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 ,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4)商鞅的
2、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措施 内容 影响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以农求富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普遍推行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加强集权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3、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2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2)加重了广大人民
4、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四)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二)改革内
5、容概况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3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北魏吏治有所好转迁都洛阳 公元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推行汉化措施 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6、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统治(三)改革评价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
7、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五)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不同点 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4侧重点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侧重于富国强兵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王安石变法 (一)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
8、锐。(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二)变法内容项目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
9、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军事上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保马法 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5将兵法 在各路设“将”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政治上取士之法 (培养变法人才)唯才用人 重改革、破成规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三)改革评
10、价1历史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2)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历史教训(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魅力。(四)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古代 讲义 解析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