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3114-202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pdf
《DB51 T 3114-202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3114-202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 CCS B 00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114202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 2023-10-11 发布2023-11-12 实施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布 DB51/T 3114-2023I目次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2 5 生活宜居.2 6 发展宜业.4 7 治理有效.4 8 环境优美.6 参考文献.8DB51/T 311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
2、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生态研究中心、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研究院、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登山、高艺、魏珞宇、雷云辉、蒋小妹、郭晓博、葛一洪、陈子爱、王思敏。本次为首次发布。DB51/T 3114-20231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总则、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规划保留的单个行政村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涉农社区建设可参照本文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3、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68.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 29315 中小
4、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8353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GB/T 38354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GB/T 38549 农村(村庄)河道管理与维护规范GB/T 38699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 38836 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7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 38838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41375 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GB/T 41409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规范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建标 109 农村普通
5、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 175 幼儿园建设标准DB51/262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51/T 3114-20232 DB51/T 3062 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beautiful countryside with a favorable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规划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均等,产业兴旺、就业充分、村民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安宁和谐,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4 总则4.1 坚持尊
6、重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突出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4.2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充分体现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3 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
7、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4.4 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建管并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统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管理,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5 生活宜居5.1 基本要求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乡村水电路气讯和物流等生活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生活便利。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高。村庄风貌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突出。5.2 科学规划5.2.1 应有序进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宜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村规划编制应体现全域全要素和地域文化
8、特色,统筹考虑村庄历史文化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村规划编制应深入实地调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依法落实公开公示。5.2.2 合理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空间,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和谐、美观,并严格执行。5.3 基础设施5.3.1 村内主干道应进出通畅,路面硬化率达到 100%;通组、入户路应进行硬化,实现户户通。村主干道应按照 GB 5768.1 和 GB 5768.2 的要求设置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名标志。桥梁安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风格。DB51/T 3114-20233 5.3.2 行政村应按照乡村客运车身外观、
9、驾驶员工牌工装、乡村客运 LOGO 标识、监管投诉平台“四统一”内容规范招呼站(牌)设置,并落实长效维护机制。5.3.3 应利用道路周边、空闲地等,适当设置公共停车场(泊位)。5.3.4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应达到 95%以上。供水设施布置合理、便于维护,供水工程和管护应符合SL 310 要求,供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要求。排水管网(沟渠)布局合理,排水通畅且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规范。5.3.5 农网供电可靠率应达到 99.8%、供电人口覆盖率应在 98%以上;各类杆线应规范架设、牢固安全、整齐有序、标志清楚,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合理布局配置公共照明设施。5.3.6 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
10、、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有条件的地方宜建设燃气供气设施。5.3.7 农村地区光纤宽带、4G(5G)网络、电话、邮政应全面覆盖;广播电视入户率应在 90%以上。5.3.8 应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快递站(点)、益农信息社等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应按照 GB/T 38354 提供服务。5.3.9 应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具备村两委办公、便民服务、综治维稳、农家书屋、公益电影放映、农民培训、体育健身、寄递物流网点等公共服务功能,按照 GB/T 38699、GB/T 41409 提供代办、咨询、村级事务审批等多种服务。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和服务符合 G
11、B/T 41375 要求。5.3.10 应建有相应的防灾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并建立防灾避灾应急预案。5.3.11 应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经费保障、管护到位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运行、养护机制。5.4 农房建设5.4.1 农村住房建设应当符合村庄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危险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行洪泄洪通道。严格控制通过切削山坡建设农村住房,确因选址困难需切削山坡的,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做好坡体防护,确保建房安全。5.4.2 村内无 D 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 C 级危房。新建、改扩建农房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乡村建设工匠或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应签订施工合同,落实质
12、量和安全责任。宜使用绿色材料。5.4.3 农房建设应管理规范有序,存量农房及宅基地台账清晰,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农房经过依法审批,日常巡查监管落实到位。无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5.4.4 农房风貌应管控有效,引导农民建房使用通用图集,体现当地乡村特色、地域风貌和民族风情。门牌设置规范统一。5.5 公共服务 5.5.1 医疗卫生5.5.1.1 村卫生室应依法依规设置,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 60 m2,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5.5.1.2 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3、。5.5.2 基础教育5.5.2.1 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根据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要求建设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学校(教学点)。农村幼儿园、小学学校建设应分别符合 GB/T 29315、建标 109、建标 175 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5.5.2.2 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 100%,巩固率95%。无义务教育辍学失学学生。5.5.3 社会保障 DB51/T 3114-20234 5.5.3.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应稳定在 99%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
14、险费代缴率达到 100%,被征地农民按相关规定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5.5.3.2 宜建有居家养老或老年活动场所并正常运行,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5.5.3.3 家庭经济困难、高龄失能人员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50%。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失独家庭等群体获得救助和帮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95%。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目标对象覆盖率达到 100%,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50%。5.5.4 劳动就业5.5.4.1 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维权等权益保护活动应有序开展。5.5.4.2 宜设立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3114-202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 3114 2023 宜居宜业 和美 乡村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