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及答案与解析1 新生活报2 文萃周刊3 联合日报4 新民报晚刊5 解放报6 中国学生导报7 “拒检运动 ”(兰州大学 2004 研)8 羊枣9 “客里空”(四川大学 2007 研;清华大学 2003 研)10 反“客里空 ”运动(复旦大学 2013 研;北大 2012、2006 研;北师 2010 研;华科2006、2003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5 研;华中师大 2003 研)11 中国新闻社(清华大学 2004 研)12 新闻总署13 胡乔木14 邮发合一(人大 2004 研)15 人民日报16 邓拓17 中国青年报18 光
2、明日报19 简述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过程中同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所作的斗争。(山东大学 2008 研;华科 2006 研)20 简述 1945、1946 年间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就和战问题展开的两次交锋。(复旦大学 2004 研)21 简述延安新闻理论改革的理论收获。22 50 年代初,为什么我国实行对私营新闻事业进行合并改组、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华中师大 2010 研 )23 简述 1956 年中国新闻工作的改革。(复旦大学 2010 研)24 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基本情况与影响。(人大 2011 研)25 如何评价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华中师大 2005 研)26 简要叙述 1949
3、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人大 2011 研)27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各自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点。(湖南大学 2006研)28 试述从戊戌变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报刊文体的演进。(人大 2003研)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新生活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创办的重要刊物之一,创刊于1945 年 8 月 16 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由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创办。该报的创办使得共产党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据了上海报摊的一席之地。该报以苏联塔斯社主办的俄文新生活报中文版的名义出版,并聘请苏商担任发行人,但实际负责人是
4、中国共产党员姜椿芳。9 月 1 日后,该报改名为时代日报。【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2 【正确答案】 文萃周刊于 1945 年 10 月 9 日在上海创刊,孟秋江等创办并主持编务,初为文摘性刊物,以转载重庆、成都等地报刊的进步文字为主,旨在沟通大后方与收复区的民主舆论,将内地民主运动扩展至收复区。1946 年 6 月由黎澍接办并任主编,逐步改版为时事政治性刊物,以适应新的斗争需要,揭露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真相,反映人民群众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述评性特稿日渐增加,使“ 述评”成为文萃的特色。1947 年改为地下出版,并改名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作书名,由 16
5、 开杂志形式改为 32 开书本形式。同年 7 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该刊工作人员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三人被捕,后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3 【正确答案】 联合日报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刊,1945 年 9 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从重庆派至上海的原重庆中外出版社负责人筹建。该报名义上是一份民间日报,声称“纯民间资本,无党派立场,发挥民间舆论精神”,实际上是中共的报纸。该报仅出版了两个月就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于 1946 年恢复出版,改名联合晚报,由中共代表团驻
6、沪办事处直接领导。【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4 【正确答案】 新民报晚刊是一家政治上“居中偏左、遇礁即避” 的民营报纸,1946 年 5 月 1 日创刊于上海。该报在创刊时便确定了一要进步、二要保全的办报方针,新闻报道采取“ 超党派 ”的立场,不论要闻版、本埠版,基本上采用本报记者自己采访的新闻稿,而不采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稿件。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消息,大多根据新华社广播稿改编,以本报南京、北平专电形式发表。解放后,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 年 4 月改名为新民晚报。【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5 【正确答案】 解放报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华北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7、,1946 年 2 月 22 日在北平创刊,初为三日刊,自第 27 期起改为双日刊,“以致力于和平民主建设为宗旨” 。该报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压迫,报童被殴打,报纸被抢劫,报社工作人员被捕,此类情况经常发生。1946 年 5 月 29 日,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国民党当局查封了解放报。【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6 【正确答案】 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以来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生报纸,1944 年 12 月 22 日在重庆创刊,复旦大学等大中院校学生主办。中国学生导报从创刊起就把宣传的根本任务定为将正在兴起的学校民主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使它成为学运的火种与号角。抗战胜利后,该报发行上海航空版
8、,自 1946 年 5 月起同时出版重庆版和上海版,1947 年 6 月被迫停刊。【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7 【正确答案】 “ 拒检运动 ”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1945年 8 月 7 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 的序幕。不久,重庆 16 家杂志社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不再送检。这一行动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支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重庆杂志界联谊会声明所属 33 家杂志社一致拒检。“拒检”运动的蓬勃兴起,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拒检” 运动的冲击下,9 月
9、 22 日,国民党中央第 10 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8 【正确答案】 羊枣原名杨潮,是我国的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和国际问题专家。1933 年初在上海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作,积极支持并协助出版每日译报、译报周刊、导报并为这些报刊撰写社论、专论。1939年流亡香港,任星岛日报军事记者,开始用“羊枣” 笔名为世界知识半月刊撰写国际政论文和军事评论,并任国际新闻社编委,在
10、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附设的新闻学院授课。香港沦陷后转赴桂林、衡阳、福建永安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45 年 7 月 15 日,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1946年 1 月 11 目被秘密处死。其译、撰著作有中国抗战与苏联、苏联的国防、战略论、太平洋的暴风雨、论太平洋大战等。【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9 【正确答案】 “ 客里空 ”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 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 年 6 月 15 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
11、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中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 “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0 【正确答案】 反“ 客里空 ”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 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 被借用为 “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
12、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 年 6 月 15 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 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1 【正确答案】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海内外知名人士于 1952年 9 月 14 日在北京发起成立,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中新社主要以海外华侨、
13、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中国新闻社于 1957 年脱离新华社独立,其后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其总社设在北京,在全国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社。【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2 【正确答案】 新闻总署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1949 年 10 月 19 日成立。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 (新华通讯社 )、三局( 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
