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鼎是西周时期权力的象征,后来也成为了权力的代表性物品,所以材料中天子与诸侯大夫用鼎的数量并不能反映出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只能说是等级森严,是周礼约束诸侯等的一种形式。西周 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所以 C项的内容错误。
2、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排除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度 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 “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 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 ” 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 的行动是( )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洛川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37年 8月,材料中的战役是 1940年,并且不战役,所以排除 A项。淞沪会战时间是 1937年 8月,所以排除 B项。敌后根据地发起局
3、部反攻是在 1944年,所以可以排除 D项。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 “游而不击 ”的谣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百团大战 1937年 11月 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 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4、。 ”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与对淞沪抗战作用的掌握情况。由材料中的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 ”可知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此次会战是失败的,不是胜利的,所以 A项错误。 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 ”的要求,所以排除 B项。 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 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淞沪抗战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
5、的大炮 ”。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的掌握情况。 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要求回答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不是内因,所以排除 B项。 C项与材料内容与史实都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所以 D项不正确。鸦片战争前中国的阶级矛盾本来就很激化,鸦片战争战败后的赔款与开放通商口岸还有协定关税等条约内容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故选 A
6、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两个纲领性文件区别与联系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力很高。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从生产资料角度看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所以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并未涉及到农民的土地问题,但主张与西
7、方国家进行商战,所以不只学西方先进技术。由于中国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封建势力十分的强大,故这二者的共同的局限性包括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决此问题学生只要细心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的关键在“新时代 ”上,当时中国的 “新 ”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上,社会性质决定了革命的任务与对象以及革命的内容。农民
8、阶级追求政治的平等、经济上的平均是历代农民斗争的内容,不是新时代的特点,所以排除。运动规模空前巨大也不是新特点,这应该是由矛盾激化程度决定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宋教仁在 1907 和 1908 年的笔记中说 “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 ”“文素日不能开诚 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史料最能说明 (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C孙中山的
9、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盟会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材料中的内容是宋教仁对同盟会内部问题的一个主观看法,尤其是对孙中山的看法,其间多有怨词,可以看出同盟会内部存在分歧,组织涣散,但其矛盾还未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所以排除 A项。宋教仁一个人的看法不能说明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所以排除 B项。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同盟会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 ”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
10、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袁世凯上台的背景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袁世凯当时是清政府的总理大臣,掌握着北洋军队,又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符合材料的“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这个主客观条件。加之材料中又阐述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所以可得出B项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
11、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新变化与进步,材料只表明辛亥革命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没有说没有进步作用,所以 B项不正确。 C项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 D项的错误与 B项是一样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下列有关国民革命的叙述,不
12、正确的是( ) A以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为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标志 B在中国国民党 “一大 ”会议上,国共两党以 “党内合作 ”的方式实现第一次合作 C国民革命军经过半年时间,势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改组国民党,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所以 A 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党是 “国民党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统一的军队,有统一的政府,有统一革命纲领,其方式是党内合作方式,所以
13、B项正确。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 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所以 C项正解。北1927年 4月 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 7月,宁汉复合。所以 D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 “革命摇篮 ”
14、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 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 “第一 ”。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 A是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南昌起义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所以 A、 B两项正确。土地革命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所以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 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
15、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里的 “星星火 ”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的记忆情况。由题意中的1963年回忆起四十二年前的情况,可推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1921年,中国共产党于 1921年成立。五四运动 发生于 1919年,所以排除 A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 1922年,并且与 “南湖 ”这一地点无关,所以排除 C项。 D项的文章发表于 1927年,所以排除 D项。 考点
1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全球通史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鼓舞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原因的理解与运动问题。所谓的 “深层次 ”多是指内因。 CD两项都是外因,所以不能是深层次的原因,是激发这种民族感
17、情的外部因素。 B项内容是五四运动的直接表现,不是原因。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宣扬的新思想与新文化对学生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等观念深入学生的心中。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在 20世纪 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采取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共同点,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道路,所以排除 A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是工人与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所以领导工人运动也是所有无产阶
18、级革命运动的共性,所以排除B项。国共合作也不是其独特道路,俄国的二月革命中有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合作,所以排除 D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应该在中心城市发生,但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的势力十分强大,所以中国走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独特道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 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他所说的 “统一 ”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蒋介石获释并
19、重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 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并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所以 A项错误,可排除。 B 项内容是西安事变最弱和平解决的内容,不是 “统一 ”的内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中共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不是西安事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1931年 9月 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 “请息内争,共抗外敌 ”; 11月 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 “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 ”。这说明 (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20、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共抗外敌 ”来看,国民党内部此时并没有发生分裂,所以排除 B项。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是在 1937年 9月 22日,不是在 1931年,所以 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国共内战问题,材料表明的只是一部分国民党党员要求停止内战,并没有出现国民党中央的意见内容,所以排除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九 一八事变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并赐予邓世昌 “壮节公 ”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 A三元里抗英中 B
21、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答案: 试题分析: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因 “致远 ”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 ”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 “吉野 ”,但 “致远 ”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 “太阳 ”一同 壮烈殉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北京大学 附属中学 河南 分校 高一上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