族的义塾与公田,灾荒年间接济亲朋,这深刻反映了家庭、宗族观念,因此选 C。 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AD夸大了行善的范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万历三十四年( 1606年)萧近高说: “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 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
2、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万历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私营手工业逐步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因此选 C.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 “清王朝成功地自救运动 ”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 C “实业
3、救国的浪潮 ”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信息中有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矿务局 ” 等洋务企业,也有 “上 海发昌机器厂 ”等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反映了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的起步,因此选 B。洋务运动作为清王朝的自救运动,以失败告终,排除 A; C是在 19世纪末甲午战后, D是在民国初年,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蒋廷黻( 18951965 )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 “鸦片战争失
4、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表明作者强调的是应从中国失败的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5、与南京条约。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 E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推动 D清政府的鼓 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 E段是在 1927-1936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选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在 1914-1918年 “一战 ”期间,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是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于 1912年结束统治,因此排除 AB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
6、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周恩来强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与苏联结盟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因此 “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毛泽东也提醒说,必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这表明指导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思想是 A和平共处 B独立自主 C平等互利 D一边倒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能因此 “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 “ 必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 ”表明建国初期虽然与苏联结盟,但是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因此选 B。 ACD都不符合对题干核心意思的准确解读。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7、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 唐代农村中普遍使用曲辕犁 B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陶片放逐法 ”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C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料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 专业设置体现了 “中体西用 ”的办学思想 D 1929年,美国平均 5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 “美国梦 ”正在迅速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但是不能证明农村中普遍使用曲辕犁,排除 A;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说明 “陶片放逐法
8、”被人利用作为排除异己的方法,排除 B; 1929年,美国平均 5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但是却潜伏着经济大危机,排除 D;根据 “1904 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 ”,可见新旧教育并存,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剑桥中国史对中国某一历史事件作出如下评价 “他们自封为儒家礼仪的卫道者,痛恨任何外国宗教或哲学的侵蚀 ,特别对中国教徒不举行传统仪式和不参加地方节日活动的行为感到忿恨 ”,这一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他们自封为儒家礼仪的卫道者,痛恨
9、任何外国宗教或哲学的侵蚀 ”,太平天国运动创立拜上帝教,不可能痛恨外国宗教,排除 A;戊戌变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文化相结合,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儒家文化,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CD;义和团运动中开展反洋教斗争,而且带有从盲目排外的色彩,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1961年 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 “冷战 ”开始出现
10、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 ”,以及结 合所学知识, 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人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因此选 C。 AD是在二战后初期, B开始于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 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1、 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它不仅适用于指导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指导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实际上已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过 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 1980年
12、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 ”主要包括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 “混合经济 ” 缩小 “福利国家 ”的规模 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开始于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 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 ”,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为了克服滞涨危机,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 “混合经济 ”,减少政府的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因此排除 后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罗伯特 舍武德认为 “资本主义经过罗斯福的手术,资
13、本主义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 ”材料中 “新的生命 ”理解正确的是 A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B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代 ” C强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D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控经济的发展,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因此选 A 。 B 项是在战后的 50、 60年代 ;C 项是在罗 斯福新政前实行的经济政策; D 项是指 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结合下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1956年公
14、有制经济较 1952年大幅增长主要是土地改革运动的推动 B 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C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各年份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6 年公有制经济较 1952 年大幅增长主要是三大改造运动的推动,排除 A; 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结果,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日益暴露,排除 B;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是指建国初期至 1952年的土地改革、 1953年 -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的人
15、民公社化运动、 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 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因此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世纪 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 “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根据
16、题干信息 “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可知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这属于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 政策的表现,因此选 C。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外交环境,排除 A; B错在 ”疏远美苏两国 ”的说法; 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
17、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C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答案: B 试题分析: “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 ”联系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 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18、”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 “贻害于无穷 ”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 与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关,一个国家在中国取得某项特权,等于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都可以取得此项特权;“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与领事裁判权有关,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图中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
19、的广泛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为 1985年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此时的城市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使农村和城市的差别相对来说较小。而 1987、 1989年时差距急剧扩大,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行所致,因此排除 B, C项符合题意。 A是在 1992年提出;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是在东南沿海 地区,不能说广泛建立,排除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新华网刊登达沃斯: 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 “参加论坛的有 2500人,就有 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
20、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 ”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 “不追求达成一致 ”“追求 思想碰撞 ”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制衡,是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反映,因此选 A。 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说法错误,多极化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
21、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 “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央集权是指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A体现的是分封制, B体现的是宗法制,都没有强化中央集权; C体现的是强调发挥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属于中央官制,也与题意无关; D 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
22、省制度。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 “皇帝的威严、光荣须用法律来巩固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可见 D符合题意。 A错在 ”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 B错在 “唯一依据 ”,表述绝对化; C虽然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
23、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出现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联系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联系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作出重大调整 ”联系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强化重农抑商制度 ”联系汉武帝时期强化重农抑商制度,实行盐铁官营,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水排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 “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 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 ”这说明明清政府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东 乳山市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