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2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00 P6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02 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 of 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control system for enterprises in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 2018 - 05 - 17 发布 2018 - 06 - 17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02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
2、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马瑞贞、张现清、杨祥良、王小杰、郝宗鹏、李从国、迟春旭、张城阳、张磊、 黄铭、刘晓峻、王建军、何海深。 DB37/T 3202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火力发电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
3、求,结合山东省火力发电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火力发电企 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 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37/T 3202 2018 1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 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火力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4、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3020-2017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 DB37/T 302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是熟悉 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 4.1.1 领导 小组至少
5、包括以下人员: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副总师、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 消防管理等职能部室负责人、各生产部门负责人。 4.1.2 工作小组至少包括以下人员: 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调度管理、环保管理、交通、治安保卫、消防管理等职 能部室分管副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专工及各生产部门安全员等。 4.1.3 主要负责人职责 DB37/T 3202 2018 2 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应任领导小组组长,为建立体系提 供 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
6、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 a) 确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 b) 确定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 c)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 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 e) 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4.1.4 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职责 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是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直接负责人,负责建立完善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负责对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落实的组织管理。 4.1.5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
7、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 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较大以上(含较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 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 4.1.6 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 各职能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负责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 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审核、协调 指导和监督检查。 4.1.7 各生产部门(班组)职责 各生产部门(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
8、点排查和危险源辨 识、评价活动及管控措施的编制、落实,负责将本部门(班组)的风险点信息录入“山东省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系统”,并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1.8 各岗位职责 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接受安全 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企业应按照“全员培训”原则开展风险管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重要 意义的认 识,使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每一位员工 都应掌握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职责,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点内容和管
9、控措施。 4.2.2 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完毕应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4.3 编写体系文件 4.3.1 企业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体系文件,至少包括: 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c) 年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方案(包括组织机构); DB37/T 3202 2018 3 d) 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按 DB37/T 3020-2017中 5.2.1的规定执行。 5.1.1.1 设备设施、部位、场
10、所、区域 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示例:电动机、水泵、风机、起重机械等属于设备设施;汽轮机高、 中压缸、锅炉受热面、管道等属于部位;电机检修间、机加工车间、配电室等属于场所;脱硝氨区、制 (供)氢站、燃油泵房等属于区域。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5.1.1.2.1 火力发电企业操作及作业活动按照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 5.1.1.2.2 运行操作主要是指倒闸操作、停送电操作、定期试验或轮换、机组或设备启停等。检修作 业主要是指在生 产现场设备、系统上进行检修、维护、消缺、安装、改造、调试、试验等工作。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11、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对所有设备系统单元逐一进行排查,除了整个火力发电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的 设备系统和作业活动外,还应包括主要辅助设备设施、安全设施等。为便于统计,将火力发电企业风险 点分为两大类:设备设施类和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包括现场设备设施或系统、部位、场所和区域, 作业活动类包括运行操作及各类检修作业活动。企业应编制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A.1)和设备设施清 单(见附录 A.2)。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 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汇总。班组组织员工根据检修规程、运行规程、设备 台账等,并结合各岗位职责和现场实际工作编制本班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各生产部
12、门和职 能管理部室逐级审核、汇总、合并,形成企业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供各企业参考)。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参见 DB37/T 3020-2017中 5.3.2,其中工作危害分析( JHA)法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见附录 A.3),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法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见附录 A.4)。 5.2.2 辨识范围 5.2.2.1 依据火力发电企业重点工艺流程, 火力发电企业危险源辩识至少应包括以下单元:汽机设备 及系统;锅炉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燃料储运系统、化学及水处理 系统;燃油系统;氢冷机组的氢气系统;
13、采用纯氧点火的纯氧系统;环保设施系统;供热系统等,详见 DB37/T 3020-2017中 5.3.1。 DB37/T 3202 2018 4 5.2.2.2 火力发电企业风险作业活动、设备系统风险、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行为因素示例如下: 5.2.2.2.1 风险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 高处作业; b) 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非重点防火区域动火(动火作业分类见附录 B); c) 起重吊装作业:重大物件起吊作业、 一般起吊作业; d) 有限空间作业:酸碱容器、油罐、氨罐、一般金属容器、隧道、电缆井、电缆夹层、地下沟道、 窨井内作业等; e) 机械加工作业:钻孔、打眼、切削;
