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96及答案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39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1,分数:51.00)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相对静止是指(分数:1.00)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一般状态C.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分数:1.00)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3.关于对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分数:1.00)A.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B.任何
2、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包含着无限C.无限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趋向于无限D.无限和有限是没有界限的4.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分数:1.00)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分数:1.00)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6.印度发现过狼孩。印度一年幼的小孩被失去狼仔的母狼
3、带入狼穴,跟狼一块生活、长大,这个小孩养成了狼的习性,吃生肉,在地上爬行,不会劳动,不会说话,没有意识,更不会思维。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1.00)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B.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7.在意识产生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分数:1.00)A.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异性,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分数:1.00)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D.意识的对象的差
4、异9.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从此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胸有成竹”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C.人的意识是主观产物D.意识的对象是客观的10.费尔巴哈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的时候,说了一段颇风趣的话:“如果猫看见的老鼠只在它的眼睛中存在,只是它的视神经的感觉,为什么猫用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因为猫不想因为爱戴这些唯心主义者而去死于饥饿,并且忍受痛苦”。费尔巴哈所要表达的哲学道理是(分数
5、:1.00)A.感觉是意识的起点B.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C.感觉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感觉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11.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分数:1.00)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C.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12.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分数:1.00)A.画饼充饥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3.“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
6、理有(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14.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会导致(分数:1.00)A.决定论B.非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D.唯意志论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分数:1.00)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16.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分数:1.0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
7、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17.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论述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分数:1.0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18.辩证法哲学从性质上划分,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两种,二者的区别是(分数:1.00)A.前者认为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后者认为精神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B
8、.前者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C.前者是自觉的辩证法,后者是自发的辩证法D.前者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后者不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19.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主要说明了(分数:1.00)A.部分依赖于整体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20.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的是(分数:1.00)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
9、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D.“独中又自有对”21.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最重要,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分数:1.00)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个范畴的中心线索C.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2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分数:1.00)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和一般相联系而存在B.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D.一般和个别
10、是没有界限的23.“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B.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C.否认了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矛盾双方中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B.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
11、为只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分数:1.00)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D.坚持实事求是2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分数:1.00)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D.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区别2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1.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8.2013 年 6 月 7 日习近平和奥巴马会晤,习近平对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括是:不冲
12、突、不对抗。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解决矛盾和分歧而不搞对抗中美;互相尊重,求同去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分数:1.00)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29.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分数:1.00)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B.
13、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C.矛盾双方的调和,达到绝对同一D.矛盾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对立面的融合3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分数:1.00)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31.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分数:1.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32.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分数:1.00)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欲擒故纵”33.承认一切事物
14、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34.下列观点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B.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C.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D.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35.十九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了一篇寓言:杰米扬的汤。内容说,主人公杰米扬用鲜美丰盛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吃,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逃席而去,从此再也不敢登门。这个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分数:1.00)A.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界限B.任何事物都
15、是质和量的统一C.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一定改变事物的质D.任何事物都要掌握一定的度3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分数:1.00)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D.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气37.1798 年 7 月拿破仑率法军攻打埃及,在金字塔附近与埃及马木留克兵激战,最后结果是骑术不精的法兵打败了骑术精良的马木留克兵。拿破仑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
16、说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分数:1.00)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B.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C.质变引起新的量变D.质变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38.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分数:1.00)A.防微杜渐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量小非君子39.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B.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C.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D.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40.下列
17、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分数:1.00)A.麦株麦粒麦株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41.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分数:1.00)A.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B.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支配力量C.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D.总是和偶然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42.恩格斯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上述论断中指出(分数
18、:1.00)A.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B.历史的发展过程纯粹是必然的C.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4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一说法的哲学含义是指(分数:1.00)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C.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D.要善于估计、应对和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44.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其含义是指(分数:1.00)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
19、事物的本质,并从属于本质45.下列现象体现因果关系的有(分数:1.00)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C.熟能生巧D.白昼更替46.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分数:1.00)A.一种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B.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C.旧内容可以借用新形式D.一种形式可以为不同内容服务47.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B.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是否承认偶然性D.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48.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分数:1.00)A.使杂乱
20、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范着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方向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4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分数:1.00)A.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B.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C.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5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分数:1.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51.“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分数:1.00)A.由理性认识回到
21、实践的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C.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二、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49.00)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锉辱,不可以成德。”(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 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 85、86
22、 页材料 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材料引自列宁全集中文第 2 版第 55 卷,第 306、222 页请回答:(分数:12.00)(1).分析材料 1 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分数:4.00)_(2).分析材料 2 的内容,说明它属于
23、何种发展观?(分数:4.00)_(3).谈谈你对材料 3 的理解。(分数:4.00)_5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上述论断。 (分数:13.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2014 年 11 月 19 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39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