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pdf
《DB63 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备案号:42523-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2014 - 06 - 09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952014 I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生英、彭德良、张贵、王信、黄文坤、姚强、闫佳会。 DB63/T 12952014 1 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
2、制技术规程范围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术语和定义、症状、发生规律、调查方法、控制原则和综合控制等 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春小麦、青稞种植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小麦孢囊线虫病
3、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在小麦、青稞上的一种病害,主要由禾谷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侵染引 起,寄主有小麦、青稞、大麦、黑麦、燕麦、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 禾本科牧草。 3.2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密度 每克土壤中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卵量或单株白雌虫量。 4 小麦孢囊线虫病症状 春小麦、青稞出苗1个月后,植株地上部分症状:麦苗受害后中下部叶片先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 展,叶片逐渐干枯;病苗植株瘦小,褪绿黄化、长势弱,分蘖少或不分蘖,类似缺水缺肥状;后期成穗 少、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低。根系症状:分蘖期开始,植株根系次生根增多,丛生,扭 结
4、成团;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根上出现白色雌虫,柠檬形;乳熟期根部雌虫变成褐色越冬孢囊。田间长 势:病田植株高矮不齐,生长稀疏,严重地块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分布,后期早衰。 DB63/T 12952014 2 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活史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一年发生一代,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孢囊四个阶段。卵在孢囊内越冬越 夏。 一龄幼虫在卵内发育, 经第一次蜕皮后成二龄幼虫。 初侵染源为病田土中孢囊内孵化出的二龄幼虫, 麦类作物出苗后,二龄幼虫侵入幼嫩根尖,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 细胞。二龄幼虫取食后继续发育,变为豆荚型,第二次蜕皮形成长颈瓶形三龄幼虫。第三次蜕皮发育
5、到 四龄幼虫,为葫芦形,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活动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 雌成虫后期,体躯急剧膨大,撑鼓根皮直至破裂,显露体躯于根表,以后颜色变深形成含大量卵粒的孢 囊。收获后,根部的孢囊大量脱落遗留在土壤中,孢囊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 6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苗期, 土壤湿润时病害发生重;连作田或连作其他寄主植物田发生重;缺肥、干旱或在砂壤土、砂土地上危害 重。土壤是该线虫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农机具、人、畜、水流等的传带也可作近距离的传播。 在幼虫孵化期,若天气凉爽、土
6、壤湿润,降雨多时病害发生重;春麦较秋麦重,春麦早播较晚播重, 冬麦晚播发病轻;病田连年种植小麦或其他寄主植物发病重;缺肥、干旱地较重;砂壤土及砂土地发病 重。 7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调查 7.1 土壤中卵量调查 7.1.1 调查方法 收获期后至播种前,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 “z”字形或 “棋盘式 ” 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取15.00 厘米深度的土壤,混合均匀,自然风干后采用四分法,取200.00克土分离检测其中孢囊数,从中随机挑 取10个孢囊,压破挤出卵,制成卵悬浮液,计数每克土壤中的总虫卵数。重复测定三次,计算平均值。 单位为个/克土,保留一位小数(见附录B)。 7.1.2 发生风险程度
7、分级标准 根据每克土壤中的卵量分为5级。 0 级:没有卵,无风险; 1 级:土壤中的卵量 0.1 个/克土4.9 个/克土;极低风险; 2 级:土壤中的卵量 5.0 个/克土9.9 个/克土;低风险; 3 级:土壤中的卵量 10.0 个/克土19.9 个/克土;中风险; 4 级:土壤中的卵量大于 20.0 个/克土;高风险。 7.2 白雌虫量调查 7.2.1 调查方法 抽穗至灌浆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 “z”字形或 “棋盘式 ” 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挖取5株 20.00cm深度的完整根系,逐根检查根系上的白色雌虫量。统计平均单株白雌虫量,单位为个/株,保留 一位小数(见附录C)。 D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1295 2014 小麦 孢囊 线虫病 综合 控制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