14、f) 人工搬运作业:危险化学品(酸碱)搬运、大件物体搬运、一般物体搬运; g) 土石方作业; h) 液氨接卸作业; i) 油漆防腐作业:吸收塔内部防腐作业、烟道、烟囱防腐作业、一般防腐作业; j) 运行操作:正常操作、紧急情况下操作、事故处理。 5.2.2.2.2 设备系统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a) 汽机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大轴弯曲、轴瓦损坏; b) 锅炉设备及系统:炉膛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煤尘爆炸、汽包满水 和缺水、尾部再次燃烧、承 压部件爆漏; c) 电气设备及系统:全厂停电、发电机损坏、高压开关损坏、接地网事故、污闪、继电保护故障、 变压器(互感器)损坏、直流系统故障; d)
15、 热控、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电力监控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 e) 其它设备及系统:液氨系统泄漏、氢气系统爆炸、贮灰场垮坝、燃油系统着火、润滑油系统着 火、燃煤储存系统着火、燃煤运输系统着火、燃气系统着火、压力容器爆炸等。 5.2.2.2.3 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温度、湿度、洁净度、高度、宽度、粉(灰)尘、有毒有害 气体、易燃易爆气体、风速、照明、噪声、气象、 通道、安全设施、设备机具及环境工作措施等。 5.2.2.2.4 管理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b)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c)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d
16、) 外包工程管理不到位。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辨识、风险 评价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企业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整体性的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活动,由 牵头部门组织,各生产部门、班组全员参与,并做好辨识评价记录。 5.2.3.2 日常运行操作或检修作业活动开工前应进行具体项目的危险源辨识,编制有针对 性的预控措 施,在操作票或工作票中予以落实。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T 3202 2018 5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参见 DB37/T 3020-2017 中 5.4.2。本指
17、南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法)(见附录 C),此法针对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可能性、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后果严重性) 基准值的乘积来评价人员伤亡或设备事故风险大小。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特点,本指南给出 LEC法 量化分值判定标准和 风险判定准则(见附录 C)。企业应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模式等)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合理取值,根据计算结果判 定风险点的评价级别。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内的每一项危险源(潜在事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级, 风险评价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项危险因素和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分为
18、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 险,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 对应的风险评价级别分别 为 1级、 2级、 3级、 4级。评价出的 可接受风险亦用蓝色标示。 5.3.4 确定较大以上风险 5.3.4.1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参见 DB37/T 3020-2017。 5.3.4.2 火力发电企业液氨罐区、锅炉、制(供)氢站、燃油罐区和液氨接卸操作应确定为本企业重 大风险。 5.3.4.3 下列设备设施和 作业活动应直接确定为较大以上风险:至少包括汽轮机检修、炉内平台搭设、 发电机检修、脱硫吸收塔检修、烟囱(烟道)防腐、机组启停操作等。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5.3.5.1 风
19、险点的级别确定应遵循从严从高原则,按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 风险点的级别。 5.3.5.2 符合 5.3.4直接判定条件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或较大风险。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5.4.1.1 企业应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识别、梳理,并根据风险的可控在控程度确定是 否需要改进(新增)措施建议,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 , 要重点突出人的因素。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5.4.1.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参见 DB37/T 3020-2017 中 5.
20、5.2。确定工程技术措施时,应按如下顺 序考虑控制风险:消除;替代;减弱;隔离;警示。 5.4.2 控制措施实施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火力发电企业风险控制措 施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5.4.2.1 工程技术措施 DB37/T 3202 2018 6 5.4.2.1.1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 措施等。 5.4.2.1.2 消除措施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消除 危害因素,进而消除风险发生的根 源,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5.4.2.1.3 当消除危
21、害因素有困难时可使用预防性技术措施防止危害的暴露,进而控制风险,如使用 连锁装置、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事故排风装置等。 5.4.2.1.4 在无法消除和预防危害因素时,可采取减少或消弱危害因素的措施,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 程度,如静电释放装置、局部通风装置、降温措施、减振装置等。 5.4.2.1.5 在无法消除、预防或减弱危害因素时,应将人员、设备(施)与危害因素隔开或将产生或 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如设置围栏、安全罩、防护屏、隔 离操作室、隔音罩,采用遥控作业, 保持安全距离等。 5.4.2.1.6 警示措施是指在存在风险的地点或场所,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或者设置声
22、、光 信号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5.4.2.2 管理措施 5.4.2.2.1 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措施和监督措施两个方面。 5.4.2.2.2 制度措施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规范和约束人员的管理行为与作 业行为,进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出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并定期进行评审,保持 有效性。火力发电企业风险管控制度措施至少应包括:工作票制度(包括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热工控 制系统安全措施票、动土票 、动火票)、操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设备定 期试验、切换制度、重大操作到场到位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变更管理制度、缺
23、陷管理制度、 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现场作业规程等。 5.4.2.2.3 监督措施是指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 的目标。 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加强对人员作业行为的监督, 加强现场作业性违章的自查自纠。企业应加强对现场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不同风险级别作业活动分级 监管措施表可参考附录 D。 5.4.2.2.4 企业应加强对较大及以上风险等级 作业活动项目的监督,建议实施作业前两级检查验收制 度。可以制定高风险作业安全检查卡,明确检查标准和验收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某企业一级动 火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检查卡见附录 E,供各企业参考。
24、 5.4.2.3 教育培训措施 5.4.2.3.1 企业应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有效识 别危害因素、控制风险。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各部门、班组对公司计划 进行分解,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班组培训计划,建立三级安全培训档案。 5.4.2.3.2 企业应通过班前班后会、每周安全日活动、月度技术问答、现场考问、专题讲座、技 术培 训讲课、安全技能认证考试、机组检修前检修规程、安全规程培训考试、年度安规考试、工作票“三种 人”资格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4.2.3.3 检修作业项目开工前工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202-2018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202 2018 火力发电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