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842-2022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pdf
《DB33 T 842-2022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842-2022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CCS B 60 33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8422022 代替 DB33/T 8422011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illage greening 2022-09-27 发布2022-10-27 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3/T 842202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 8422011村庄绿化技术规程,与DB33/T 842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
2、了通用的术语、定义(见 2011 年版的 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b)删除了生产绿地的模式要求(见 2011 年版的 4.4、6.5.2);c)删除了施工方案和材料准备等要求(见 2011 版的 7.1.3、7.1.4);d)删除了施工放样要求(见 2011 版的 7.2);e)删除了苗木运输、栽植、修剪、浇水等要求(见 2011 版的 7.5.3、7.5.4、7.5.5、7.5.6);f)删除了有关绿地排水、松土除草、施肥、抗旱等要求(见 2011 版的 8.3、8.4、8.5、8.6);g)删除
3、了档案记录要求(见 2011 版的 9.3);h)修改了村庄绿化总体要求(见 4.3.3,2011 年版的 4.3.3);i)修改了村庄绿化分类标准和具体技术指标(见 5.1、5.2,2011 年版的 5.1、5.2);j)修改了村庄绿化的设计要求和具体设计指标(见 6.1.1、6.1.3、6.2.1、6.2.3、6.3.1、6.3.2、6.3.3.1,2011 年版的 6.1.1、6.1.3、6.2.1、6.2.3、6.3.1、6.3.2、6.3.3.1)k)修改了绿化施工和养护的具体操作技术(见 7.2.2、7.4.1、7.4.2、8.1、8.2、8.4.2、8.4.4、8.4.5,201
4、1 年版的 7.3.2、7.5.1、7.5.2、8.1、8.2、8.8.2、8.8.4、8.8.5);l)增加了 3.3 古树名木公园的定义和 8.5 古树名木保护(见 3.3、8.5);m)调整了村庄绿化主要推荐树种(见附录 A,2011 年版的附录 A);n)修改了村庄绿化模式表述方式,增加了村庄绿化模式表(见 6.5、附录 C,2011 版 6.5)。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山市林业局、景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松阳县自然资源
5、和规划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其岩、陈友吾、叶碧欢、沈建军、王金凤、吴江、李桥、胡传久、李建新、柴茂林、李杰峰、张勇、王增、潘永柱、魏海龙、杜国坚、曹敏、马桂莲。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2011 年首次发布为 DB33/T 842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3/T 8422022 1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村庄绿化的总体要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建立档案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行政村的绿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6、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LY/T 2646 城乡结合部绿化技术指南DB33/T 379.3 公益林建设规范DB33/T 64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DB33/T 1200 园林工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村庄绿化 village greening 村域范围内栽种树木、花卉等植物,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村民居住条件的措施。3.2 村庄建成区 village built-up area 村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范围。3.3 古树名木公园 ancient
7、 and famous tree park 以保护古树名木(群)为目的,挖掘古树名木文化、生态、旅游等价值,因地制宜建设的特色休闲场所。4 总体要求 DB33/T 8422022 2 4.1 村庄绿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整洁、美观、舒适、健康、自然。4.2 村庄绿化理念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统一规划,兼顾经济和景观效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家园。4.3 村庄绿化建设应体现特色,因地制宜,突出江南乡村的风貌,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5 规划 5.1 分类标准 5.1.1 村庄类型可分为山区村、半山区村、平原村、海岛村等 4 种类型。5.1.
8、2 村庄绿化类型可分为公园、道路、河岸、庭院及其他绿化。5.2 技术指标 5.2.1 林木覆盖率 山区村和海岛村建成区的林木覆盖率应达15%以上;半山区村建成区的林木覆盖率应达20%以上;平原村建成区的林木覆盖率应达25%以上。5.2.2 公园绿地 村庄建成区范围内(或村庄周边)至少有一处不小于300 m2供居民休闲的公园或广场绿地,绿化率70%以上。5.2.3 道路绿化 村庄建成区内道路绿化率应达100%,村庄建成区外的道路绿化率应达95%以上。5.2.4 河岸绿化 村庄建成区内河岸绿化率应达100%,村庄建成区外的河岸绿化率应达95%以上。5.2.5 庭院绿化 山区县农户庭院绿化率宜60%
9、以上,半山区县和海岛县农户庭院绿化率宜70%以上,平原县农户庭院绿化率宜80%以上。5.2.6 其他绿化 村域范围内,公墓建成时墓区绿地率宜不低于50%,建成9年后墓区绿化率宜不低于80%。距离村庄500 m范围内第一层山脊面村坡的宜林山地,绿化率应达100%,火烧、采伐等迹地应及时更新,林分林相整齐;平原农田林网化率应大于90%,网格面积小于20 hm2。6 设计 6.1 设计要求 6.1.1 调查了解村庄绿化现状,自然生态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特点、现状植被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调查方法按 DB33/T 640 执行。DB33/T 8422022 3 6.1.2 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
