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 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A 族的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4的元素D. 有 9 个原子轨道有电子且电子总数最小的元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性质判断出元素,然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进而比较其单质的氧化性强弱。详解:A. 第二周期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A 族的元素是铝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2s22p4的元素是氧元素;D. 有 9 个原子轨道
2、有电子且电子总数最小的元素是磷元素;则这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氧气,答案选 C。2. 已知 X、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 kJmol1 。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 I1 I2 I3 I4X 500 4 600 6 900 9 500Y 580 1 800 2 700 11 600A. 元素 X 为金属元素,常见化合价是1 价B. 元素 Y 是A 族元素C. 元素 X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XClD. 若元素 Y 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X、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X 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
3、2 -X 为第 IA 族元素;Y 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 Y 为第 IIIA 族元素,X 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Y,说明 X 的金属活泼性大于 Y,据此解答。详解:AX 为第 IA 族元素,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 X 常见化合价为+1 价,A 正确;B通过以上分析知,Y 为第 IIIA 族元素,B 正确;C元素 X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X 的电负性小于 Cl 元素,所以在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 X 显+1价、Cl 元素显-1 价,则化学式可能是 XCl,C 正确;D若元素 Y 处于第 3 周期,为 Al 元素,它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但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D 错误;答案选 D。3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 p 区B.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都分布在 s 区C. 元素周期表中第B 族到第B 族 10 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的名称来自于按照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非金属除氢元素位于 S 区外,其余都是 P 区,选项 A 不正确;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也可能位于 P 区或,例如 He,B 不正确;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而不是仅指金属性,选项 D 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C。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原子的能量
5、一定比激发态原子的能量高B. 1s22s12p1表示的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C.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霓虹灯光、节日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D. 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答案】C【解析】分析:A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B基态 B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C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吸收光子,获得能量,从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 3 -放出能量;D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统称原子光谱。详解:A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所以激发态原子能量大于基态原子能量,A 错误;B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所以基态 Be 原子
6、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B 错误;C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吸收光子,获得能量,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放出能量,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霓虹灯光、节日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C 正确;D电子在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也会产生原子光谱,D 错误;答案选 C。5. 以下是一些原子的 2p 能级和 3d 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洪特规则是在原子的同一电子亚层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原子的能量最低,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同一轨道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7、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错误;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相反,违背洪特规则,正确;符合洪特规则,错误;电子应该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每一个轨道有一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违反洪特规则,正确;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相反,违背洪特规则,正确;符合洪特规则,错误。因此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选项是 C。考点: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6. 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 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 3 个未成对电子B. 该元素核外共有 5 个能层C. 该元素原子的 M 能层共有 8 个电子- 4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 3 个电子【
8、答案】B【解析】分析: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 4d15s2,应为 Y 元素,位于周期表第B 族,第 N 层的电子排布为 4s24p64d1,以此解答该题。详解: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由此可见:该元素原子中共有 39 个电子,分 5 个电子层,其中 M 能层上有 18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则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 1 个未成对电子,A 错误;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 5 个能层,B 正确;C该元素原子 M 能层共有 18 个电子,C 错误;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上
9、有 2 个电子,D 错误。答案选 B。7. 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K,Rb N,P,As O,S,Se Na,P,Cl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B. 下列原子中,1s 22s22p63s23p11s 22s22p63s23p21s 22s22p63s23p31s 22s22p6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C. 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 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该元素可能在第三周期第A 族D. 以下原子中,1s 22s22p63s23p21s 22s22p31s 22s22p21s 22s22p6
10、3s23p4半径最大的是【答案】B【解析】A. Na,K,Rb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减; N,P,As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减; O,S,Se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减;Na,P,O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A 正确;B. 下列原子中,1s 22s22p63s23pl 1s 22s22p63s23p2 1s 22s22p63s23p3 1s 22s22p63s23p4对应的元素分别是第 3 周期的铝、硅、磷、硫 4 种元素,其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因为对应的是 P 元素,其 3p 轨道半充满,原子结构较稳定,故 B 错;C. 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
11、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由这些数据可知,其第一、第二电离能之间的差值明显小于第二、第三电离能之间的差值,说明其最外层有 2 个电子,所以该元素可能在第三周期第 IIA 族,C 正确;D. 以下原子中, - 5 -1s22s22p63s23p2 1s 22s22p3 1s 22s22p2 1s 22s22p63s23p4半径最大的是(硅原子) ,D 正确。本题选 B。点睛: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趋势,每个周期中都有 2 个较特殊的,即IIA 族和 VA 族,因其原子具有相对较稳定的结构,故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一般地,同
12、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与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8.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CS 2为 V 形的极性分子 ClO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F 6中有 6 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SiF 4和 SO 的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CS 2与 CO2分子构型相同,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分析;先求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再判断分子构型;SF 6中 S-F 含有一个成键电子对;先求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
