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4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x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4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4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44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不拘泥于教材和课程标准,突出新材料新情景的应用,全面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等学科素养。 2.从社会热点看,探索近代中国在城市化等方面的变迁对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近代化仍是考查的重点,强调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2018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
2、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参考答案:(1)原因: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不同:受西
3、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黄遵宪建立湖南保卫局的原因及特点。第(1)问,根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等信息,从近代警察制度、地方治安、维新运动、地方官员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官商合办”“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等信息,从近代警察制度的来源、方式及管理等角度说明。,-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
4、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5、,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参考答案:(1)原因: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结果依然“粪土载道,秽污山积”,可知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环境差;根据材料“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6、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可知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第(2)问,首先明确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既有官员的因素也有百姓自身的因素。“启示”应结合材料二回答,从材料二看,改革要注重除旧布新并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他角度分析整合归纳。,-8-,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内忧 政治上,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沙皇和贵族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主张推翻沙皇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
7、)外患方面,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9-,2.酝酿 (1)宗旨: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过程 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 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后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3.内容(“二一九法令”)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地主不得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农奴。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
8、役,交代役租。 (3)组织方面,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0-,4.评价 (1)进步性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2)局限性 农民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11-,5.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
9、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12-,(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思维点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
10、量的封建残余。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13-,二、明治维新 1.背景 (1)政治上,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2)经济上,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患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4)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14-,2.内容 (1)政治 废藩置县,把全国划成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选修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44 近代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