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的重大回眸.doc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的重大回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的重大回眸.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历史上的重大回眸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富商大贾常常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元封元年(前 110 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中央统一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开支用度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调剂物价。此后,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
2、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话从政府行为和富商行为两方面分析。 第(2)问,首先,从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出发作答,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和平抑物价,而且有利于运输成本的减少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根据材料“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可知,有利于百姓负担的减轻和国库收入的增加;最后,由中央政府统一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1)背景: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运输不便且
3、成本高。 (2)作用: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了物价;减轻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国家经营,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出四点即可)2(2019 届高三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 ,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 ,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
4、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 “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 分) 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 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两税法
5、使古代赋税制度由 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三句话分别概括。 第(2)问,据材料“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得出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据材料“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得出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据材料中“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得出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答案:(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3(
6、2018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清末教育改革。1901 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 , “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1903 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 ,规定其办学宗旨为, “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1904 年颁布的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虹,或匾额” 。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
7、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 200 万左右,留学生 2 万上下,1905 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9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可知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根据材料“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可知强调实用性;根据材料“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可知保守
8、性与先进性并存;根据材料“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业余教育”可知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及学制具有多层次性。 第(2)问,应该从积极和不足两个方面来作答,根据清末新政中关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我们可以得出其积极影响;其不足之处,根据材料“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得出未能摆脱“中体西用”等思想的束缚,未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3答案:(1)特点: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强调实用性(适应近代化的需要);保守性与先进性并存;鼓励民间开设学堂;学制具有多层次性。(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积极:初步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了先进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课时 跟踪 检测 十四 历史上 重大 回眸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