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初步形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出现了公共权力,有了阶级压迫,出现贫富分化,城市的出现即体现了这一点,有了统治阶级;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之一;此外,金属工具的使用、礼制的形成等也是国家出现的表现。因此 都正确。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国家的出现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 “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
2、会 /曹汝霖宅之焚烧 /青岛问题之力争 /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本题中 “1919年 5月 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 ”判断是五四运动, “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 ”判断是五四运动中的内惩国贼, “青岛问题之力争 ”判断是外争国权,本题选 C, A,D两项题干中没有提及, B项只反映了一个方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
3、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国共两党之所以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反帝反封建), B项符合题意,而 A项新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基础, C D两项是两党合作的重要原因或客观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答案: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没 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国民革命的失败给中国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明确指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 ”,故答案:选 C项, A 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建党初期的史实, B项表述政权但不如 C项准确深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 “左 ”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
5、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 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清算了李德、博古在组织和军事上的 “左 ”倾错误,而不是彻底清算, “左 ”倾思想在 1942年正风运动才得到纠正,所以 B叙述错误 ,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日本制造 “九 .一八 ”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B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满蒙的全部要求 C张学良宣布 “易帜 ”,服从中央领导 D企图将侵略势力向平、津、满、蒙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遭到沉重打击,
6、加之市场狭小,资源不足等,急需对外扩张加之其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尤其是极力推行军国主义,制定了大陆政策,因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为进一步扩张准备。因此 A应是主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九一八事变 毛泽东曾指出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 大会 ” 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
7、者 ”;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段讲话出自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背景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最具实质性的意义是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 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和内战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人民是有利的,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欢迎拥护,也得到了国
8、际社会和舆论的普遍赞扬。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 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推翻国民党政权 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提前完成 “一五 ”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在三大基本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项不符合题意; B、 D项属于经济建设方面。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部法律文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
9、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年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属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宪法符合这一阶段特征,故 B项正确; A项的主要内容是恢复国民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CD两项都不属于过渡时期,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
10、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 ”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人大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重要的作用是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保障,所以 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
11、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本题从一个警察身份的变化,来反映香港自身地位的变化,即随着香港的回归,香港由一个英属殖民地变为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 “另起炉灶 ” B “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 C “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是指先
12、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A.“另起炉灶 ” 指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C.“一边倒 ”是指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984年 2月 2日,正月初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 (见右图 ),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 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
13、 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A B C D 答案: B 试 题分析: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从题词中体现不出来, 错;从题词中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得出 正确;从题词中无法获得 “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的信息。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B孙中山
14、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C “此种妥协 ”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辛亥革命的史实, A、 B、 C项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孙中山伟大革命精神的分析是正确的;中国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找到的。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要求推
15、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故正确答案:应是 C项。 A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目标和行动,和资产阶级性质无关; 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 期的洪仁 。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16、A、 C两项是两次鸦片战争其相似点,但却并非最主要的故不能选。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项错误;西方国家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属于侵略战争,这才是最主要的相同点。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 “传贤 ”到 “传子 ”,从 “公天下 ”到 “家天下 ”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社会财富也归 人们共同
17、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天下为家时国家已经产生,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实行王位世袭制,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等级差别。材料所述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故选 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国家的出现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 卿 诸侯 士 B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C周王 诸侯 士 大夫 D周王 大夫 士 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这样的宗法等级
18、。故选 B。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开创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221年,秦并天下,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下,郡县首长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监督和考核,不再世袭。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南 周口 中英文 学校 12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