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3163-2023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pdf
《DB51 T 3163-2023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3163-2023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01 CCS Z 0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1632023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 2023-12-29 发布2024-01-29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31632023 I 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4.1 基本原则.24.2 主要技术指标.24.3 技术路线.25 工作准备.35.1 资料准备.45.2 资料处理.46 内业标绘.46.1 边界标绘.46.2 界桩点预标注及界桩设置.56.3 界桩点编号.57 外业调绘测量.57.1 外业调绘.5
2、7.2 边界转绘.68 成果整理.68.1 基本要求.68.2 成果整理要求.6附 录A (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技术要点.7A.1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长度.7A.2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宽度.7A.3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陆域边界长度.7A.4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陆域边界宽度.7A.5 地下水型水源保护区边界.7附 录B (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制作与埋设要求.9B.1 界桩规格与内容.9B.2 界桩材质与埋设.12附 录C (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测绘技术要求.13C.1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3C.2 界桩放样技术要求.13C.3 补测、修测精度
3、指标.14附 录D (规范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成果数据库属性.15DB51/T 31632023 II 附 录E (规范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点位信息登记表.17E.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成果台账表.17E.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登记表.18附 录F (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报告大纲(示例).19DB51/T 31632023 II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
4、。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佟洪金、廖瑞雪、许冠东、及时雨、史鸿乐、陈强、唐伟、王之栋、殷达伟、李晓锋、蒲彬、文学虎、邓利群、蒋厦、杨本勇。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31632023 1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路线、工作流程、精度指标、成果整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H/T 2009 全球定
5、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 74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大于 1000 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依据取水区域不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的不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可分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来源:HJ 338-20
6、18,3.2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s 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及必要时在保护区外划分的准保护区。来源:HJ 338-2018,3.13.3 勘界定标 delimitation and calibration 勘测并确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包括水域、陆域分区界线),核准界桩点坐标的过程,包括外业调绘测量和内业整理汇总等程序。3.4 放样 survey setting-out 采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将界桩点测设至实地上的测量工
7、作。DB51/T 31632023 2 3.5 勘界工作底图 boundary demarcation base map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叠加影像数据及其他专业资料,形成的勘界工作用图。3.6 界桩点 boundary marker point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上选取一定数量能确定边界走向、有明确固定位置,可在勘界工作底图上准确判读平面位置的地物点。界桩点包括拐点界桩点和控制界桩点。4 总则4.1 基本原则保护区勘界定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a)依法勘界。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政策文件,严格遵循按法定程序确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衔接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确定
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以优先保护水源。b)精准落地。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地理情况、开发利用强度等,合理确定勘界精度等技术要求,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结合水源保护区地形、地标、地物特点,科学勘定保护区边界,确保保护区边界清晰、落地准确。c)简单易行。为满足且便于管理,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综合考虑属地监管能力、客观环境等条件,因地制宜勘定界桩点,力求界桩埋设操作简便、保护区后期管理切实可行。4.2 主要技术指标4.2.1 数学基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具体如下。a)坐标系统: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b
9、)高程基准:1985 国家高程基准。c)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3 度分带,以“m”为坐标单位,坐标值保留 2 位小数;经纬度值采用“度”为单位,保留 7 位小数。d)成图比例尺:1:2 000 或 1:10 000。4.2.2 精度指标勘定的保护区边界与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移位原则上不大于图上0.3 mm,界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平面误差一般不大于图上0.2 mm,同时保证界桩点与各类地物点相对位置的准确。对于荒漠、高山地等人烟稀少地区可再放宽0.5倍。4.3 技术路线4.3.1 收集勘界所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资料及其它资料,完成资料预处理并叠图。4.3.2
10、解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开展保护区边界校核标绘及界桩点预标注,制作勘界工作底图。4.3.3 开展边界勘定、界桩点放样等外业调绘测量工作。DB51/T 31632023 3 4.3.4 整理后输出勘界成果。图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路线图 5 工作准备DB51/T 31632023 4 5.1 资料准备5.1.1 地理信息数据5.1.1.1 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关数据现势性应满足勘界需求。5.1.1.2 数字线划图(DLG)规格及精度要求如下。a)平地、丘陵地需提供 1:2 000 地形图。b)
11、山地、高山地或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2 000 或 1:10 000 两种规格的地形图。c)如利用现有地形图等测绘资料,其精度须达到以上规定的地形图精度。5.1.1.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高程中误差在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于相应比例尺格网尺寸或基本等高距的 0.5 倍,在山地、高山地或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区域一般不大于相应比例尺格网尺寸或基本等高距的 1.5 倍。5.1.1.4 数字正射影像(DOM)规格及精度要求如下。a)数字正射影像图空间分辨率应优于相应比例尺万分之一米,其中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分辨率应优于 0.2 m,1:10 000 正射遥感影像分辨率应
12、优于 1 m。b)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中误差一般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图上平地、丘陵地0.5 mm,山地、高山地0.75 mm。明显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5.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等相关资料。5.1.3 其他专题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水位线、河道中泓线、水文地质图、水利水电工程及其管理范围等水文水利资料,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保护区边界涉及区域的地下管网分布、行政界线、交通、航道线等现状数据资料。5.2 资料处理5.2.1 底图数据基础检核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套合检查。5.2.2 保护区边界及其他专题资料融合处理
13、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资料和其他专题资料进行数字化、拼接融合、坐标转换、拓扑检查等处理。5.2.3 内业标绘工作底图制作 将处理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其它资料叠图,形成内业标绘工作底图。6 内业标绘6.1 边界标绘6.1.1 对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进行保护区边界识别,重点对取水口位置、水域边界、陆域边界、上下游边界、集水区边界、径流补给范围、引用地物等是否准确进行校核修正。DB51/T 31632023 5 6.1.2 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图的应根据保护区划定方案和定界的范围制作边界矢量图。保护区定界技术要点见附录 A。6.2 界桩点预标注及界桩设置6.2.1 界桩点预标注6.2.
