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4课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4课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4课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 年至 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
2、育方针和“尚自然” “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 1917 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
3、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在以后执政北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筹办(chu) 瞌睡(k) 妨碍(fn)邃密(su) 阑珊(ln) 斟酌(zhn zhu)罢黜(ch) 引咎辞职(ji) 嫌疑(xin)- 2 -蹂躏(ru ln) 献媚(mi) 惭悚(cn sng)(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散Error! 系Error!与Error!
4、勾Error!2一言辨异他是北京大学教(jio)员,一直在那里教(jio)书。二、写准字形Error! Error!Error! Error!三、近义辨析(1)范围 范畴填一填北京保障房申请将取消收入审核,非京籍首次纳入保障住房范畴,此次保障房立法的一大亮点是扩大了保障对象的范围。两者都表示周围的界限或限制。辨一辨“范围”用于具体事物;“范畴”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2)妨碍 妨害填一填海南女司机不满被开罚单打伤交警,妨碍交通。近日,以涉嫌妨害公务罪被拘。两者都有“使不能顺利进行”之意。辨一辨“妨碍” 着重指给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对象常是工作、进度、学习、交通、视线、活动等。
5、“妨害” ,使受损害,着重指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了工作、学习等之外,还常指革命、和平、健康、治安、利益等。四、成语释义1词语理解(1)爱人以德:用道德去感化别人。(2)一仍旧贯:一切照原来的样子。(3)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4)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2辨析正误通过多次做工作,他还是一仍旧贯,在迟到问题上仍再接再厉。- 3 -辨析:“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不能用于“在迟到问题上”这个语境。 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16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Error!见 识 高 远 、 思 想 博 大 、敢 开 创 风 之 先 的 大教 育 家 、 思 想 家重 点
6、解 读 一、阅读 P45P47 从“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到“我也一笑置之”这一部分,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认为“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参考答案:北京学生于学问上没有什么兴会,上学只是求取一张毕业文凭,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2为什么作者认为要打破学生求学的坏习惯, “只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参考答案:有些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考试时给学生方便,成为不用功的学生的保障;有些教师是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的,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3作者在论证“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让不同主张的教员并存这
7、个观点时,是怎样论证的?参考答案:作者先举“胡适之君与钱玄同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的例子,接着用写字的例子作类比,证明不同的主张都有存在的必要。- 4 -4根据上下文,推断“阑珊”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参考答案:不用功,不尽心。5这篇传记采用了第一人称写作,如果换用第三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这篇文章是自传类传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可以比采用第三人称更自由地表现传主的活动和想法,确保传记的真实性。二、阅读 P48P49 从“我那时候有一个理想”到“时为五月九日”这一部分,回答问题。6蔡元培是如何改革学制的?参考答案:(1)合并学科,设立重点学
8、科;(2)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地位,且文理不能分科;(3)废学长,设系主任。7对董仲舒的观点,作者持怎样的态度?当时的北大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参考答案:不赞成。 “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 ”8蔡元培如何对待学生运动?参考答案:(1)力劝学生游行,曾引咎辞职;(2)学生被捕, “力保,始释放” 。难 点 探 究 1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改革学生的封建观念,即破除读书做官,专已守残的积习;(2)充实和整顿教师队伍,广请博学名师;(3)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4)改革学制,沟通文理,废科设系;(5)主张男女平等、重视美育、加强
9、操练。2课文回忆作者当时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还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提示:体现了蔡元培一生追求进步革新的人格魅力。(1)他 1917 年把既没有在高等学府教过书,又没有教授博士头衔的陈独秀引入北大任文科学长。(2)蔡元培这一人格魅力,也体现在文中对五四运动的回忆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被捕, “北大学生居多数” ,蔡元培“力保,始释放” 。可见他的民主意识和爱国热情。(3)他的这一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文末回忆履职北大校长时的“日想脱离” “递辞呈” “表示决心”等心情和行动上。1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章通篇以第一人称叙述,如“我长教育部” ,说明自己在教育部的位置
10、;“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 ,具体说明自己为当北大校长所做的准备;“我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 ,说明自己的学术主张;等等。这样写便于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语言平实,叙事简洁语言平实,如“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 5 -在书架上” ,这些句子没有文言味,在那个时代实属平实之语。叙事简洁,如写作者到京后为主掌北大做准备,写了“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 ,这一段写的人、事比较多,但都很清楚,可谓叙事简洁。 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17素 材 应 用 素材 1 蔡元培认为首先
