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南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时人有云:治国要有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的自觉,要有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 “为政以德 ”的思想 B道家的 “无为而治 ”思想 C法家的 “以法治国 ”思想 D墨家的 “兼爱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 ”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所以 B正确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
2、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 “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 ”。这段话的本质是 A否定中国戏剧 B批判传统文化 C鼓励戏剧创新 D反思传统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刘半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为呼应胡适和陈独秀对 文学改良和 文学革命 的倡导,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向 旧戏 开炮。如钱玄同说, 旧戏 (京剧)好比是已经废弃不用的骈文, 新戏 (话剧)好比是白话小说;刘半农则提出: “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 ”
3、。因此这段话的本质是批判传统文化,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 B 项正确; A 项只是表象,故 A 项错误; C、 D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 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刘半农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分析题干
4、主旨意思,实际是主张通过限制独占性质的企业(包括本国和外国企业)以使 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家生计,这并不代表他反对自由竞争,也不代表其要求扩张国营经济,和其强调不强调民族独立没有关系,因为他所提到的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答案:为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
5、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19 世纪 40 年代、 60 年代和 90 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 夷 ”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本题应选 D 项。 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故 A 项中 “反抗封建专制 ” 、 B 项中 “全面引进西方文化 ” 、 C 项中 “发展资本主义 ”的说法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 夷 ”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
6、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 “怪现状 ”的是: A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B清政府成为 “洋人之朝廷 ” C孔子穿西装 D大清子民 “剃发、蓄辫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 A、 B、 C 三项正确。 D 项是辛亥革 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背景 以下是来自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 9月 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 4日 “上
7、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学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 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6日 “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实践之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蒋介石日记记载了 1923年蒋介石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马克思学说等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追求 , B项正确;蒋介石阅读马克
8、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 A 错误;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没有实践之, C 错误;1923年,国共合作尚未实现, 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 1919年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 “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 呼声革命 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 (和) 无血革命 ” 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
9、续的 忠告运动 ,实行 呼声革命 说明此时的毛泽东主张社会改革但希望用改良的方式,因此选 A, BCD都没有体现。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 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
10、要 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1992 年十四大明确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 的指导思想。据此 A 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 B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两弹一星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
11、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 ”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 ”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 ”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国防力量, A表述明显错误。 BCD表述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 “小品王 ”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
12、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方针的提出 B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甚至出现了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 ,这些都是由于我国文化科技领域实行的百花齐百家争鸣的政策,有着宽松的政治环境。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所以 B正确。 考点:现代中
13、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二为 ”方向和 “双百 ”方针 某学生在学习 “19 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 ”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 盾的内心世界; 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 ”与句中 、 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D苹果车、安娜 卡列尼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所给出的文学流派的特点可以看
14、出,两种派别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能够和这两种流派对应的只有 B项。巴黎圣母院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 象怪诞,充满巧合、夸张。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更凸显了浪漫主义的气氛;拾穗者运用简洁画面和写实手法 ,对法国乡间麦收场景中平凡的拾穗者重点描绘,极好地反映了乡间自然和谐的生活以及农民朴实的个性。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 4:1; 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的比
15、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显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故 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B项错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模式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 C项错误;从材料中 “自然科学 ”、 “应用科学 ”到 “社会科学 ”
16、说明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 “思想 ”的历程,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故 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 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 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由题干中 “外患
17、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的信息,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如果仍拘泥于成法,固守旧章,前途将不堪设想,故 A项错误除;题干信息表明李鸿章主张革新,没有涉及到外交政策,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9世纪 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项中的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表述不准确,排除。从题干中李鸿章反对 “概投 之以古方 ”,表明其要求针对时弊,全面改革,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领导人加尔文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18、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上帝)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的话,实际上是 A否定上帝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C “因信称义 ”的新解读 D宣扬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可见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的色彩,但加尔文的目的是宣扬自己的宗教观,所以是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所以 B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观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9、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 “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 A、 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
20、于片面,都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 ,不全面 ;C项中所有表述过于绝对 ;故最佳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 “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考查了南宋思想家朱熹的思想主张 “格物致知 ”即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题干大意是:理学家认为海陆会发生变迁,沉积在海洋中的柔软的淤泥,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会凝结成坚硬
21、 的岩石,各选项中 A项是朱熹的重要思想,认为理先于气存在,与材料无关联; 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 D项是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所以 C正确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 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情可作为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 ”这个论题的说
22、明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明显不符合题干 ,成为神职人员与人文主义相反了 ,人文主义就是把人从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 (丁)是自己欣赏美景 ,体现的是个人主义 ,不是人文主义 ,所以 B正确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比特拉克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 “雌黄 ”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书证篇有 “以雌黄改 宵 为 苜 ”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 “信口雌黄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南 岳阳市 部分 重点高中 上期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