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200-2018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200-2018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200-2018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1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1.010 G0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00 2018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Fluorine Chemical Industry 2018 - 05 - 17 发布 2018 - 06 - 17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00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
2、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安刚、金立强、 赵将顺、李鹏翔、王鑫、张旭云、都荣礼、任建军。 DB37/T 3200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氟化工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 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
3、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氟化工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有效控制风 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 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200 2018 1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评价、文件管 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4、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30871 化 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 DB37/T 2971-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成立领导小组 4.1.1.1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
5、 组 。 职责如下: 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风 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副组长由各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 控工作; 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 4.1.2 成立工作小组 4.1.2.1 企业各级组织应按照专业分工,分别成立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工作小组。 组长由各级组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责如 下: DB37/T 3200 2018 2 安全管理
6、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 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 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实施。 4.1.3 其他人员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 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全员培训,掌握风险点排查、危险源 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方法和要求,保留培训记录。 4.2.2 培训内容 4.2.2.1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方法
7、; 风险评价方法; 其他需 要培训内容。 4.2.3 培训记录 4.2.3.1 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 /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4.3 编写体系文件 4.3.1 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运行 考核要求等。形成的其他资料性文件包括: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8、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其他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评价 DB37/T 3200 2018 3 5.1 识别范围 本标准针对氟化氢 (AHF)、氟化盐 (NH4HF2)、二氟一氯甲烷( R22)、二氟甲烷( R32)、四氟乙烷 ( R134a) 、五氟乙烷( R125)、二氟乙烷( R152a)、二氟一氯乙烷( R142b)四氟乙烯单体、四氟乙 烯聚合物等氟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进行分析。 5.2 风险点确定 5.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2.1.1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2.2 设施、部位、场所
9、、区域 5.2.2.1 氟化工行业企业 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可按照 AHF 生产装置、 R22 生产装置、 R32 生产装置、 R134a 生产装置、 R125 生产装置、氢氨生产装置、化学品罐区及辅助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各功能分区 中至少应包含以下设备设施风险点: AHF 生产装置的反应转炉、精馏塔、成品槽等设备; 氟化盐装置的反应釜、计量槽、结片机等设备; R22、 R32、 R134a、 R125、 R152a、 R142b 等制冷剂生产装置的反应器、计量槽、精馏塔、水洗 塔、成品槽、压缩机等设备; TFE 单体装置的裂解炉、碱洗塔、精馏塔、压缩机等设备; PTFE 聚合装置的缓冲 槽、
10、聚合釜、后处理、压缩机等设备; 化学品罐区(如 AHF 罐区、硫酸罐区、成品罐区等); 动力、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如空压、制冷、循环水、变配电系统、仓库等); 厂区内、周边环境。 5.2.2.2 氟化工行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应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 区域,列出主要设备设施,形成设备设施清单(参见 B.1)。 5.2.3 操作及作业活动 5.2.3.1 氟化工行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全面识别各类操作和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形成作业活动清单(参见 B.2),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操作:工艺、设 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
11、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作业活动:至少应包括 GB 30871 规定的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吊装、临时用电、 动土、断路特殊作业,以及采样分析、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人工加料(剂)、装卸、 设备管线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等作业活动; 管理活动:变更、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2.4 风险点排查 5.2.4.1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
12、基本信 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 B.3)。 5.3 危险源辨识 DB37/T 3200 2018 4 5.3.1 辨识方法 5.3.1.1 危险源辨识应组织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要系统和全面,宜采用以下辨识方 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 对于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 HAZOP)等方法进行 辨识; 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5.3.2 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
13、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 的 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3.3 危险源辨识 5.3.3.1 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5.3.3.2 危害因素辨识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 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 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
14、物质、氧 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3.4 事故类型及后果 5.3.4.1 按照 GB 6441 的规定,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 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 及其它伤害等。 5.3.4.2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控制措施 的选择原则 5.4.1.1 风险控制措施应 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 置等
15、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DB37/T 3200 2018 5 5.4.1.2 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 、 可靠性 、 先进性 、 安全性 、 经济合理性 、 经营运行情况 及 可靠 的技术保证。 5.4.1.3 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4.2 控制措施的评审 5.4.2.1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5.4.3 风险控制措施 5.4.3.1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工程技术 措施: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
16、统、监控、联锁、报警、安全仪表系统、设置防护 设施等; 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标准作业程序,规范操作规程等; 培训教育措施: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专项培训、安全交底等; 个体防护措施:配备安全帽、劳保鞋、防毒口罩、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等适用的劳保用品; 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完善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等应急处置措施。 5.5 风险评价 5.5.1 风险评价方法 可选择 DB37/T 2971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 级。本标准使用风险矩阵( LS)法对危险 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 5.5.2 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 DB37/T 2971第 5
17、.4.2.1条规定执行。 5.5.3 风险级别的判定 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一般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表 1 风险等级对照表 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判定方法 管控级别 重大 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采用 LS 法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风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DB37/T 3200 2018 6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大管 控层越高的原则。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并逐级落实具
18、体措施。 5.6.2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通常可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控: 重大风险由公司级管控,即实施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四级管控; 较大风险由车间级管控,即实施车间、班组、岗位三级管控; 般风险由班组级管控,即实施班组、岗位二级管控; 低风险由岗位级管控,即实施岗位一级管控。如下图: 责任人 风险 1 级风险点 2 级风险点 3 级风险点 4 级风险点 公司 负责 1 级风险点管控 车间 负责 2 级以上风险点管控 班组 负责 3 级及以上风险点的管控 岗位 负责 4 级及以上风险点的管控 5.6.3 重大风险的判定 5.6.3.1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
19、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 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储存场所,如氟化氢储罐、液氯钢瓶库;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 10 人及以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如氟化、氯化、裂解、聚合、电解; 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 一级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 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 易产生八氟异丁烯(剧毒无色无味气体)的作业场所,如 TFE 单体装置区、焚烧炉。 5.6.4 较大风险的判定 5.6.4.1 企业根据风
20、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较大风 险: 涉及高毒、易燃、腐蚀性物料装卸车的; 涉及级高处作业的; 涉及可燃有毒介质盲板抽堵作业的。 5.6.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 B.6/B.7,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 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6.6 风险告知 5.6.6.1 风险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风险培训或其他适当的形式。 DB37/T 3200 2018 7 5.6.6.2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 要安全风险、
21、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 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 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成果与应用 6.1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 ,并分类建档管理。 6.2 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清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重大风险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风险时,其辨识、 评价过程记录,风
22、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7.1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 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
23、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每年与安全标准化等管理体系自评结合,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进行 一次系统性检查和评审,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 9.2 更新 9.2.1 企业应主动根 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 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DB37/T 3200 201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200-2018 氟化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200 2018 氟化 工行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