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5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5及答案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如某些建设项目(如冶炼、火力发电、初级建筑材料的生产)露天堆放的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较多,这种情况应预测其_的环境影响。 A.堆积物面源 B.水土流失面源 C.降尘面源 D.烟尘面源(分数:3.00)A.B.C.D.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_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A.国家环保部门 B.地方环保部门 C.地方政府 D.国务院(分
2、数:3.00)A.B.C.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类建设项目拟建在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污水排放量为 1000m3/d,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半径为 100m,该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能确定(分数:3.00)A.B.C.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特别关注_。 A.水文地质单元的完整性 B.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C.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D.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数:3.00)A.B.C.D.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对工程可
3、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_分别进行预测。 A.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影响范围 B.地下水水量变化及影响范围 C.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影响范围 D.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数:3.00)A.B.C.D.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_。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分数:3.00)A.B.C.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_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 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
4、C.固定声源施工后 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分数:3.00)A.B.C.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3 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 79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 34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3.00)A.B.C.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交通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 A.声功率级 B.A 声级 C.等效连续 A 声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3.00)A.B.C.D.10.根据环境影
5、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_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高于(含)2 层 B.高于(不含)3 层 C.高于(含)3 层 D.高于(含)4 层(分数:3.00)A.B.C.D.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 A 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_。 A.L10 B.L50 C.L90 D.Ln(分数:3.00)A.B.C.D.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三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可分别布设_飞机噪声测点。 A
6、.14 个 B.914 个 C.1218 个 D.39 个(分数:3.00)A.B.C.D.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_作为评价量。 A.敏感目标背景噪声值 B.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 C.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 D.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原始值(分数:3.00)A.B.C.D.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_,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区域可持续发展 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C.生态完整性 D.生态功能性(分数:3.00)A.B.C.D.15.根据环境影响评
7、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_评级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分数:3.00)A.B.C.D.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_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A.县级以上(含) B.市级以上(含) C.国家级 D.国家级和省级(分数:3.00)A.B.C.D.17.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的重点不包括_。 A.可能产生重大生
8、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B.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D.可能造成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行为。(分数:3.00)A.B.C.D.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_。 A.生态影响最小 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 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 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分数:3.00)A.B.C.D.19.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开发区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中,对于小规模开发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_。 A.仅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 B.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 C.需要同时考虑对
9、区内区外环境的影响 D.主要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情况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分数:3.00)A.B.C.D.20.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的污染源分析中,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污染源分析以_为主。 A.近期 B.中期 C.远期 D.中远期(分数:3.00)A.B.C.D.21.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时,其中_不属于综合论证的重点。 A.功能区划 B.产业结构与布局 C.环保设施建设 D.监测布点方案(分数:3.00)A.B.C.D.22.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0、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要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_,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A.排放标准 B.污染物排放量 C.环境容量 D.环境保护方案(分数:3.00)A.B.C.D.23.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情况下,下列_不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污染源分析 C.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D.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分数:3.00)A.B.C.D.24.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下列_情况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 A.近海水域 B.海湾 C.常年径流的湖
11、泊 D.季节性河流(分数:3.00)A.B.C.D.25.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_距离。 A.绿化防护 B.空间防护 C.安全防护 D.卫生防护(分数:3.00)A.B.C.D.2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包括预测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_。 A.累积影响 B.一次性影响 C.可逆影响 D.不可逆影响(分数:3.00)A.B.C.D.2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拟议规划的概述不应包括_。 A.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B.规划与上、下
12、层次规划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C.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D.规划期限、范围及实施保障(分数:3.00)A.B.C.D.2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包括_。 A.环境现状描述 B.拟议规划的概述 C.开展公众参与 D.具体项目的工程分析(分数:3.00)A.B.C.D.2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针对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敏感环境要素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确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目标的依据是_。 A.公众参与的意见 B.有关的环境影响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 C.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D.环境影响预测结
13、论(分数:3.00)A.B.C.D.30.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_。 A.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B.经济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C.替代规划方案 D.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分数:3.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60.00)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_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A.所有建设项目 B.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风险项目 C.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建设项目 D.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社会及生态造成危害的建设项目(分数:6.00)A.B.
14、C.D.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_。 A.建设项目概况 B.主要的环境影响 C.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 D.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分数:6.00)A.B.C.D.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说法错误的有_。 A.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注意时效性,无需列出目录 B.跨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尽可繁琐 C.资料表述应清楚,利于阅读和审查,相关数据、应用模式须编入附录 D.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分数:6.00)A.B.C.D.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5、,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_确定。 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B.等标排放量 C.最远距离 D10% 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分数:6.00)A.B.C.D.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选项中属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点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有_。 A.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外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毒性较大物质正常排放量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分数:6.00)A.B.C.D.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体源调查内容的有_。 A.体源高度 B.体源中心点坐标 C.体源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D.体源的边长、宽度(分数:6.00)
16、A.B.C.D.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监测点不少于 8 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d 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分数:6.00)A.B.C.D.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说法正确的有_。 A.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B.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 C.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D.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分数:6.00)A.
17、B.C.D.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至少包括_。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处的地面浓度 B.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对于施工期超过 1 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分数:6.00)A.B.C.D.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的基本附图包括_。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基本气象分析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18、分数:6.00)A.B.C.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如某些建设项目(如冶炼、火力发电、初级建筑材料的生产)露天堆放的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较多,这种情况应预测其_的环境影响。 A.堆积物面源 B.水土流失面源 C.降尘面源 D.烟尘面源(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面源主要有水土流失面源(因水土流失而产生的面源)、堆积物面源(露天堆放原料、燃料、废渣、废弃物等以及垃圾堆放场因冲刷和淋溶而产生面源)和降尘面源(
19、大气降尘直接落于水体而产生的面源)。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_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A.国家环保部门 B.地方环保部门 C.地方政府 D.国务院(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类建设项目拟建在某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污水排放量为 1000m3/d,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半径为 100m,该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能确定(分数:3.00)
20、A. B.C.D.解析: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类建设项目拟建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故其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则不论其污水排放量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是多少,该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必为一级。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特别关注_。 A.水文地质单元的完整性 B.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C.水文地质复杂程度 D.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
21、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_分别进行预测。 A.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影响范围 B.地下水水量变化及影响范围 C.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影响范围 D.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_。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22、 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_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 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 C.固定声源施工后 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3 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7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