14、京新闻学校)。新闻总署成立后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 ”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1952 年 8 月 7 日,新闻总署被撤销。【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3 【正确答案】 胡乔木是中国新闻事业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政论家。1931 年“九.一八 ”
15、事变后曾参加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是革命刊物北方青年的撰稿人。30 年代参加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工作,并主编革命小报和刊物。1937 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共青年杂志,曾为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撰写过一系列评论和新闻。1949 年任新华社社长,中央新闻总署署长兼人民日报社长。1950 年起,长期任职中共中央,分管新闻宣传工作,为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和新闻。【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4 【正确答案】 “ 邮发合一 ”是指中国从建国初期到 80 年代实行的一项报刊发行制度。在这种发行制度下,报
16、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 就是 “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这种模式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了浪费和混乱。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 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中国的报刊发行模式逐渐演变为“ 邮发 ”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格局。【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5 【正确答案】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 1949 年 6 月 15 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创刊,初为华北局机关报,1949 年 8
17、月 1 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建国后,人民日报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该报最初日出对开 6 版(有时 8 版),1951 年起改出对开 4 版,1956 年改版后扩充为 8 版。自 1955 年 1 月起,该报先后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地出版航空版。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是:报道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和重要思想、政策问题;介绍全国各地及首都的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工作经验;发表读者来信问答。【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6 【正确答案】 邓拓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主编、政论家、杂文作家,是当代中共新闻
18、事业的创建人之一。青年时代受进步书刊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拓进入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的负责人,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务。1949 年 8 月到 1958 年 9 月,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宣传贯彻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发展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邓拓从事报刊活动近 30 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新闻工作者。在晋察冀日报工作期间,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坚持“马背办报 “。在人民日报和前线杂志工作期间,除担任报刊主编外,还撰写了大量社论
19、,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 前线杂志的 “三家村札记”等专栏写的杂文,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引人人胜,发人深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7 【正确答案】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1954 年 4月 27 在北京创刊,初为对开周刊、周 3 刊,1956 年 1 月改出对开 4 版日报。它以全国广大青年、团员和青年团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它的使命和特点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帮助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培养青年高尚的生活情操,反映和指导全国青年运动的发展。
20、中国青年报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深受青年读者欢迎。【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8 【正确答案】 光明日报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49 年 6 月16 日创刊于北平,为对开 4 版综合性报纸。首任社长、编辑分别是章伯钧、胡愈之。1953 年 1 月改组成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主办的报纸。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传播国内外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文教界、统一战线方面的动态、成绩和经验。以多种学术专刊见长。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专刊,为繁荣学术提供了重要园地。【知识模块】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9 【正确答案】 新华日报自
21、1938 年 10 月 26 日起,至 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在重庆出版了 8 年又 4 个月。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灯塔。该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按照“ 有理、有利、有节 ”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顽强的斗争,成为一把插在国民党心脏的尖刀。毛泽东曾赞扬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出版后,国民党当局也开始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因而对新华日报设置重重障碍,从物资条件、出版发行
22、,到言论、新闻报道等各个方面,处处予以钳制乃至迫害。针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新华日报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斗争。(1)在物资条件方面, 新华日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纸张问题。当时,纸张供应十分紧张,国民党顽固派采用一推、二拖、三扣的卑劣伎俩,企图用断绝纸张供应来扼杀新华日报。对此,新华日报一方面向国民党有关当局争取纸张分配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该报又到市场零星购买纸张、去产纸地区收购纸张,后来还在重庆附近的梁山、岳池以及华蓥山下的丁家坪等地创办小型纸厂,以扩大纸源,从而保证了新华日报的用纸。国民党有关当局曾通过控制报贩和邮局,阻止新华日报的发行。对此,新华日报社雇用了一百多名报童,
23、建立起自己的发行队伍。(2)在言论、新闻报道方面,新华日报始终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进行斗争。该报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反检 ”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新华日报宁可违犯国民党当局制定的法律规定,必要时甚至不惜冒停刊的危险,全力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和新闻封锁,直接向国统区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除“拒检”外,新华日报 还常常采用“暴检”的手段来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的罪恶。“暴检 ”就是在报纸上开 “天窗”,将国民党删改言论、新闻报道的行径予以公开暴露(曝光)。“ 开天窗”就是在被检查人员删去内容的报纸版面上故意
24、留下空白,或在空白版面上排上“ 此段遵检 ”、“被删”、“被略”等字样,以示抗议。【知识模块】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20 【正确答案】 (1)1945 年,随着国共两党军事冲突加剧,国统区新闻界围绕着和平民主还是内战独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1945 年 11 月 20 日,重庆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社评,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并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次日,新华日报发表与大公报论国事的社论予以反驳。社论列举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破坏和谈协议的事实,说明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在政治尚未民主化的时候,大公报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这正是它“大私” 的表现。(2)大公报 在遭到反击、短暂沉默后,1 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新闻 传播 人民 解放战争 时期 新闻事业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