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6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3.清朝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 )。(分数:2.00)A.朝审B.热审C.三司会审D.秋审4.下列关于古代民事、经济立
2、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制定了酎金律B.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宋朝C.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D.清朝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但没有规定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5.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取自( )民法典的体例编纂而成的。(分数:2.00)A.德国B.日本C.法国D.瑞士6.关于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B.重其轻罪,轻其重罪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D.从重兼从旧7.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 )。(分数:2.00)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C.不区分首从D.
3、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8.晋代所确定的五刑是( )。(分数:2.00)A.死刑、髡刑、完刑、作刑、杂抵B.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C.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赎刑当古D.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9.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 年)又称为( )。(分数:2.00)A.“段记宪草”B.“五五宪草”C.“天坛宪草”D.“袁记约法”10.南陈创立了测立之法。下列关于测立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B.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C.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面D.剥皮实草11.中国历史上首
4、次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体例结构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分数:2.00)A.禹刑B.铸刑书C.秦律D.法经12.关于革命根据地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土地政策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C.最早规定“减租减息”政策的文件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规定了没收四大家族财产的政策13.下列关于古代回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汉朝的三互法是有关官吏考课的回避制度B.唐朝的司法官审判回避制度称为别推制C.宋朝科举考试中创造了回避的考试方法和规则,以防科举
5、舞弊D.明朝对京官实行籍贯回避制度14.明代申明亭不能受理决断的案件是( )。(分数:2.00)A.子孙别籍异财B.斗殴相争C.民间户婚D.田土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5.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出现的制度有( )。(分数:2.00)A.法律形式上首次出现了格和式B.罪名上首次出现了重罪十条C.特权制度上首次出现了八议、官当D.刑罚执行上首次出现了死刑复奏17.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6、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8.下列属于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法规是( )。(分数:2.00)A.蒙古律例B.台湾善后事宜C.西宁青海番夷成例D.钦定八旗则例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内容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采用民商分立的民事立法体例B.采取社会本位的立法原则C.重在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地主土地经营权D.在具体制度上体现了对固有法的全面继承20.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犯罪中可以适用赎刑的情形是( )。(分数:2.00)A.某人在长安城内三次犯有判处徒刑的窃盗罪的B.某人因坐赃犯罪被处以加役流而流放岭南的C.某将军因参与侯君
7、集谋反而被判处斩刑的D.某人在东都洛阳因三次犯有处流刑的强盗罪的21.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D.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22.清末制定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确立的司法原则有( )。(分数:2.00)A.实行四级三审制B.确认司法独立原则C.引进西方审判监督机制D.建立陪审制23.下列关于唐朝“上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上请制度首立于隋朝B.五品以上官员犯死罪者上请皇帝裁决C.八议者之亲属犯死罪者须上请D.受财枉法者不适用上请24.清政府为实
8、施预备立宪活动而设立的咨询机关有( )。(分数:2.00)A.谘议局B.宪政编查馆C.资政院D.修订法律馆25.关于清末和中华民国司法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有( )。(分数:2.00)A.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B.南京临时政府首次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C.实行刑事公诉制度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清末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以司法部作为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分数:2.00)_28.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立法原则、结构、内容特点和地位
9、。(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9.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以后,在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音居编者注)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盐铁论论蕾(音资一一编者注):“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分数:2.00)_(2).汉朝实行该制度的原因
10、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分数:2.00)_(3).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6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 解
11、析:解析: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而不是折狱龟鉴。故 A 项错误。明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而不是宋朝,“六赃”犯罪首次出现于唐朝,是指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六种犯罪行为。故 B 项错误。凌迟刑首创于五代,而不是宋朝。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糊名考校法的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举子姓名全部封粘,考试卷另由他人统一抄写上报,以防止科举舞弊。3.清朝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 )。(分数:2.00)A.朝审B.热审C.三司会审D.秋审 解析:解析: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会审制度。清朝的会审制度类型包括秋审、朝审、热审、三司会审和九卿会审,但是最重要的会审制度是秋审,被清朝奉为“国家大
12、典”。4.下列关于古代民事、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制定了酎金律B.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宋朝C.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 D.清朝明确了典和卖的区分,但没有规定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解析:解析:宋朝已经出现了有关“活卖”和“绝卖”的区分,对于“活卖”,宋朝称之为“典卖”,对于“绝卖”,宋朝视为买卖契约。故选 C 项。A 项错在:汉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颁布了告缗令,而不是酎金律,酎金律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律。B 项错在:我国第一次实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是唐朝,而不是宋朝。D 项错在:清朝不仅明确了典和卖
13、的区分,而且还规定了有关出典物风险责任的负担原则。5.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取自( )民法典的体例编纂而成的。(分数:2.00)A.德国 B.日本C.法国D.瑞士解析:解析:大清民律草案虽是以日本民法典为蓝本制定的,但其编纂结构却采取了德国民法典的体例。故选 A 项。6.关于明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B.重其轻罪,轻其重罪C.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D.从重兼从旧解析:解析:A 项属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B 项没有此说法,不过秦朝有“重其轻罪”,但没有“轻其重罪”。D 项错在:汉唐以来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刑法适用原则,但明代改为“从重从新”,表
14、明专制主义的恶性发展。7.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 )。(分数:2.00)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 C.不区分首从D.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解析:解析:唐律对犯十恶重罪的罪犯处刑极重。不选 A 项:并非十恶所犯均须连坐,而是对于“三谋”(谋反、谋叛、谋大逆)犯罪,一般要适用连坐。选 B 项: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上请、减刑、赎刑和官当法。不选 C 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区分首犯和从犯。不选 D 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适用同居相为隐。8.晋代所确定的五刑是( )。(分数:2.00)A.死刑、髡刑、完刑、作刑、杂抵B.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C.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
15、赎刑当古 D.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解析:解析:曹魏律首次提出了新五刑制度的概念,包括死刑、髡刑、完刑、作刑、赎刑、罚金刑、杂抵罪七种刑名三十七等。晋律将其简化为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和赎刑五种刑名二十余等。北魏确立了死、流、徒、鞭、杖的五刑制度。北周五刑体系的排列由轻及重,为杖、鞭、徒、流、死五刑制度。开皇律定五刑为死、流、徒、杖、笞五刑制度,封建五刑制度正式确立。唐律将五刑排列由轻及重,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可见,选 C 项。9.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 年)又称为( )。(分数:2.00)A.“段记宪草”B.“五五宪草”C.“天坛宪草” D.“袁记约法”解析:解析:中
16、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 年)因在北京天坛祈年殿起草而成,因此又称为“天坛宪草”。故选 C 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 年)因在段祺瑞执政期间起草而成,因而又称为“段记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6 年)因于 1936 年 5 月 5 日起草而成,因而又称为“五五宪草”。“袁记约法”指的是袁世凯于 1914 年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10.南陈创立了测立之法。下列关于测立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 B.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C.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面D.剥皮实草解析: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