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甲骨文(分数:5.00)_2.史通(分数:5.00)_3.胡蓝之狱(分数:5.00)_飞钱_5.国粹派(分数:5.00)_6.台儿庄大捷(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7.简述春秋早期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数:10.00)_8.简述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分数:10.00)_9.试论两税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分数:10.00)_10.比较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分数:10.00)_11.简述贞观之治。
2、(分数:10.00)_12.简述新学伪经考的主要内容。(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13.论述春秋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分数:10.00)_14.试论隋王朝。(分数:10.00)_15.论述宋至明清的民族关系。(分数:10.00)_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甲骨文(分数:5.00)_正确答案:(商代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
3、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每次占卜,都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 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 4500 字左右吗,今已确认者约有 2000 字左右。 )解析:2.史通(分数:5.00)_正确答案:(史评类史书。唐刘知几撰。成书于 710 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
4、远。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解析:3.胡蓝之狱(分数:5.00)_正确答案:(明初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的合称。洪武十三年(1380 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将丞相胡惟庸处死。十年后,他又颁布昭示奸党录,受此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凉国公因谋反罪被诛杀,朱元璋颁布逆臣录,连坐者一万余人。两案中,受株连者多是元功宿将,对明代的政治造成重大影响。 )解析:飞钱_正确答案:(唐代产生的汇兑制度,亦称便换。这一制度产生于宪宗时期,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
5、、某富家,凭文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这样就解决了长途搬运大量铜钱的困难。这种文券类似于后世的汇票。飞钱是商业发展、交易频繁、营业额巨大的产物。此制产生后,减少了支付钱币的麻烦,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5.国粹派(分数:5.00)_正确答案:(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等人。主要发行国粹学报和政艺通报两种刊物。国粹派所谓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其主张,一是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二是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三是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四是提
6、出其独特的“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国粹派思潮在辛亥革命前几年影响颇大。 )解析:6.台儿庄大捷(分数:5.00)_正确答案:(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1938 年 3 月,日本侵略军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徐州,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争夺战。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军事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击退日军,取得了歼灭日军 1 万余人的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7.
7、简述春秋早期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齐桓公任用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为相,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为: (1)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中划为二十一乡,士居十五乡,工居三乡,商居三乡,分设三官管理。乡下有连、里、轨三级,分别设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分为五属,设立五大夫、五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四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稳定社会秩序。 (2)加强军事力量,“作内政而寄军令”。将全国军事力量编为中、左、右三军,各一万人,齐君率中军,国、高
8、二氏率左、右二军。军下有旅、卒、小戎、伍四级。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系统结合起来,十五士乡每五乡为一军,乡、连、里、轨四级行政组织与旅、卒、小戎、伍四级军事组织相应合而为一。实行军政合一,利用宗族关系加强了国家常备军事力量。 (3)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制改革,设置官管理全国山林、川泽收入。同时加强盐铁管理,铸造统一货币,调剂物价,免除关市之税,促进经济发展。 管仲进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使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奠定了齐国建立霸业的基础。 )解析:8.简述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元朔二年(前 127 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
9、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分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颁布后,王国纷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西汉王朝不用黜陟的办法而使王国的辖地缩小。接着,武帝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元鼎五年(前 112 年),汉武帝义采取“酎金夺爵”的措施,削夺列侯的爵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2)中朝的形成。为了加强皇权,限制丞相权,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
10、。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 (3)设刺史、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 106 年),分全国除京师直辖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称州刺史,简称刺史,以监察地方。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是监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监察郡守、尉和王国相。征和四年(前 89 年),又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弘农七郡。刺史秩六百石,司隶校尉秩比两千石,都以京官监察地方的高官,司隶校
11、尉还纠察朝官,史称这一制度为汉武帝“以内制外,以小制大”之术。这套制度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庞大的官僚群的督导与控制。 (4)建立以察举制为中心的选官制度。为打破汉初“吏多军功”的格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察举制度。元光元年(前 134 年)冬,汉武帝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从此之后郡国每年推举孝廉的察举制度正式确立。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汉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察举取士,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这些被察举到中央的人员,一般都在郎署供职,由郎官再逐渐升迁。 )解析:9.试论两税法和摊丁入亩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陕西 师范大学 历史学 基础 20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