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6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6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人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分数:2.00)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
2、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命题是(分数:2.00)A.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5.某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分数:2.00)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6.习近平在谈到党的建设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要有底线,它体现的哲理包含(分数:2.00)A.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规律B.关于度的原理C.关于对立统一规律D.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4、分数:2.00)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分离、相互排斥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8.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分数:2.00)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分数:2.00)A.外部自然界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D.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10.“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分数:2.00)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
5、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1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分数:2.00)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1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分数:2.00)A.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生产关系表现出来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13.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
6、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这说明(分数:2.00)A.信息社会使生产力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B.在信息时代,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C.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将使网络信息关系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D.网络信息关系影响并推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14.“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分数:2.00)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
7、.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15.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分数:2.00)A.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B.其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C.劳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D.它的使用价值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16.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 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分数:2.00)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1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分数:2.00)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18.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分数:2.00)A.资
8、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相对过剩人口C.资本主义两极化D.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时代前进的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分数:2.00)A.揭示了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B.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C.揭示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本质内容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E.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1.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
9、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分数:2.00)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
10、和标志的,是因为(分数:2.00)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2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分数:2.00)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C.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24.有人认为:“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中一切革新的源泉,生物进化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这种观点(分数:2.00)A.否认了偶然性是必然性的体现B.夸大了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C.犯了唯心主
11、义非决定论的错误D.否认了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2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分数:2.00)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26.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分数:2.00)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27.“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分数:2.00)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
12、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E.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28.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B.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C.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D.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9.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分数:2.00)A.劳动力成为商品B.货币转化为资本C.劳动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金30.有一则寓言讲道: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
13、和它一起“平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分数:2.00)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即是资本主义的本质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31.垄断和竞争问题最早是由马歇尔发现的,又称为“马歇尔冲突”。其具体内容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生产的集中,资本的积聚必然会出现垄断,从而扼杀竞争,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在于(分数:2.00)A.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实现机制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C.垄断条件下存在各种形式的竞
14、争D.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6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人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
15、(分数:2.00)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全面论述了马克思和他一起创立的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区别,认为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很显然,这里的“半截子”唯物主义指的就是费尔巴哈等人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彻底性,也就
16、是说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没有“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解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形态上常表现为感觉、经验、理性、意志、思想(唯我论)。惠能认为是人的心动决定了幡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17、。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 ABC均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命题是(分数:2.00)A.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题干的意思是“心”的诚与不诚决定事物发展的成败,也就是指“意识”决定物质。这是一种典型的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因此选 C项。A 项认为题干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庸俗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它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18、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B 项把题干当成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错误的。D 项把题于当成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绝对化为脱离任何人的独立存在,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5.某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分数:2.00)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
19、法中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和把握。题干引用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例,他们只注意到甘草和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而没看到因甘草滥挖破坏植被进而造成土地荒漠化,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间接联系。题中只有 C项最符合这层意思。6.习近平在谈到党的建设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要有底线,它体现的哲理包含(分数:2.00)A.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规律B.关于度的原理 C.关于对立统一规律D.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度的原理,度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超越度的范围就要引起质变,所以要求我们做人做事要适度,要把握分寸。因此,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要有底线。B项正确。7.矛盾
20、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分数:2.00)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分离、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所以,选项 B表述正确。8.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分数:2.00)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21、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解析: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坚持”和“胜利”,溪水战胜岩石的根本在于坚持,蕴涵的哲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正是由于“坚持”,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 C项为正确选项。AB 项均不符合题意,是错误选项。D 选项本身正确,但是单选题应该选最佳答案,所以 C项是正确答案。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分数:2.00)A.外部自然界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D.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客体。实践活动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 项最准确,其他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9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