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由于强调其“依法行政”“依法司政”等,因此其公职行为必须要有法律根据。他们的公职行为只有合法,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判定其行为的合法与否属于法律的(分数:2.00)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3.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
2、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对我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的启示是(分数:2.00)A.法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与社会制度无关C.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D.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4.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其中,授权性指引是告诉人们(分数:2.00)A.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C.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D.不准或者禁止做什么5.近期,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在北京、广州、南京、武汉、沈阳
3、等城市发放了 3500 份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 218的残疾被访者表示自己曾因残疾而遭用人单位拒绝,187的人因低学历遭歧视,因为外地户籍而受歧视的达 185。最终结果显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的受访者,占 855,认为相当严重的占 508。就业歧视侵犯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这项基本权利是(分数:2.00)A.人身自由权B.平等权C.政治权利和自由D.文化教育权6.通过规范国家的刑罚权,用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保障国家安全的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分数:2.00)A.刑罚B.刑法C.刑事诉讼法D.民事诉讼法7.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
4、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的是(分数:2.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这些法律规范由不同立法主体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制定,具有不同法律效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合同法所属的独立法律部门是(分数:2.00)A.民法B.商法C.民法商法
5、D.经济法9.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允许“民告官”,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此制度属于我国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中的(分数:2.00)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仲裁法10.权利从纸面上的法定权利向行动中的现实权利转化的过程中,权利救济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获得充分有效的救济,才能真正享有权利。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四种。公民申请国家赔偿的行为属于(分数:2.00)A.司法救济B.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C.行政救济D.自力救济11.
6、中国于 2001 年加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最有影响的国际人权文书之一,该公约指出:“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为他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足够的食物、衣著和住房并能不断改进生活条件。”“缔约各国即确认人人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是(分数:2.00)A.生命权B.健康权C.生存权D.发展权12.下列不适用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情况是(分数:2.00)A.集会B.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C.游行D.示威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说明维护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基础在于(分数:2.00)A.法律的不可违抗性B.法律的优先适
7、用性C.法律的内在说服力D.法律的外在强制力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和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凝练和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分数:2.00)A.鲜明的政治性B.彻底的人民性C.系统的科学性D.充分的开放性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
8、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除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外,其特征还在于体现(分数:2.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C.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D.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17.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分数:2.00)A.公平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意思自治原则D.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18.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容之一,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是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其
9、中,执法公正具体表现为坚持(分数:2.00)A.合法合理原则B.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C.及时高效原则D.程序公正原则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即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下列关于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科学配置权力,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B.规范权力的运行,为权力的运行设定明确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界限C.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权力的行使设定正当目的及合理基准与要求D.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20.宪法是一个国
10、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有(分数:2.00)A.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B.加强宪法实施C.坚持党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D.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21.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
11、括(分数:2.00)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22.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它为中国人权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内涵、展现了新愿景,为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动力支撑。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澄清模糊认识。下列对于人权的认识正确的是(分数:2.00)A.人权是个体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不存在集体人权B.所有的人权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C.人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D.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3.资本
