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 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pdf
《DB54 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4 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20CCS B 31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54/T 00072023代替 DB 54/T 0007-2018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2023-07-01 发布2023-08-02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54/T 0007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量指标.25 环境条件.26 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27 病虫害防治.58 采收.69 生产档案.6附录A(资料性)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及特性.7附录B(规范性)有机肥卫生标准.8附录C(规范性)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9附录D(资料性)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0DB 54/T 00072023II前言本规程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规程代替DB 54/T 00072018无公害农产品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与DB54/T 0007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后名称为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修改了原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见 2);删除了原标准中“无公害蔬菜”内容(见 3.1);修改了原标准中“黄板”内容(见 3.6);调整了“品种选择”内容(见 6.1.1);增加了“穴盘育苗”内容(见 6.1.4);修改了原标准中“有机基质配制
3、”为“基质配制”(见 6.1.7);修改了原标准中“自配有机基质”中部分内容(6.1.7.1);增加了原标准中“保护地闷熏消毒”中农药种类内容(见 6.2.2);修改了原标准中植株调整内容(见 6.3.3);修改了原标准中“防治原则”内容(见 7.1);修改原标准中“利用微生物农药”内容(见 7.3.3.2);增加了“有机肥卫生标准”内容(见附录 B);增加了原标准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见附录 C)。本规程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玉红、杨杰、格桑曲珍、次白珍、旦宗、
4、杨亚辉、李青、张瑜、扎西顿珠、黄鹏程。本规程历次版本发布情况:DB 54/T0007-2006,DB 54/T0007-2018。DB 54/T 000720231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产量指标、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和采收要求。本规程用于保护地黄瓜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5、B 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原保护地本文件专指海拔在2800m以上的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3.2高效日光温室具有三面墙结构、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蔬菜生产的温室。3.3塑料大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型棚,其骨架常为钢管、竹、木等材料建造而成,其高度在1.8m以上。3.4常规育苗指不使用任何容器,直接在苗床播种的一种育苗方式。3.5安全间
6、隔期最后一次施用化学农药至蔬菜采收时的间隔天数。DB 54/T 0007202323.6色板利用昆虫趋色性来诱杀害虫的装置。4产量指标5000kg/667m27500kg/667m2。5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土壤符合GB 15618中的规定,农田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中的规定。6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6.1培育无病虫壮苗6.1.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瓜菜作物种子中的要求,其纯度95%、发芽率90%、净度99%、水分8%。适宜种植的品种参见附录A。6.1.2播种时期6.1.2.1高效日光温室可根据市场
7、需求,确定播种期。6.1.2.2塑料大棚早熟栽培可在12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定植;延后栽培可在6月下旬或7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6.1.3种子处理6.1.3.1温汤浸种将种子用55的温水浸种10min15min,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35,再浸泡6h8h,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后催芽。6.1.3.2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无油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1d2d,待种子70“露白”时待播。6.1.4育苗可采用常规育苗、营养钵、穴盘育苗等方式育苗。对育苗器具用福尔马林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6.1.4.1常规育苗DB 54/T 000720233做宽1.5
8、m2.0m,深15cm苗床。苗床内铺10cm12cm厚的营养土,整平踏实。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后,将1/3的药土撒于床面,均匀地播入种子,播后及时盖上余下的2/3药土(盖土厚度不超过0.8cm)。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加盖一层地膜和三层棚膜保温保墒。6.1.4.2营养钵育苗做宽1.5m2.0m苗床,床底平整踏实。选用直径10cm高12cm的营养钵装入2/3的营养土,依次排放在苗床内,苗钵内浇透水,翌日钵内装入1cm1.5cm的湿润药土,每钵播入2粒种子,及时盖上过筛的细药土,约为种子厚度的5倍。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加盖一层地膜和三层棚膜保温保墒。6.1.4.3穴盘育苗做宽1.5m2.0m苗床,床底平整
9、踏实。一般采用50孔穴盘。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穴盘20min30min,塑料薄膜密闭7d后清水冲洗干净。也可用1000倍高锰酸钾液浸泡穴盘l0min。依次将穴盘排放在苗床内,当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先将穴盘内基质浇足底水,水渗下后用基质薄撒一层,找平穴盘表面基质,而后将种子播至穴盘孔穴中,播种后覆盖基质0.8cm1.0cm。在苗床上搭小拱棚,加盖一层地膜和三层棚膜保温保墒。6.1.5营养土配制用3年没有种过葫芦科作物的园土60%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混合,同时每立方米加入1kg1.5kg硫酸钾或磷酸二铵复合肥混匀。其空隙度为60%70%,速效磷100mg/kg以上,速
