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010-1992(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pdf
《DL 5010-1992(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5010-1992(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pdf(10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 5010-92 条文说明目次l 总则.203 2 物探任务.205 2. 1 规划阶段的物探任务.2052. 2 吁性行研究阶段的物探任务.2052. 3 初步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07 2. l 技施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07 2. 5 ft它物探任务.3 物探方法与技术.3. 1 电法勘探.209 3. 2 地震勘探.229 3. 3 微重力勘探.2403. 4 放射性勘探.245 3. 5 水声勘探.249 3. 6 弹性波测试.253 3.7 测井.2584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266 4. 1 霞盖层的探测.266 4. 2 隐伏构造破
2、碎带的探测.268 1. 3 岩溶探测.2704.4 水立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273 4. 5 基岩风化层的探测.276 4. 6 滑坡体探测.279 4. 7 软弱夹层的探测. 281 1. 8 岩(士)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284 4. 9 地下润室围岩及地基岩体质量检测.294. 10 坝址和主要建筑物区的环境放射性枪lj.2944. 11 桩基检视lj.z98 202 苗r.:. 贝lj1. o. 1 本条说明本规程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水平1水电L程物探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技术要求和综合应用物探方法解决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编制的,以便
3、正确应用物探方法与技术和不断提高物探成果质量。1. 0. 2 水利电力部于1982年颁发试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共分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电测井三个部分并分为三本n目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的物探方法较多,垛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外,有微重力勘探、放射性勘探、水声勘探以及弹性搜测试;测井也已发展成以电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测井为主的综合测井。由于水利水电王程物探在地质勘探中的特点是由层综合物探技术,因此,在本规程的2.4中特别强调了各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充分发挥综合物探的作用和合理选择使用有关的物探方法,以提高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c1. o. 3 本条主要指大型水利水电E程物探工作的般程
4、序,对于曾经进行过物探工作的工区或坝址,可以简化本条规定的工作程序;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或物探任务E作量较小的工区,也可以简化本条规寇的工作程序。利用物探解决有关地质问题,是以一定的地质因素与一定的物理现象间的相关性为前提的,因此,物探方法的应用具有寇的条件性和局限性。对本规程中所提到的某些物探任务,是否具备物性前提和探测条件,均需通过现场踏勘和初步试验论证,当一个E区不具备各种物探方法的物性前提或不具备物探条件,而不能解决有关地质问题时,应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报告试验结果,并提出意见和建议。1. o. 4 在物探工作过程中与地质、钻探等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203 作是发挥物探作用的重要条
5、件。物探方法具有轻便、高效、信息量大的特点,应及时与地质人员交流情况并提供中间成果资料,供地质工作参考使用。同时,物探是一种间接探测方法,是以地层物性反映为基础的,一般地说,不同的地层具奋不同的物性反映但有时不同的地层却反映相同的物性特征,为了分析物性层与地质层的关系,需要地质人员提供有关地质资料,为物探王作布置和物探资料的解释惟断创造必要条件。对于需要测井的钻孔,钻探机组应配合物探人员并安排一定的iWIJ井时间电必要时还应清洗钻孔以利收集测井资料。1. o. 5 本条主要考虑各种物探方法的解释推断都要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定性到定量、先易后难、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因此把它列入总则部分,以
