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7解放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 A封建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答案: C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
2、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须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及所述国民党处境,并依据教材知识判定所处阶段。由所学知识可知,应是战略反攻阶段, B项正确; ACD项分别战略防御与决战阶段,不符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解放战争过程是:战略防御、反攻、决战和胜利。学习过程中须了解在致时间段、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阶段特征。 1947年,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诗中反映的是 ( )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 C 试题分
3、析:从材料中 “1947年 ”“刘邓捷 ”得到答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ABD项是战略防御与决战时期,排除,故 C项正确。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此题的材料类型为诗歌类,材料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关键是审题时能把有效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重现历史重大历史事件。 日记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下列是某人所记载的日记选段,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 A东北解放军攻入锦州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南逃 C解放军在北京举行入城仪式 D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攻占南京 答案: B 试题分析:淮海战役的中心战场在徐州,徐州是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中心,所以B项正确。 考点:三大战役的
4、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中的“三个战役 ”是指三大战役,由此判定 C项正确。 ABD项分别是战略防御、反攻和胜利阶段,排除。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考 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 1945
5、年重庆谈判和 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是( ) 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赢得主动 C需要共商建国问题 D以和谈换取内战部署的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重庆谈判是因蒋介厂未充分做好内战的准备,北平谈判是因国民党的主力基本消灭,希望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故 D项正确。ABC项都共同目的。 考点:综合比较分析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共同点 点评:考查对历史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 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 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6、D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D项说法正确,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但是与题意不符,注意限制词:不恰当。 A项 “彻底 ”说法错误, A项正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当时中国的仍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残余,此知识点是一 个易错点。 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 “史库 ”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 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 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7、毛泽东曾先后 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 1949年 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 1937年和 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 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 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答案: (1)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8、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97年 7月 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 1.842米 四周铸上许多 “回 ” 形图案 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 8月 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 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 “民族 ”“民权 ”“民生 ”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
9、观光游客达 500万人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1949年 4月 )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 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 “回 ”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 7月 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文字材料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 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答案: (1)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4.17 解放战争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