10、效氮15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6.1.6药土配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g10g与15kg30kg营养土细土混合或用40kg过筛营养土加400g地敌克及适量水混匀做成药土。6.1.7基质配制6.1.7.1自配基质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草炭、垄糠灰、复合肥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基质,要求孔隙度约60%,pH67,速效磷10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速效氮150mg/kg,疏松、保肥、保水。6.1.7.2商品基质基质生产厂家购买的穴盘育苗基质。6.1.8苗期管理6.1.8.1温度管理
11、表 1苗期温度管理时期白天适宜温度夜间适宜温度播后至出土28321820出土至破心25301618破心至定植20251216DB 54/T 0007202346.1.8.2间苗及时除掉病虫苗、弱小苗和变异苗。6.1.8.3水肥管理出苗后,用普力克或普霉特400倍液浇苗2次3次,每日一次,防治苗期病害。苗床要早揭晚盖,增加光照时间;当达到苗所需最高温度时,应开窗通风降温排湿;当降到所需温度低点时盖严保湿;尽量保持苗床表面干燥,一般不浇水,如床土落干,叶片浓绿显旱时,可适当用漏壸喷水补墒。苗期一般不追肥。6.1.8.4低温炼苗定植前7d10d进行控水、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1820,夜间
12、温度810。6.1.8.5壮苗标准株高15cm左右,3叶一心,子叶完好,节间短粗,叶片浓绿肥厚,根系发达,健壮无病,苗龄35d左右。6.2定植6.2.1前茬非葫芦科蔬菜。6.2.2保护地闷熏消毒每667m2棚内用硫磺粉1kg2kg,加80敌敌畏乳油0.25kg拌上3.5kg锯末,分堆点燃,然后闭棚一昼夜,经放风无味后再定植。每667m2使用10kg多菌灵或地敌克等土壤消毒剂,均匀撒入保护地内,或代森安10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700倍800倍液均匀喷洒土壤,然后翻耕。定植前封闭保护地的所有门和通风口,提高温度,尽量将温度提高到50以上,高温处理7d10d。6.2.2.1施肥原则施用的肥料品种应符
13、合NY/T 496和NY/T 1868中的规定,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按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的原则,根据测土结果确定无机肥的施用种类和数量,底肥的施用采用沟施尽可能一次施用,根据作物需要补充适量追肥。施用的有机肥无害化卫生要求见附录B。6.2.2.2施肥种类每667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kg、尿素10kg、磷酸二铵50kg和硫酸钾6kg混合均匀。6.2.3整地覆膜采用沟内覆膜法,均匀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底肥后,深翻耙平,每隔120cm140cm挖宽30cm、深15cm的沟,将挖出的土分别添向两边做沟。沟内灌水,尽可能灌满,以不溢出为宜。翌日以灌水水平线为准,将
14、以上干土向两边耙平,在沟边缘起6cm小垄。以沟中心为中点在沟内覆膜,然后在水沟两侧距垄顶5cm处打孔定植。定植孔深10cm,直径1.5cm2cm。6.2.4定植密度DB 54/T 000720235在整好的垄上按株距30cm35cm定植,定植密度一般每6673500株4000株。6.2.5定植方法定植时,在膜上打孔定植,苗坨低于畦面1cm,然后再用土把定植孔封严。定植后,用多菌灵或普力克1000倍液浇定植水。6.3定植后管理6.3.1温湿度管理6.3.1.1温度管理表 2温度管理时间白天晚上温度管理25328186.3.1.2湿度管理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下,尽量使黄瓜叶片不结露、无滴水,采用
15、无滴膜和地膜覆盖,有条件的可以用滴灌,要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6.3.2水肥管理6.3.2.1浇水定植后要浇一次缓苗水,以后不干不浇水。摘根瓜后进入结瓜前期和结瓜盛期,需水量增加,要因长势、天气等因素调整浇水间隔期,每次也要浇小水,并且在晴天上午进行。通过放风调整湿度。6.3.2.2追肥进入结瓜期要结合浇水施肥,结瓜初期隔两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水追一次肥,开沟追施或穴施,每次每667m2追施5kg7kg磷酸二铵。6.3.2.3叶面喷肥结瓜盛期用0.3%0.5%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2次3次。6.3.3植株调整当株高25cm并甩蔓时,要拉绳绕蔓,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
16、。根瓜要及时采摘以免赘秧。7病虫害防治7.1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以栽培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在药剂防治上,优先采用粉尘剂烟熏法,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短的农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见附录C。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 和NY/T 1276中的规定。7.2主要病虫害DB 54/T 000720236黄瓜主要病害有: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线虫病、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黄瓜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烟粉虱等。7.3综合防治7.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良种、合理轮作、种子消毒、培育
17、壮苗、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采用高畦栽培和沟内覆盖地膜以及沟内灌水追肥技术等创造黄瓜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降低室内的温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7.3.2物理防治定植时,有条件的可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保护地通风口用20目30目的尼龙网纱封闭或吊银灰色塑料薄膜条,阻止或驱避蚜虫、白粉虱等虫迁入;在保护地植株行间设置色板诱杀害虫,每667m2加挂30块40块。7.3.3生物防治7.3.3.1以虫治虫利用胡瓜钝绥螨、食蚜蝇、肉食性瓢虫等防治害螨、蚜虫。7.3.3.2利用生物农药可采用农抗120水剂、阿维菌素、鱼藤酮等。7.3.4化学防治选用化学农药的防治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农药,对症下药。黄瓜常见病虫
18、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D。8采收8.1根瓜要适当早收,其它瓜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8.2在安全间隔期内严禁采摘产品上市。8.3禁止产品上市前用水浸泡。9生产档案9.1建立田间生产档案。9.2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DB 54/T 000720237AA附录A(资料性)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及特性A.1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有津育535、津优35、津研4号、中农27、川翠2号和圣优58等。A.2适宜种植的黄瓜品种特性A.2.1津育535株长势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瓜长35cm左右,把短刺密,刺瘤小,无棱,果肉绿,瓜色深绿有光泽,商晶性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4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0007 2023 黄瓜 保护 生产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