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1881-2019 三维码编码规范.pdf
《DB35 T 1881-2019 三维码编码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 T 1881-2019 三维码编码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40 A 24 DB35 福建省 地方标准 DB35/T 1881 2019 三维码编码规范 Visual recognition code production specification 2019 - 12 - 19 发布 2020 - 03 - 19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三维码编码规范 DB35/T 1881 2019 * 2019 年 12 月第一版 2019 年 12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88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1 4 编码技术要求 . 1 5 应用测试指标要求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三维码的高斯算法 . 5 参考文献 . 10 DB35/T 1881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维码(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公安局 。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 陈绳旭、马吉良、周顺骥、陈源在、李建勋、严风、王秋婉、黎梓峰、陈子柔、 曾彩霞 。 DB35/T 1881 2019 III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
3、附录 A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 文件 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 愿意 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三维码(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安岭路 1008号 6层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 的责任。 DB35/T 1881 2019 1 三维码编码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码的编码技术要求 、 应用测试指标要
4、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码制作、印制、应用等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05 条码术语 GB/T 23704 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3 术语 和 定义 GB/T 12905中 界定 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二维 条 码 two dimensional bar code; 2D code 二维码 在二 个 维 度 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GB/T 12905 2019,定义 2.3 3.2
5、三维码 visual recognition code; VR code 在保证目标应用环境下识读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标准二维码符号的模块大小、形状与颜色进行调 整,融合图形背景形成的条码符号。 4 编码技术要求 4.1 概要 为提高二维码的视觉效果, 同时 确保二维码在典型应用环境中的识读效果,在大量实 验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三维码的制作要求,主要包括模块调整要求、功能图形区、功能信息区、数据区要求以及符 号的制作要求等。 4.2 功能图形区制作要求 4.2.1 寻像图形区 寻像图形区不宜进行图像融合,应尽可能保证该区域的标准状态。 DB35/T 1881 2019 2 4.2.2 校正图
6、形区 4.2.2.1 校正图形主要作用在符号中存在一组或两组校正图形时,可进行校正图形区与图像的融合。 4.2.2.2 在符号中设置两组以上校正图形时,不宜进行校正图形与图像的融合。 4.2.3 空白区要求 应尽可能保证空白区符合相关码制和应用标准要求,或设置空白区颜色与背底主体颜色一致,空白 区应至少设置为一个模块宽。 4.2.4 模块尺寸形状的 调整 4.2.4.1 模块形状应采用中心对称图形,避免使用异形模块。 4.2.4.2 模块尺寸应在保证设计美化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足够面积,总体缩减后的模块平均尺寸 不应低于名义模块尺寸 ( X 尺寸)的 40%。 4.2.5 模块颜色的调整 模
7、块颜色的调整应满足美化效果,尽可能使图像融合后的模块颜色深浅与模块深浅状态保持一致。 4.3 功能信息区编码要求 功能信息区模块尺寸的大小不宜低于名义模 块尺寸的 50%,功能信息 区模块颜色宜与设计状态一致。 4.4 数据区编码要求 数据区的图像融合方法可采用高斯、矢量等算法。高斯算法的融合方法参见 附录 A。 4.5 印制要求 4.5.1 物理尺寸印制要求 三维码的名义模块尺寸大小不宜 低于 0.254 mm。 4.5.2 印制精度要求 印制精度不宜 低于 600 DPI。 4.5.3 符号要求 三维码符号印制表面宜平整,不宜增加覆膜或存在镜面反射等问题。 5 应用测试指标要求 5.1 总
8、则 目前二维码印制质量的检验质量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客观反映三维码的应用特性, 应 按照 GB/T 23704的 规定,结合三维码的技术特点和不同应用条件下的应用环境,制定相关的应用适用性测试 方法,确保三维码符号的制作印制质量和最终识读性能能够满足具体不同应用的要求。 DB35/T 1881 2019 3 5.2 门牌应用测试指标要求 5.2.1 测试条件 测试高度固定为 2.2 m,手机摄像头高度为 1.7 m。直线距离选择 0.1 m 5.0 m范围 内符合测试角度 的距离,读码角度 30 45 ;测试软件为多款主流二维码识读软件;测试符号大小为 7 cm 7 cm。 5.2.2 测试方法
9、 恒定倾角角度对于直线距离进行递增测试,以 0.5 m为步长;恒定直线距离对于倾斜角度进行递增 测试,以 15 为步长。 5.2.3 测试指标要求 全部符号均可被正确识读,识读时间不 大于 3 s。 5.2.4 实验方法简述 测试人员在同一轮测试当中需使用同一款主流二维码识别软件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测试程序记录 的准确时间,降低人工计时的误差。根据测试 方法列出的每一项测试内容均进 行 10次实验 ,最终得到的 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5.3 标签应用测试指标要求 5.3.1 测试条件 直线距离选择 0.1 m 0.5 m范围 内符合测试角度的距离;读码角度 0 30 ;测试
10、软件为多款主 流二维码识读软件,测试符号大小为 2 cm 2 cm。 5.3.2 测试方法 恒定倾角角度对于直线距离进行 递增测试,以 0.1 m为步长;恒定直线距离对于倾斜角度进行递增 测试,以 5 为步长。 5.3.3 测试指标要求 全部符号均可被正确识读,识读时间不大于 3 s。 5.3.4 实验方法简述 把三维码标签放置于水平桌面上进行测试 ,测试人员通过角度仪来调节测试手机的读码角度和手机 摄像头与标签之间的直线距离,使手机摄像头距离标签 0.1 m 0.5 m范围 内进行不同的读码角度测试。 测试人员在同一轮测试当中需使用同一款主流二维码识别软件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测试程序记录的准
11、 确时间,降低人工计时的误差。根据测试方法列出的每一项测试内容均进行 10次实验,最终得到的实验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5.4 电子凭证应用测试指标要求 5.4.1 测试条件 直线距离选择 0.1 m 1.5 m范围 内符合测试角度的距离;读码角度 0 45 ;测试软件为多款主 流二维码 识读软件,测试符号大小为 6.9 cm 6.9 cm。 DB35/T 1881 2019 4 5.4.2 测试方法 恒定倾角角度对于直线距离进行递增测试,以 0.1 m为步长;恒定直线距离对于倾斜角度进行递增 测试,以 10 为步长。 5.4.3 测试指标要求 全部符合均可被正确识读,识读时间
12、不大于 3 s。 5.4.4 实验方法简述 把三维码电子凭证放置于水平桌面上进行测试,测试人员通过角度仪来调节测试手机的读码角度和 手机摄像头与电子凭证之间的直线距离,使手机摄像头距离电子凭证 0.1 m 1.5 m范围 内进行不同的读 码角度测试。测试人员在同一轮测试当中需使用同一款主流二维码识别软件进行测 试,测试时间为测试 程序记录的准确时间,降低人工计时的误差。根据测试方法列出的每一项测试内容均进行 10次实验,最 终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实验结论。 DB35/T 1881 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三维码的高斯算法 A.1 基于高斯调变函数的三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 1881-2019 三维码编码规范 1881 2019 三维 编码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