13、对数,再判断杂化类型。详解:CS 2与 CO2分子构型相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为 O=C=O,则 CS2的结构为 S=C=S,属于直线形分子,错误;ClO 3-中 Cl 的价层电子对数=3+(7+1-23)/2=4,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错误;SF 6中 S-F 含有一个成键电子对,所以 SF6中含有 6 个 S-F 键,则分子中有 6 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正确;SiF 4中 Si 的价层电子对数=4+(4-14)/2=4,SO 32-中 S 的价层电子对数=3+(6+2-23)/2=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 sp3杂化,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分子的构型、原子
14、杂化方式判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理论,难点是判断原子杂化方式,知道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为易错点。9. 氯化亚砜(SOCl 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 VSEPR 模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和中心原子(S)采取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面体形、三角锥形、sp 3 B. 平面三角形、V 形、sp 2- 6 -C. 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sp 2 D. 四面体形、三角锥形、sp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个数= 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孤电子对个数=1/2(a-xb) ,a 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
15、数,x 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据此解答。详解:SOCl 2中 S 原子成 2 个 S-Cl 键,1 个 S=O,价层电子对个数= 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212)/2=4,杂化轨道数是 4,故 S 原子采取 sp3杂化,含一对孤电子,分子的VSEPR 模型为四面体形,分子形状为三角锥形。答案选 A。10. 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C3H2O3B. 分子中含 6 个 键,2 个 键C. 分子中只有极性键D. 8.6 g 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 6.72 L CO2【答案】A【解析】
16、详解:A、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此有机物中含有 3 个 C、3 个 O 和 2 个 H,故分子式为:C 3H2O3,A 正确;B、此分子中存在 4 个 C-O 键、1 个 C=O 双键,还存在 2 个 C-H 键,1 个 C=C 双键,总共 8 个 键,B 错误;C、此有机物中存在 C=C 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C 错误;D、8.6g 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 8.6g86g/mol0.1mol,由于未指明标准状况,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一定是 6.72L,D 错误。答案选 A。- 7 -11.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
17、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 Cu2 的浓度不变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 Cu(NH 3)42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D. 在 Cu(NH 3)42 离子中,Cu 2 给出孤对电子,NH 3提供空轨道【答案】B【解析】分析:A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 Cu(OH) 2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Cu(OH) 2溶解生成深蓝色配合离子Cu(NH 3)42 ;B沉淀 Cu(OH) 2溶解生成深蓝色配合离子Cu(NH 3)42 ;C络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析出;D配合物中,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
18、配位键。详解:A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澄清,生成深蓝色配合离子Cu(NH 3)42 ,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A 错误;B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 3)42 ,沉淀溶解,B 正确;CCu(NH 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会析出蓝色晶体,C 错误;D在Cu(NH 3)42 离子中,Cu 2+提供空轨道,NH 3提供孤电子对,D 错误;答案选 B。12. 通常状况下,NCl 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 NCl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9、分子中 NCl 键键长比 CCl4分子中 CCl 键键长长B.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C. NCl3分子是极性分子,NCl 3的沸点低于 NH3的沸点D. NBr3比 NCl3易挥发【答案】B【解析】分析:通常状况下,NCl 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根据氨气的结构与性质类推。详解:A、C 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 N 原子的原子半径,所以 CCl4中 C-C1 键键长比 NC13中 N- 8 -C1 键键长,A 错误;B、NC1 3中 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5,化合价为3 价,所以 N 原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NC1 3中 C1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7,化合
20、价为1 价,所以 C1 原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B 正确;C、NC1 3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都是三角锥型结构,氨分子是极性分子,所以 NCl3分子也是极性分子,NCl 3的沸点高于 NH3的沸点,C 错误;D、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所以NBr3比 NCl3的熔沸点高,NCl 3比 NBr3易挥发,D 错误。答案选 B。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B. 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C. 判断 A2B 或 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
21、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D. 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A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在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卤化氢按 H-F、H-Cl、H-Br、H-I 的顺序,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分子稳定性依次减弱;B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含有极性键结构对称且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C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D不同非金
22、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分子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详解:AHF 和 HCl,因为 F 的氧化性比 Cl 的强,所以 F 对 H 的电子的吸引力比 Cl 的强,所以共用电子对就更偏向 F,所以 HF 的共价键的极性就更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在逐渐增大,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卤化氢稳定性为 HFHClHBrHI,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A 正确;B如 CH4含有 H-C 极性键,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对称且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B 正确;- 9 -C对于 A2B 或 AB2型分子;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由该分子的分子空间结构决定分子极性。如
23、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键角等于 180、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若为 V 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C 正确;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不一定以非极性键结合,如 CO2中含极性键,为直线型,结构对称,为非极性分子,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注意判断键的极性,抓住共价键的形成是否在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分子极性的判断,抓住正负电荷的中心是否重合,题目难度不大。14. 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 苹果
24、酸 HOOC H2CHOHCOOHB. 丙氨酸 C. 葡萄糖 D. 甘油醛 【答案】A【解析】分析: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是不同的,据此解答。详解:A. 苹果酸 HOOC H2CHOHCOOH 中 连接了 2 个氢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A 错误;B. 丙氨酸 中 连接了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属于手性碳原子,B 正确;C. 葡萄糖 中 连接了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属于手性碳原子,C 正确;- 10 -D. 甘油醛 中 连接了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属于手性碳原子,D 正确;答案选 A。15.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具有许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铁人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化学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