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712-2007 《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
《DB51 T 712-2007 《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712-2007 《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B 64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7122007 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 Standardized Process of Larix Kaempferi Afforestation and Management 2007 - 11 - 01 发布 2007 - 12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712200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营造日本落叶松纯林、混交林 . 2 5 种子和苗木 . 3 6 造林 . 3 7 幼林抚育 . 5 8 造林施工设
2、计 . 6 9 检查验收 . 6 10 造林技术档案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日本落叶松栽培区主要混交树种表 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常用苗木生长调节剂配制浓度 8 DB51/T 7122007 II 前 言 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自然分布于日本本洲岛中部山区,属温带喜冷湿树种。我国引种已有百余年历史。四川于1970年开始引种到川 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80年代在我省川北、川西、川西南等海拔在10003000m的盆缘山地大面积栽培。日本落叶松在相似的立地和经营条件下,生长比华山松、油松快,适宜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已成为我省川北、川西和川西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 国家林业局已于
3、1991年颁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1 058-91)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标准,四川尚无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为规范全省日本落叶松的造林技术和科学造林,促进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优质丰产,使日本落叶松造林工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4、侯广维、朱 琴、周桂香、宁素华、隆孝雄、潘庆牧。DB51/T 7122007 1 日本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的造林苗木规格,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及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四川省境内的新造日本落叶松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000-1999 主要
5、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51/T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 LY/T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日本落叶松林 由日本落叶松树种为优势种构成的森林。 3.2 日本落叶松纯林 由日本落叶松树种构成的森林,其中该树种组成在65%以上。 3.3 混交林 组成森林的各树种中,任一树种的组成均不足65%。 3.4 栽培区 根据日本落叶松在四川各地引种栽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条
6、件和生长状况等差异,本标准将全省划分为三个栽培区,见表1。 DB51/T 7122007 2 表1 日本落叶松栽培区的划分 栽培区 植被类型 地理位置 自然概况 盆周山地 盆地北缘山地含有常绿栎林类的日本落叶松阔叶林;米仓山含有青冈、水青冈、槭树、落叶栎类混交林、马尾松林;大巴山含有青冈、槭树、落叶栎类混交林、马尾松林。 地处盆地北缘和东北缘山地,米仓山、大巴山区。北至川陕省界,南界大至以华蓥山至广元一线与盆地内部亚热带松、栎林区接壤,东部和西部分别与南缘山地湿性常绿栎林区西缘山地湿性常绿樟栎林林区联接。 范围: 北纬 30273245 东经 1044010830 海 拔 高 1200m250
7、0m 年平均降水量 1000mm1200mm 年 蒸 发 量 84mm1900mm 年平均气温 1 416 年平均积温 (10) 45005300 土 类 山地黄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棕壤 川西南山地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干性常绿松栎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楠、槠、栲林;亚高山暗针叶林。 地处盆地南缘山地、西昌台地区和大凉山西坡的西昌、昭觉、布拖、金阳及北部的喜德、越西、甘洛、冕宁等中山地带。北至小相岭南至鲁南山,东及南面抵金沙江,西至雅砻江。大凉山东坡的大相岭南侧,西倚黄毛埂东接盆地丘陵,北起大渡河,西至金沙江。 范围: 北纬 27152920 东经 10224103
8、48 海 拔 高 1600m2500m 年平均降水量 800mm1500mm 年 蒸 发 量 850mm2000mm 年平均气温 7 17 年平均积温 (10) 30005500 土 类 山地红褐土 山地黄壤 山地棕壤 山地暗棕壤 川西高山峡谷区 川西缘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川西高山峡谷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及恢复的次生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如铁杉林、云杉林和铁杉、槭树、桦木混交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落叶松林、高山松林。 地处盆地西缘山地邛崃山系及大小金川高山峡谷区。盆地西北缘的岷江上游,包括松潘、黑水、茂县、汶川等县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盆地西缘大渡河中上游,位于邛崃山与大雪山之间,北接西北山原,南至巴郎山
9、、夹金山、瓦斯沟一线。包括马尔康、金川、小金、丹巴等县的全部和部分地区。 范围: 北纬 30253200 东经 1012010215 海 拔 高 2000m3000m 年平均降水量 600mm800mm 年 蒸 发 量 800mm1500mm 年平均气温 8 .614.5 年平均积温 (10) 13003600 土 类 山地褐土 山地棕色森林土 山地暗棕壤 亚高山草甸土 4 营造日本落叶松纯林、混交林 4.1 营造纯林 根据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立地条件只能适宜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地方,宜造纯林。 4.2 混交造林 DB51/T 7122007 3 为提高日本落叶
10、松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 用材林设计,宜多树种造林,应形成镶嵌景观的块状或带状混交林。 营造防护林应以混交林为主。 混交树种配置可设计为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或乔灌草混交。 混交模式可采用块状、带状、行间等混交。 更新造林时,应保留原有能与日本落叶松共生的灌木和幼树,促进形成混交林。 对现有日本落叶松幼龄纯林,必要时可改造为混交林。 主要的混交树种,见附录A。 5 种子和苗木 日本落叶松种子和日本落叶松苗木应执行GB7908、GB/T15776 、GB6000-1999中规定。 5.1 苗木 5.1.1 裸根苗 造林使用苗木执行GB6000规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T7122007 日本 落叶松 造林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