10、制定绿化建设实施方案。6.1.3 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图(综合现状图、村庄绿化设计平面图、村庄绿化设计立面或断面图、效果图、苗木表和设计说明)、设计文本和经费预算书。6.2 地形设计 6.2.1 地形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条件。6.2.2 水体设计应以自然软底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水体的深度应结合功能并注意安全。水体的驳岸应因地制宜结合岸边绿化自然布置,宜采用植物等生态材料。6.2.3 山石设计提倡结合护坡、驳岸,或以自然式置石为主,并与植物景观有机结合。6.3 种植设计 6.3.1 植物选择 6.3.1.1 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种为主,兼顾
11、种植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果用经济树种。6.3.1.2 宜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相结合,兼顾保健植物、鸟嗜植物、蜜源植物、高固碳植物等。6.3.1.3 主要绿化植物参见附录 A。6.3.2 植物配置 6.3.2.1 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类型的比例,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6.3.2.2 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以乔木为绿化骨架,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可根据村庄特色突出主栽树种,形成如樱花村、桂花村等景观。不宜大面积的草坪绿化。6.3.2.3 村庄绿化植物配置具体内容可参见附录 B。6.3.3 种苗质量
12、 6.3.3.1 乔木宜采用全冠苗。6.3.3.2 公园、道路、河岸、庭院绿化,采用胸径在 15 cm 以下的乔木。6.3.3.3 山地、农网绿化,采用胸径在 5 cm 以下的乔木。6.4 设施小品设计 6.4.1 设施小品造型应简洁大方、尺度宜人,与村庄环境、住宅建筑相协调,应有地方特色。6.4.2 设施小品应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和节能、环保的 3R 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6.4.3 凉亭、花架、棚架、长廊应注意结构牢固,体量合理,并设置休息座椅。6.4.4 设置座椅、桌凳应选择适当的位置,考虑安全前提下,创造上有树木遮荫,前有宜人景观可赏,后有树丛依托的环境。6.5
13、 绿化模式 6.5.1 公园绿化包括:山地公园、湿地公园、休闲公园。6.5.2 道路绿化包括:乔灌型、小乔灌型、灌木型。6.5.3 河岸绿化包括:生态自然型、生态经济型、休闲观赏型。6.5.4 庭院绿化包括:经济型、乔木观赏型、灌木观赏型、立体绿化、特色庭院。DB33/T 8422022 4 6.5.5 其他绿地包括:古树名木公园、纪念林、防护绿地、农田林网、山体绿化。6.5.6 村庄绿化模式具体内容可参见附录 C。7 绿化施工 7.1 前期准备 7.1.1 熟悉设计 了解掌握工程的相关资料,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设计的质量要求、设计的技术交底等。7.1.2 现场勘察 组织有关施工人员
14、到现场勘察,主要内容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道路交通、水源、电力与电讯管线等。相关园林工程技术按DB33/T 1200执行。7.2 场地整理 7.2.1 景观保护 保护好原有大树、水体等良好的环境资源。7.2.2 地形整理 根据设计做好土方调配计划,整造出适应各种项目建设、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形。7.2.3 表土保存和利用 保存好质地优良的疏松表土,集中堆放保存,回土时予以利用。7.3 土壤改良 7.3.1 换土 老建筑拆迁地土壤内瓦砾含量较多,应将大瓦砾拣出,并加一定量的土壤;土壤质地过粘、透气性差、排水不良的应加入砾土,并多施厩肥、堆肥等有机肥。7.3.2 熟化 将植物残落物重新还给土
15、壤,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腐殖熟化土壤。7.3.3 排水 在土壤过于粘重而易积水的土层,应挖沟排水。7.4 植物栽植 7.4.1 苗木选购 按设计要求选择植物种类、规格及形态。苗木应生长健壮,有植物检疫证书和质量检验合格证书。7.4.2 栽植技术 根据设计完成全部植物的栽植,种植穴挖掘、苗木运输、苗木修剪等技术措施按GB/T 15776执行。DB33/T 8422022 5 8 养护 8.1 养护总则 8.1.1 村庄公共绿化养护由所在村负责,宜制订村级绿化养护制度,倡导村民植绿爱绿。8.1.2 庭院及周边村民自发种植的植物由村民自行养护。8.1.3 保护村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极小种群等植物
16、资源及其生存环境。8.2 养护技术 应及时检查苗木成活率,按照季节和植物生长节律开展整形修剪、灌溉排水、松土除草、施肥垦抚、防寒防冻等养护技术按 LY/T 2645 和 LY/T 2646 执行。8.3 更新调整 8.3.1 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适时做好密度调整。8.3.2 对枯朽、衰老、严重倾斜,对人和物体构成危险的树木应及时更新。8.4 有害生物防治 8.4.1 根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利用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来保护天敌,抑制病虫危害。8.4.2 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测、预防工作。及时做好村域山体的松材线虫病防治。8.4.3 及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消灭病源
17、、虫源,防治病虫扩散、蔓延。8.4.4 及时清除外来入侵有害生物。8.4.5 不应使用剧毒化学药剂和有机氯、有机汞等农药,宜施用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的使用按 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8.5 古树名木保护 8.5.1 古树名木周边不应设置及堆放影响生境的违章建筑、设施和垃圾。8.5.2 定期检查古树名木健康,内容包括有害生物危害情况,树干腐烂、开裂情况,生长势情况,受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潜在风险等。8.5.3 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及生境特点,实施有害生物防治,针对性地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防治。9 建立档案 9.1 应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内容包括自
