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2.“横三民”报(分数:2.00)_3.亚细亚日报(分数:2.00)_4.“癸丑报灾”(中国传媒大学 2013 研;暨南大学 2010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5.报纸条例(复旦大学 2004 研)(分数:2.00)_6.出版法(分数:2.00)_7.电信条例(分数:2.00)_8.东京通讯社(分数:2.00)_9.新闻编译社(分数:2.00)_
2、10.黄远生(华中师大 2003 研)(分数:2.00)_11.黄远生的“四能”(北大 2005 研)(分数:2.00)_12.远生遗著(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13.邵飘萍(上海财大 2010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7 研;人大 2006 研)(分数:2.00)_14.刘少少(分数:2.00)_15.徐彬彬(分数:2.00)_16.林白水(中国传媒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17.张季鸾(清华大学 2013、2005 研;四川大学 2009 研)(分数:2.00)_18.胡政之(分数:2.00)_19.乔治.欧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
3、ison)(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简述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分数:2.00)_21.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清华大学 2011 研)(分数:2.00)_22.简述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23.简述袁世凯政府的出版法。(北大 2004 研)(分数:2.00)_24.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是什么?(山东大学 2007 研)(分数:2.00)_25.简述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6 研)(分数:2.00)_26.从申报的发展谈现代化报业的特征。(北大 2003 研)(分
4、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7.论黄远生的主要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9 研)(分数:2.00)_28.大公报创办人及时间?新记公司接手后提出的四不方针指什么?何时与国民党决裂?(复旦 2013 年研)(分数:2.00)_中国新闻传播史(新民主新闻事业的初步形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华民国暂行报律是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于 1912 年 3 月 2 日制定的一个简略的法令。该
5、法令是鉴于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与报界进行的约法三章。其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解析:2.“横三民”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 1912 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 1912 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
6、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解析:3.亚细亚日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亚细亚日报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创办的御用报纸,是当时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份。1912 年在北京创刊,帝制分子薛大可担任主编,丁佛言、樊增祥、易实甫等任撰述。该报竭力诋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袁世凯御用报纸中立场最顽固的一家。曾发表大量鼓吹帝制和拥戴劝进的文牍、函电,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大造舆论。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停刊。)解析:4.“癸丑报灾”(中国传媒
7、大学 2013 研;暨南大学 2010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到1913 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 139 家,和民国元年的 500 家相比,锐减 300 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因为 1913 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解析:5.报纸条例(复旦大学 2004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报纸条例是袁世凯政府于 1914 年 4
8、 月颁布的一部新闻出版法令,该法令集中了日本等国报律的限制性条文,对报纸报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限定,条文十分苛刻。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等。其目的在于钳制新闻事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使袁世凯政府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解析:6.出版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出版法是袁世凯政府于 1914 年 12 月颁布的一项新闻出版法令。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和印刷物都做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对出版物的
9、创办、发行、刊载做了苛刻的限禁规定,还在实质上推行出版前的预检制度。其目的在于限制新闻出版自由,使袁世凯政府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该法于 1926 年 1 月被北洋军阀废止。)解析:7.电信条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电信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业的法律,1915 年 4 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非经陆军部特别许可不得自由输入中国。同时,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私自设立无线电台,擅自收发无线电报。但是,无视中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这一法令放在眼里,私自输入无线电器材和私建无线电台之事不胜枚举。)解析:8.东
10、京通讯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京通讯社是邵飘萍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办的一家通讯社,1915 年 7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该社曾首先向国内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为国内的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解析:9.新闻编译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闻编译社是邵飘萍 1916 年 8 月在北京创办的一家通讯社,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最早一家比较有影响的通讯社,以消息迅捷闻名,每天晚上发稿一次,内容有本社采写的消息和翻译的外电两部分,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该社稿件主要供给北京各报,外国驻京记者也
11、多有参考。虽然不具备面向全国媒体发稿的实力,但仍是北京地区“具有现代通讯社观念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解析:10.黄远生(华中师大 2003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尤以撰写新闻通讯见长。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他为“报界之奇才”。1904 年黄远生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 年回国后,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后,全身心地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
12、志撰稿。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写的通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砭时弊,忧国忧民,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问世,其中大多为通讯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解析:11.黄远生的“四能”(北大 2005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黄远生的“四能”是指黄远生的主要新闻思想。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报界之奇才”。他以
13、擅长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解析:12.远生遗著(北大 2010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远生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四卷,是黄远生通讯评论作品汇集整理的合辑,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黄远
14、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是我国新闻通讯体裁的开拓者。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擘,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1915 年 12 月 25 日晚上,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方面枪杀,年仅 31 岁。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行世。)解析:13.邵飘萍(上海财大 2010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7 研;人大 2006 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邵飘萍是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邵飘萍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
15、911 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二次革命”后,邵飘萍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它曾首先向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对国内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16 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常有重大、独家新闻报道,受到普遍赞誉。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 年邵飘萍还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
16、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1926 年,邵飘萍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解析:14.刘少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刘少少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与黄远生、徐彬彬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刘少少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 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 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刘少少一度回湖南,任湖南新报和公言杂志编辑。北京亚细亚日报初创时,他一度应聘为主笔,但 1915 年上海亚细亚日报聘他为主笔则被他拒绝,因而遭通缉。1918 年后,刘少少受聘为北大讲师
17、,研究老庄哲学。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为,然其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解析:15.徐彬彬(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徐彬彬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江苏宜兴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他在政治上认同改良,与立宪派、共和党关系密切。1916 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徐彬彬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另外,他对京剧颇有研究,所撰剧评多有创见。30 年代起,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新闻 传播 民主 新闻事业 初步 形成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