11、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过去的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考试时为了成绩去老师那里套点题目,有的还要挟老师。他们的目的不是学业,而是为了毕业后的前途或仕途。目的不明确,学业不专,造成了北大恶劣的学风。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学习与目的” “改造人首先要改造思想”等相关的作文中。素材 2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学校里也有一部分外国老师,但他们受中国教员的影响,也日渐怠惰。蔡元培认为要办好北大,除了改造学生的思想外,还要整顿教师队伍,因此,他毅然辞掉了一部分不用心的外国教师。蔡元培不怕控告,不怕威胁,对一些微词只是一笑置之。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谈如何用人” “做人做事的勇气”等相关的作文中。
12、素 材 积 累 一、传世名言1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2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二、突出贡献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学为学理,术为应用” , “学为基本,术为枝叶”的观点。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刘晓钢先生在实用文源流的研究中说:“到蔡元培的论国文之趋势 国文之将来 ,便正式把文章分为实用文和美术文(即艺术文)两大类
13、,开始创立独立的实用文理论了。 ”蔡元培先生明确指出,国文分两种:一种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的必要发生的;- 6 -一种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节选自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1920.10) 我国自古不区别科学与文学,一些宝贵的科学思想都淹没在杂记体著作中,且缺乏一套便于演算的记载方式,致使先民很多创造与发明不得传世。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科学观念、科学知识的输入,特别重视科学记载方式的研究,将应用文特立为一科,放置恰当的地位,其眼光当然是远大的,而蔡元培先生是最得力的倡导者和实施的组织者。(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 1997 年第 3 期蔡元培:
14、建设应用文体学的先驱)三、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 ,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如在文科教师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当时的北大, 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蔡 元 培傅斯年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
15、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 25 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 。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
16、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 “诚意” “不欺暗室” ,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 7 -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
17、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
18、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 。 ”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 ”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1929 年(选自傅斯年
19、全集 ,有删改)【赏析】 文章共记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蔡先生批评匿名揭帖时说“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意在表现此事不合做人的道理,要有责任意识。第二件事,蔡先生批评拒绝来访时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其深意是告诫弟子们要以圣言引导行为,心口一致,宽以待人。第三件事,蔡先生批评我说大话时用了“这除非你做大将”一句,其深意是要面对现实,不要言过其实,想入非非。总之,蔡先生责人确确实实是“词近而旨远” 。文章善于引用,两次引用了论语中的句子。首先论语中的观点是圣人的观点,用圣言指导自己的行为,张扬善行,有很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其次,要学用结合,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引用论语中的话也告诫大家要做到言行一致。
20、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81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8 -A通融/隔膜 嬗继/擅长 隧道/旧学邃密B篆录/缘分 阑珊/栅栏 罢黜/笨嘴拙舌C攒殴/攒聚 蹂躏/糅合 惭悚/毛骨悚然D聘请/驰骋屏联/屏气 迄今/汔可小休解析:选 C A 项,rng/g,shn,su;B 项,zhun/yun,shn/zh,ch/zhu;C项,cun,ru,sng;D 项,pn/chng,bng,q。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刻期 持之有故 同一趋势 嫌疑B趣味 很有妨碍 素有成见 监禁C按期 一笑置之 秩序恢复 罢课D教授 斟酌一翻 不签和约 纠纷解析:
21、选 D D 项,翻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 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B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C王强在工厂里是个出名的懒汉,常常是不做不休,更别提加班的事了。D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作出突出的成绩。解析:选 D A 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此处望文生义。B 项,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指“专利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专题 北京大学 经历 讲义 苏教版 选修 传记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