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7及答案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39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27.00)1.列宁说,在哲学认识论上存在着“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们是(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在哲学史上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分数:1.00)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3.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
2、论,无论是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还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它们都是非科学的,其根本原因是它们(分数:1.00)A.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B.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4.恩格斯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分数:1.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指(分数:1.00)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C.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一切事
3、物D.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分数:1.00)A.主观性原则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7.人的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进行物质变换、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分数:1.00)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8.感觉、知觉、表象是(分数:1.00)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9.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
4、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分数:1.00)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0.“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分数:1.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1.人们凭感觉器官不能直接把握到的东西,理性认识能够把握。在微观领域,谁也不能直接观察到基本粒
5、子本身:在宇观领域,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直接到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上去实地考察。但是,微观世界和字观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还是可以认识的。这就需要依靠理性抽象,依靠运用理性抽象形成的科学理论去把握。这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这个统一是(分数:1.00)A.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
6、现象的统一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13.牛顿说过:“假如我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人的知识来自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分数:1.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认识的起始点。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分数:1.00)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1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
7、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分数:1.00)A.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B.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D.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16.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优良传统是(分数:1.00)A.知行并进推动认识不断发展B.知难行易C.强调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D.因知以进行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穷尽的认识,都具有相对的性质,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分数:1.00)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
8、理有待扩展和深化18.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分数:1.00)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分数:1.00)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20.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分数:1.00)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
9、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2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分数:1.00)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2.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分数:1.00)A.真理的阶级性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可变性D.真理的具体性2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0、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2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分数:1.00)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5.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关系,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分数:1.00)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26.1980 年 10 月,罗马教皇为被宗教活活烧死的科学家伽利略公开平反,承认 300 多年前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宣布撤销给伽利略定的罪
11、名。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分数:1.00)A.只能有一种认识B.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认识只能一次获得D.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获得27.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分数:1.00)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分数:2.00)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发展
12、的辩证过程29.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30.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B.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范畴C.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现D.主体
13、客体化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客体主体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的本质力量31.主体和客体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关系是(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D.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关系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的人(分数:2.00)A.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C.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D.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具有本原属性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客体的事物(分数:2.00)A.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B.进入主体的活动
14、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C.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D.与认识主体相关联,具有主观性34.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分数:2.00)A.认识的客体具有整体性B.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C.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D.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35.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分数:2.00)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36.A 皮鞋公司推销员甲和 B 皮鞋公司推销员乙均被派往太平洋
15、某小岛寻找销路。一周后,甲向 A 公司报告:“在这里一双鞋也不会卖出去。因为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乙向 B 公司报告:“我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皮鞋市场,我们的鞋销路会非常好。因为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甲和乙对同一事实得出不同结论表明(分数:2.00)A.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B.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C.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影响D.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表现为选择作用和重构作用37.在认识活动中,实践和认识的主体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主体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B.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被主体所接受C.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对客体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D
16、.主体创造客体信息38.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表现在(分数:2.00)A.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主体反映的超前性和创新性C.在人的头脑中直接产生出一个物质世界D.在人的头脑中再现出一个物质世界39.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分数:2.00)A.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B.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C.认识来源于经验,因此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40.恩格斯说过:“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敏锐得多的嗅觉,但
17、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昧的百分之一。”这是指(分数:2.00)A.动物也有感觉B.人的感觉和动物的感觉相同C.人的感觉能力和动物感觉能力不同D.人的感觉是以实践为基础自觉的选择,动物的感觉是被动的自然选择4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4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分数:2.00)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理性认识就
18、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4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分数:2.00)A.感性材料十分丰富B.感性材料合乎实际C.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D.感性材料的大量积累44.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分数:2.00)A.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B.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C.受到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并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D.决定理性因素45.认识中的灵感、顿悟、直觉、幻想等非理性因素(分数:2.00)A.是实践经验积累的无意识飞跃B.是知识积
19、累和长期探索过程的不自觉的升华C.不知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D.是逻辑思维所包含的心理形式46.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2.00)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47.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这标志着(分数:2.00)A.人类有能力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B.人类可以完全统治自然界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D.自
20、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48.中国汉代王充在批判孟轲的“良知”“良能”时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这在哲学上坚持了(分数:2.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可知论的观点49.中国古代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其哲学含义是说(分数:2.00)A.能够认识世界是人的本性,客观世界能被认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B.物质世界是可知的C.人的认识是对外界的反映D.人们通过实践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50.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用一个圆周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周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
21、圆周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的很呢!”这说明(分数:2.00)A.任何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认识无止境D.世界有不可认识的领域51.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5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分数:2.00)A.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获得真理性认识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C.达到理性认识D.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三、分析题(总题
22、数:4,分数:23.00)53.1912 年,奥地利科学家魏根纳(1880-1930)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当时震动了世界地理界。后来,地质古生物学家、古气候学家和古地磁学家,又从不同方面证实了这个学说。魏根纳提出这个学说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生病住院时,一天,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吸引住了他的视线,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海岸线凹凸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以拼凑成一块。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像一张撕成两半的报纸。这是为什么?他苦苦思索,出院以后,便翻阅了大量地质学方面的书籍,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是否由于某种驱动力,使原来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了,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39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