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北邢台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北邢台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北邢台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北邢台市一中高二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子家语 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能够体现孔子 “仁 ”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孔子主张赈灾应该是君主的事,官员或个人不能代替君主来做,这体现了孔子的“仁 ”的思想,更说明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和等级观念,因此 理解正确; 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2、为 A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一切革命的党 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这段话意在说明 (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27年初的湖南农民运动
3、考查报告体现了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A项和 D项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 B项说法错误。材料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 ” 都将受农民的 “检验而决定弃取 ”体现了当时存在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84年 10月 22 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 “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 傻子瓜子 ,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 傻子瓜子 经营一段,怕什
4、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时间信息是 “1984年 ”。 “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是在 1975年; “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是在 1979年; “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是在 1992年,因此 A、 B、 D三项均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鼓励,所以本题答案:为 C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
5、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 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 “向科学进军 ”的热潮 D奠定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时间信息是 “1956年 ”,材料信息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6、 承认错误 ”体现的是 “双百方针 ”,所以本题答案:为 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双百方针 流行于公元前 3世纪到公元 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 斯多亚学派发展了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表明斯多亚学派 ( ) 倡导正义和公正的理性 主张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 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
7、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斯多亚学派发展了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 ”体现了 ,材料信息 “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 ”体现了 ; “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是智者运动,所以本题答案:为 A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斯多亚学派 公元前 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 这表明 ( ) A民主政体下 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
8、德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是 “一个人在公众面前要尊重法律,但是在私下不必尊重法律,可以随性所为 ”,这体现了智者学派忽视社会道德的倾向,所以本题答案:为 D项。 A项 B项和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的主张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 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
9、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材料。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 学、艺术及其他形式 ”, “ 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这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不同,因此D项错误;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因此 A项错误;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因此 C 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所以本题答案:为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10、 启蒙运动是 17 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 ) A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 B “谁不尊 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 C “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 D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体现了天主教的神学思想; “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和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 “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体现的是理性主义。所以本题
11、答案:为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 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是最佳式选择四个选项均和题意有关,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结合设问比较四个选项。伏尔泰是资产阶级代表,资产阶级具有开放性特征;中国的儒学思想家是地主阶级代表,具有保守性,阶级 基础的不同决定了政治诉求、开放
12、程度和学说体系的不同,所以本题答案:为 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的思想 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图所示: “光明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信息是 “牛顿力学
13、体系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因此 A项错误;相对论理论是爱因斯坦的成就,因此 C项错误;开场实验科学的是伽利略,因此 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 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 A物种起源强调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物种起源强调的 “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进化论观点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 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14、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题目信息 “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的思想观点极大的激发了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促进了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所以本题正确 答案:为 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物种起源的影响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
15、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和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故应该排除 B和 C项;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故也应排除 D项;近代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束缚,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的影响;近代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影响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中写道: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
16、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层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信息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体现了工人阶级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此这种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文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 比较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两部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C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
17、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聊斋志异和人间喜剧的相同点。聊斋志异借花妖狐媚讽刺社会现实,人间喜剧是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因此两者的写作风格不同, A项和D项错误;当时中国并没有新的阶级变动,因此 C项错误;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所以本题正确答 案:为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 孙中山说: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18、 (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的信息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思想,即实现民主政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 梁启超说: “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
19、,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 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 (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只有先有了 “资本阶级 ”,才有 “劳动阶级 ”,也才会有 “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只是过渡而已 ”。这说明了梁启超认为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
20、信息。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 陈独秀在 20世纪初曾说: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 “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而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是我们反对孔教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
21、,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袁世凯正借助孔教大搞复辟帝制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 反对孔教目的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 chu,校对)中说: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 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
22、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的信息体现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文化状况,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思想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 “水墨浓湿得体,黑白 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的信息体现了老子的 “无为 ”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其它三个
23、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老子的思想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 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 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 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 元 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太学规模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大。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北 邢台市 中高 12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