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其中 18 题为单选题,912 题为多选题)1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 a、b 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B在此玻璃中 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 b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C在此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b 光的传播速度D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的宽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2、。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 ,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当金属丝圈旋转 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B当金属丝圈旋转 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902C当金属丝圈旋转 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 射线B红外线有显著的热作用,照射大额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可以使其发光C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还用于遥感技术中D在医学上常利用伦琴射线穿透能力强,检查人体内的病变及骨骼情况4某激光光源,光的发光频率为 P,发射激光的波长为
3、。当激光照射到折射率为 n 的均匀介质时,由于反射,入射能量减少了 10%。若介质中的激光光束的直径是 d,已知激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c,则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光速传播方向垂直横截面积的光子个数为A B C D3.6Pd2hc0.9Pd2hc 0.9Phc 3.6Phc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22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A这群氢原子只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3 跃迁到 n=2 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980eVC金属钠
4、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1131eVD这群氢原子只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3 跃迁到 n=1 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6某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方程为 X Y+M,将该原子核静置于匀强 +1磁场中,衰变后的新核 Y 和产生的粒子 M 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新核 Y 与粒子 M 运动径迹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7.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4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
5、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激发态能量为 ,其中 n2,3,4已En=E1n2知普朗克常量为 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B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 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2(hE1)mC大量处于 n3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D若原子从 n6 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电磁波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从 n6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电磁波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9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 AO 从某
6、种介质以入射角 射入空气,以 O 点为圆心, R1为半径画圆 C1与折射光线 OB 交于 M 点,过 M 点向两介质的交界面作垂线与入射光线 AO 的延长线交于 N 点,以 O 点为圆心, ON 为半径画另一个圆 C2,测得该圆的半径为 R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5A该介质的折射率为21B若光由介质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则临界角为21C若过圆 C1与界面的交点 作界面的垂线交圆 C2于 P 点,则 OP 与法线所夹的锐角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D若入射光的强度保持不变,逐渐增大入射角 ,则折射光的强度将逐渐增加10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
7、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 2 条,其颜色分别为( )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靛 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2.02.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6A红光、 B黄光 C蓝靛光 D紫光11某学习小组利用大色拉油圆桶(去掉上半部) 、小石子 d 来测定水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当桶内没有水时,从某点 B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 C;当桶内水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 BC 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小石子 A 在圆桶的底面直径 CD 上;用毫米刻度尺铡得直径 CD=16.00cm,桶高DE=12.00cm;AC=3.50c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8、为 c=3108m/s,则A水的折射率为B水的折射率为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2108m/s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2.25108m/s12如图所示,是汞原子的能级图,一个自由电子的总能量为 8.0ev,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碰撞后(不计汞原子的动量变化) ,则电子剩余的能量可能为(碰撞无能量损失) ( )A0.3ev B3.1ev C4.9ev D8.8ev7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13 (1)如图 1 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 aa和 bb。O 为直线 AO 与 aa的交点。在
9、直线 OA 上竖直地插上P1、P 2两枚大头针。 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 A插上大头针 P3,使 P3仅挡住 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 P4,使 P4仅挡住 P3 和 P1、P 2的像 C入射角过大,在上表面可能发生全反射D入射角过大,在下表面可能发生全反射过 P3、P 4作直线交 bb于 O,过 O作垂直于 bb的直线 NN,连接OO测量图 1 中角 和 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 n=_.如图 2 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 aa和 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图 2(甲)折射率的测量值_准确值;图 2(乙)折射率的测量值准确值_(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10、) 。8(2)现有毛玻璃屏 A、双缝 B、白光光源 C,单缝 D 和透红光的滤光片 E 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来测量红光的波长。将白光光源 C 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 C、_、A;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同的条纹,只看到一片亮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 1 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 6 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中手轮上的示数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
11、为_mm 9已知双缝间距 d 为 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 L 为 0.700 m,由计算式 =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 nm。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_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四、解答题(共 30 分)14(9 分) 铝的逸出功是 ,现在用波长 的光照射铝的表面。 (普4.2 200朗克常量为 ,元电荷为 )6.631034 1.601019(1)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求
12、遏止电压(3)求铝的截止频率1015(9 分)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在 t=1. 1s 时刻,质点 P 出现第三次波峰,试求质点 Q 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16(12 分) 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A=60,C=90,一束极细的光于 AC 边的中点 D 垂直 AC 面入射,AD=a,棱镜的折射率 n= ,.求:2光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从 BC 边和 AB 边射入空气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11集美高中 4 月月考高二物理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
13、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 a、b 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B在此玻璃中 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 b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C在此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b 光的传播速度D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的宽【答案】B【解析】由光路图可知 a 光的折射率较大,由 sinC=1/n 可知 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较小,A 错;B 对;由 n=c/v 可知在此玻璃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C 错;由 ,a 光频率较大,波长较
14、小,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的窄,D 错;12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 ,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当金属丝圈旋转 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B当金属丝圈旋转 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90C当金属丝圈旋转 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答案】D【解析】金属丝圈的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薄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 项对
1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 射线B红外线有显著的热作用,照射大额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可以使其发光C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还用于遥感技术中D在医学上常利用伦琴射线穿透能力强,检查人体内的病变及骨骼情况【答案】D【解析】134某激光光源,光的发光频率为 P,发射激光的波长为 。当激光照射到折射率为 n 的均匀介质时,由于反射,入射能量减少了 10%。若介质中的激光光束的直径是 d,已知激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c,则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光速传播方向垂直横截面积的光子个数为A B C D3.6Pd2hc0.9Pd2hc 0.9Phc 3.6Phc【答案】C【解析】
16、【详解】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关系得光子个数(110%)Pt=Nhc则在介质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光速传播方向垂直横截面积的光子个数。n=Nt=0.9Phc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22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只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3 跃迁到 n=2 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980eV14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 1131eVD这群氢原子只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
17、其中从 n=3 跃迁到 n=1 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答案】B【解析】分析: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时,吸收和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光子频率越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解答:解:一群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可能发出 3 中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 n=3 和 n=1 间能级差最大,所以从 n=3 跃迁到 n=1 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 A、D 错误从 n=3 跃迁到 n=1 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发出的光子能量为 13.60-1.51eV=12.09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v-W0得,最大初动能 Ekm=12.09-2.29eV=9.80eV故 B
18、 正确,C 错误故选 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以及掌握光电效应方程 EKm=hv-W06某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变方程为 X Y+M,将该原子核静置于匀强 +1磁场中,衰变后的新核 Y 和产生的粒子 M 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新核 Y 与粒子 M 运动径迹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15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由衰变方程可知粒子 M 为电子,带负电,新核 Y 带正电,以衰变后新核 Y 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新核 Y 的动量为 p,粒子 M 的动量为 p,则由动量守恒可得:0=p+p;则两核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辽阳县 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物理 下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