14、1.1 拐点界桩点预标注在对反映保护区边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点上,预标注界桩点位置。保护区边界上的以下位置应设置拐点界桩点。a)保护区边界走向的明显转折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矩形或接近矩形时,在矩形外侧顶点处设置;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弧形或接近弧形时,在弧顶及两个端点处设置;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圆形或接近圆形时,在陆域四个方向的端点处设置,多个水井形成的群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为多边形时,在多边形的各顶点处设置。b)地形复杂,无明显地形特征,且保护区边界不易辨别的地区。c)重要道路、主要河流、山脊线与保护区边界的交界处。d)保护区边界经过的重要居民区、建构筑物。e)
15、水陆保护区边界转换处及其他必要特征点(山谷、山顶等)处。f)其他为满足管理需求须设置的点位,如行政区划界线等。6.2.1.2 控制界桩点预标注在保护区边界顺直段,为控制边界走向,设置控制界桩点。控制界桩点设置间距如表1所示。表1 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控制性界桩点设置间距要求保护区级别 间距(m)一级保护区 100-300 二级保护区 200-600 准保护区 500-1000 6.2.2 界桩设置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标示作用重要的界桩点位置,应埋设界桩。对于无人为活动区域,仅在保护区进出通道和保护区边界交界处设置界桩。6.3 界桩点编号6.3.1 界桩点编号由 4 位构成,第 1 位为保护区
16、级别,用、分别表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后 3 位为桩号序号,按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分别编号,每级保护区从 001 开始排序,以取水口西南角界桩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如001、001 等。在已设界桩点之间增设的新界桩点,界桩点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点编号后括注数字序号,如001(1)、001(2)等。6.3.2 保护区交界处共用界桩点按上一级保护区进行编号,在数据库的属性中注明保护区共用情况。生态保护红线等保护地已设立的界桩按水源地界桩点编号规则,在数据库中重新编号,并在属性中标注清楚是何类保护地界桩。7 外业调绘测量7.1 外业调绘DB51/T 31632023 6 以勘界工作底图
17、为基础,结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码相机、观测工具或其他辅助工具,对一级保护区边界、二级保护区边界、准保护区边界及界桩点位置进行现场调查,实地勘测保护区边界、界桩点位置,对保护区边界两侧一定范围内与勘界相关的地形、地物进行补测、修测,现场测量应按照CH/T 2009执行。调绘要求如下。a)调绘范围为保护区边界两侧各 200 m。b)保护区边界的标绘应根据确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在实地进行;高山困难地区,难以到达或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具有明显分界地性线(如分水线、合水线)且地物、地貌变化不大的边界地段,如能够在室内准确判明保护区边界走向和位置时,可在室内在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上标绘,如
18、室内难以判明的应到实地调查标绘。c)界桩点调绘可结合界桩埋设的施工条件、现场环境、管理需要等情况予以微调。界桩埋设要求见附录 B。d)补测修测的主要内容为与保护区边界和界桩点位置有关的永久性地物、地貌,如河流、沟渠、堤坝、桥梁、涵洞、道路等。当外业调绘中发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汇流特性、地理标志物及地物地貌发生明显变化,现势性最优的影像及地形数据不能满足勘界定标要求时,需进行地理数据测制。7.2 边界转绘将勘定的保护区边界、界桩点位置,准确地标绘在底图上。测量控制技术要求见附录C。8 成果整理8.1 基本要求勘界定标的成果应按照要求统一整理并汇交,数据汇交介质为DVD光盘或数据硬盘。8.2 成果整
19、理要求勘界定标的成果类型包括数据库成果、文档成果和图件成果。详细要求如下。a)数据库成果。含取水口、保护区边界及界桩点在内的勘界定标矢量信息数据库,采用Geodatabase(*.gdb)格式,属性项中列明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编码、水源地类型、保护区级别等信息。水源地编码按照 HJ 747 执行。成果数据图层及图层属性详见附录 D。b)文档成果。含界桩点台账表和界桩登记表等界桩点信息登记表(具体要求见附录 E)、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报告(格式为 PDF,具体要求见附录 F)等。c)图件成果。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界桩点分布图,以勘界后的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格式为 PDF,色彩模式为 RG
20、B 模式,分辨率不得小于 400dpi。DB51/T 31632023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技术要点 A.1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长度 A.1.1 保护区划分方案中已明确保护区水域边界长度的,沿河道中泓线或中心线测量确定上下游边界范围;保护区水域上下游边界为地理位置或标志物的,以对应的地理位置或标志物为界。A.1.2 保护区划分方案中水域范围涉及入河(入库)支流上溯一定距离的,以河流(水库)水域边界与入河(入库)支流的交界点为起点,沿河道中泓线或中心线测量确定边界范围。A.2 地表水型水源保护区水域边界宽度 A.2.1 保护区划分方案中水域边界已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3163-2023 四川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技术指南 3163 2023 四川省 集中 饮用水 水源 保护区 界定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