12、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法系、民法法系等,承袭了古罗马法的传统,在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样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下列选项中,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是(分数:2.00)A.荷兰B.澳大利亚C.新西兰D.葡萄牙2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以下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主要表现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从法律所表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D.从法律的实施来看,社会主义法律由我国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5.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下列属于法律强制的主体的有(分数:2.00)A.国家B.社会成员C.警察D.社会组织26.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等。其中,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分数:2.00)A.选举权B.被选举权C.政治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27.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法律
14、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下列对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分数:2.00)A.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同一个行为可以即是法律权利又是法律义务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一律平等的28.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开放、及时、互动的舆论环境给了每个人自由表达的舞台,同时也为网络谣言、个人隐私泄露等不良社会问题提供了滋生空间。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
15、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对民主政治的作用包括(分数:2.00)A.言论自由可促成个人自我价值、成就的实现B.增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C.公民公开发表意见,会削弱政府的权威D.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29.生命权是人的尊严的基础,具有神圣性与不可转让性,不可非法剥夺。生命权人宪是对生命权基础性价值的确认和彰显,表达了对生命权的尊重,也将提高人们尊重生命权的意识,同时将进一步推动生命权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下列属于公民的生命权的是(分数:2.00)A.生命安全维护权B.防止生命危害发生权C.确保身体健康权D.改
16、变生命危险环境权30.2015 年 3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我国的休假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2.00)A.公休日制度B.法定节假日制度C.带薪年休假制度D.退休制度31.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我国宪法第 45 条规定:“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除宪法外,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了物质帮助权的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我国的物质帮助的特点是(分数:2.00)A.权利主体是全体社会公民B.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C.权利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D.实现物质帮助权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3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为维护和增强宪法权威,要做到(分数:2.00)A.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B.依据客观形势
18、适时修改宪法C.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D.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33.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从“可口可乐致癌门”到光明牛奶渗入碱水,从白酒“塑化剂”风波再到肯德基 45 天“速成鸡”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危机的出现,让老百姓不禁发问:还有什么能放心地吃?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做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的放心?在政府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加强联合执法的同时,更需要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做服务于消费者的道德企业。摘自光明网(2015 年 5 月 21
19、日)材料 2早在 2014 年初,仅淘宝一家经营食品的网店就已达到 100 万户之多,在淘宝网上输入“食品”二字,就可以搜索到 13365 万件各类食品。网络食品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消费纠纷、投诉维权也层出不穷,网络食品的安全监管问题目益突出。网络食品经营主体资质不规范和信息不公开,经营网络食品准入门槛低,店铺的认证存在诸多问题,拥有营业执照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网店不足 15;网络食品的外包装标识不规范,很多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识,自制和散装食品标识很不规范,食品信息标注不清楚;广告用语存在虚假夸大宣传问题,如“纯天然”“纯手工”“最低价”等突出个性化
20、、夸大的宣传用语随处可见;网络食品的质量令人担忧,散装、进口和自制食品在进货渠道、食品运输和贮存环节存在诸多不规范,经营者的健康状况也无保障。摘自中国青年网(2015 年 3月 7 日)材料 3 今年两会,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提案,提出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势在必行。针对网络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致公党中央表示,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他们建议在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基础上,对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中关于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规进行梳理,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专门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制订
21、和完善网络食品监管相关制度法规,明确网络食品经营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相关责任,规范对微博、微信等微美食的监管,保证网络食品经营规范有序、监督管理依法有据。摘自中国青年网(2015 年 3 月 7 日)(1)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了生产厂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违背了哪项原则?(2)“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哪些作用?(分数:2.00)_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山东省政府法制办就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以此督促年轻人不当“啃老族”,
22、并自觉担负起孝敬老人的义务。禁止“啃老”这一条款引起了社会热议。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啃老”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啃老族”呈现高龄化趋势。有报道称,“啃老”引起的家庭纠纷大约占整个家庭纠纷的四分之一。可见,并非所有老龄人都乐意、都能承受“啃老”之重。应该说,此次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关老年人财产权利遭受子女侵占的案例越来越多,而部分子女尤其是富二代,“啃老”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已成常态,这种啃老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消极影响。对于通过立法方式来禁止“啃老”,有一种意见认为,法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用立法的方式来解决“啃老”缺乏现实操作性
23、,“啃老”问题属于社会道德层面,为道德问题立法有些小题大做。这种观点固然有失偏颇,有道是:法律不张,道德不立。若无法律做保障,社会就会杂乱无序很多道德领域的“小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山东为“啃老”立法,并非心血来潮,人们应当读懂立法禁止啃老背后的现实困境和立法善意。用立法的方式禁止年轻人“啃老”,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鼓励和促进年轻人自强自立,尊老孝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摘编自青岛晚报(2015 年 5 月 3 日)(1)结合上述材料,从道德的角度谈谈如何“尊老孝亲”?(2)通过立法来禁止“啃老”,一是引导年轻人走向社会,二是对真正“啃老”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形势 政策 以及 当代 世界经济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39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