18、然植被、气候土壤、绿化地点、绿地面积、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图件等。9.2 应建立绿化建设过程档案,内容包括植物种类、苗木规格、栽植时间、养护管理、生长情况、劳动用工等。DB33/T 8422022 6 AA附 录 A(资料性)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 表A.1给出了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表A.1 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编号 树种 拉丁名 科名 生活型 适用范围*生态特性 观赏性 备注 山区 半山区 平原 海岛 耐荫性 耐干旱 耐瘠薄 耐水湿 耐盐碱 1 银杏 Ginkgo biloba 银杏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叶 2 南洋杉 Araucaria cunninghamii 南洋杉科 常绿乔木 阳
19、性 观形 原产于大洋洲;仅推荐浙南区域 3 雪松 Cedrus deodara 松科 常绿乔木 阳性 观形 原产于西亚至南亚 4 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松科 常绿乔木 阳性 观形 原产于美国 5 金钱松 Pseudolarix kaempferi 松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叶、观形 6 池杉 Taxodium ascendens 杉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形 原产于北美洲 7 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ium 杉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形 原产于北美洲 DB33/T 8422022 7 表 A.1 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续)编号 树种 拉丁名 科名 生活型 适用范围
20、*生态特性 观赏性 备注 山区 半山区 平原 海岛 耐荫性 耐干旱 耐瘠薄 耐水湿 耐盐碱 8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叶、观形 原产于四川、湖北及湖南。9 墨西哥落羽杉 Taxodium mucronatum 杉科 半常绿乔木 阳性 观形 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至危地马拉 10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罗汉松科 常绿乔木 偏阳性 观叶、观形 11 竹柏 Nageia nagi 罗汉松科 常绿乔木 阴性 观叶 12 香榧 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红豆杉科 常绿乔木 中性
21、 观形 13 南方红豆杉 Taxus mairei 红豆杉科 常绿乔木 偏阴性 观果、观形 14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木兰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叶、观花 15 乐昌含笑 Michelia chapensis 木兰科 常绿乔木 阳性 观花、观形 原产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 16 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木兰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花、观形 17 含笑 Michelia figo 木兰科 常绿小乔木 阳性 观花 原产于华南 DB33/T 8422022 8 表 A.1 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续)编号 树种 拉丁名 科名 生活型 适用范围*
22、生态特性 观赏性 备注 山区 半山区 平原 海岛 耐荫性 耐干旱 耐瘠薄 耐水湿 耐盐碱 18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木兰科 常绿乔木 阳性 观花、观叶 原产于北美洲 19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 木兰科 落叶灌木 阳性 观花 20 乐东拟单性木兰 Parakmeria lotungensis 木兰科 常绿乔木 中性 观花、观形 21 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木兰科 常绿乔木 偏阳性 观形 原产于广西及越南北部 22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木兰科 常绿乔木 中性 观花、观形 23 厚朴 Magnoli
23、a officinalis 木兰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叶 24 乳源木莲 Manglietia yuyuanensis 木兰科 常绿乔木 偏阴性 观花、观形 25 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蜡梅科 落叶灌木 阳性 观花 26 浙江樟 Cinnamomum chekiangense 樟科 常绿乔木 中性 观形 DB33/T 8422022 9 表 A.1 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续)编号 树种 拉丁名 科名 生活型 适用范围*生态特性 观赏性 备注 山区 半山区 平原 海岛 耐荫性 耐干旱 耐瘠薄 耐水湿 耐盐碱 27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樟科
24、 常绿乔木 阴性 观形 28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樟科 常绿乔木 阳性 观形 29 普陀樟 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 樟科 常绿乔木 阴性 观叶、观形 仅推荐浙东南沿海区域 30 华东楠 Machilus leptophylla 樟科 常绿乔木 阴性 观形 31 舟山新木姜子 Neolitsea sericea 樟科 常绿乔木 阴性 观叶、观果 仅推荐浙东南沿海区域 32 檫树 Sassafras tzumu 樟科 落叶乔木 阳性 观花、观形 33 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樟科 常绿乔木 中性 观形 34 莲
25、 Nelumbo nucifera 莲科 多年生水生草本 阳性 观花、观叶 35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小檗科 常绿灌木 阴性 观叶、观果 DB33/T 8422022 10 表 A.1 村庄绿化主要植物推荐表(续)编号 树种 拉丁名 科名 生活型 适用范围*生态特性 观赏性 备注 山区 半山区 平原 海岛 耐荫性 耐干旱 耐瘠薄 耐水湿 耐盐碱 36 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 小檗科 常绿灌木 阴性 观叶、观花、观果 37 小檗 Berberis thunbergii 小檗科 落叶灌木 阳性 观叶 38 虞美人 Papaver rhoeas 罂粟科 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842-2022 村庄绿化技术规程 842 2022 村庄 绿化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