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强化练 2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8浙江杭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下图是一幅简化版的荀子讲学图,如果按照当时场景,听荀子讲学的四个学生不可能对荀子提出的问题是( )A.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为何我们要谈天?B.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是否是矛盾的?C.为何您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要把握礼?D.您认为君主受命于天,主要的依据何在?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荀子及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A 项可能被提问,不符合题意;荀子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和“制天命而用之”,且表面上看两者的确有冲突之处,B 项可能被提问,不
2、符合题意;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虽然主张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C 项可能被提问,不符合题意;君主受命于天的思想出自董仲舒,D 项不可能被提问,故错误,符合题意。2.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下表所列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家的部分观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孟子 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B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C 老子 提出“弱者道之用”“兼相爱、交相利”“无为逍遥”D 韩非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者道之用”“无为逍遥”是老子的观点和主张,但是“
3、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故选 C 项;A、B、D 三项的观点与思想家都是一一对应的,故排除。3.(2018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以下的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出韩非对“势”的重视的是( )A.加强君主集权 B.厉行赏罚C.法不阿贵 D.事异则备变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韩非的主要观点。“势”即君主权威、力量,故 A 项正确;厉行赏罚为“术”的一种,故B 项错误;法不阿贵为“术”的一种,故 C 项错误;事异则备变为韩非的历史观,故 D 项错误。4.周山在中国学术思潮史中介绍先秦一位思想家,说他“对社会好坏的衡量标准
4、是国家人民之利;他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根据以上介绍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荀子 B.孟子C.韩非 D.墨子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故 A 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故B 项错误;韩非属法家代表,主张法、术、势相结合,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他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分析可知墨子主张“兼爱”,即无等差的爱,故 D 项正确。5.(201610 浙江选考,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
5、盛行2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故 A 项正确。B 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与题目中“到东汉中期”相矛盾,故排除;D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 3 月联考)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 )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答案: D解析: 本题
6、考查太学的创建。依据材料可得出兴办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即其目的是为政府培养官僚后备力量,故 D 项正确。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不利于除儒家以外的先秦诸子学说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培养政治人才,B 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建议,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 项错误。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明理”“重要的是
7、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与理学有关,“仁义”指的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D 项符合题意;孙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推崇儒学,A、B 两项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朱熹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也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的认识,提出为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心的体认、省察去“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物生活在( )A.北宋 B.南宋C.明代 D.清代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发明本心”“心即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宋陆九渊的主张,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9.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
8、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 ( )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是陆九渊的诗作,论述知行关系的是王阳明,故 A 项错误;“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中易简是心学的内心反省,支离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表明求理的方法要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故 B 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论述求理的方法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不是强调知行关系,故 C 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考点 强化 23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