6、避免在规程的各种章节中的重复规定。1. o. 6 本条主要说明物探外业工作中的测量工作,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同物探方法(如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微重力勘探、水声勘探寄)测量的内容与要求在本规程3.1 3. 5的外业工作部分分别作了具体规定。1.0. 7 本规程内容主要包括:物探任务、物探方法与技术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物探成果报告。为了外业工作和技术管理的需要,将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布关操作方法技术的规定,地震勘探爆炸工作安全条例,图式图例等列入附录c因此在执行本规程时应同时执行附录的有关规定。204 2 物探任务2. 1 规划阶段的物探任务2. 1. 1 本阶段工程地质
7、勘察任务是:了解河流或河段各规划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河流(段)规划方案和近期开发工程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本阶段的物探王作则是困境以上地质任务和根据物探地质条件的可能性,在本节中列出了7项基本物探任务。( 1 )本条主要指了解库区、特别是坝址附近的大明滑体的大致厚度。( 2 )一般要求了解坝址区河床覆盖层的大致厚度。对于可能近期开发工程和控制性工程,则应进一步了解建坝(阐)地段河床及两岸覆盖层厚度。对峡谷河流,还应了解有无深槽。( 3)坝址区如果基岩存在风化,应了解风化层的大致厚度。对于可能近期开发工程则应进步了解建坝(闸)地段河床及两摩风化层厚度及其分布特点。( 4 )本条了解隐伏大断
8、层的分布情况,是指宽度在3m以上,长度在lOom以上的断层带。( 5 )本阶段一般没有钻孔,如坝址区有少量钻孔时电应充分利用进行综合测井工作。( 6 )各规划棉级均应进行天然建筑材料普查。对近期开发工程或控制性工程则应进行初查。2.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物探俨务2.2. 1 本阶段的物探工作主要是在规划阶段选定的近期开发工程地段上进行,对比较坝址或主要勘探线,可综合应用各种物探方法调查坝址区和其他水工建筑物区有关地质问题,为选定坝205 址和坝线论证比较,提供宏观决策的有关资料。(1)本阶段应进一步调查库区和坝址附近的大明滑体的厚度并按其滑动方向布置纵横剖面,调查大明滑体的大致体积。( 2 )调
9、查库区及坝址区可能惨漏地段包括坝基绕坝和库区渗漏,物探工作可通过探测松散层的透水性及其分带,相对隔水层的埋i荣、厚度和连续性,含水层的补排条件进行分忻。( 3 )本阶段坝址区及其他水王建筑物区的覆盖层厚度探测是在规划阶段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为了较详细地调查基岩面的埋深和起伏情况、河谷形态、古河道等,要求对主要勘探线附近的物探测线适当加密。对深厚覆盖层的坝址采用软基建坝时,坝基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对覆盖层的分层结构、地层密度及透水性等作专门研究。( 4 )本条是指坝址区及其他水王建筑物区,基岩存在风化的情况下应调查事岩的风化层厚度。( 5 )本条物探工作可在规划阶段的基础上
10、,增加物探测线调查隐伏大断层带的延伸情况。有条件时可以调查断层宽度和填充情况。( 6 )在钻孔中解决本条提出的任务,可根据任务要求采用不同的测井方法,也可采用综合测井方法。( 7 )岩榕发育地区的物探调查应配合地质勘探工作因地制宜采用地面物探和井中无线电搜透视等物探方法进行具体探测可参阅第4.3节中的岩榕探测部分。( 8 )本条指利用地震法和声波法对平洞和钻孔进行岩体波速测定和确定动弹模量值。( 9 )详见第4.10节中坝址和其他水工建筑物区的环境放射性检测。如发现放射性强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10)天然建筑材料,物探可进行初查。必要时,可进行206 详查。2.3 栩步设计
11、阶段的物探任务2. 3. 1 本阶段的物探王作,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做了一定物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本阶段一般布较多的钻孔、平洞、探坑和探槽,因此、是多种物探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物探地质条件,确定需要查明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岩体弹性波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为微观决策提供有关资料。( 1 )本阶段坝轴线和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布设一般已经确定,物探工作应详细查明覆盖层厚度、分层厚度及岩性结构,并特别注意软土、黄土、粉细砂等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的主层、夹层或较大透镜体的分布情况。对坝轴线附近和主要建筑物处的测线应加密控制,具体布置应视地质复杂程度、建筑物形式和规模而定。对
12、修建在有深厚覆盖层峡谷河段上的坝(闸),应着重河床覆盖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物探方法可应用跨孔法进行分层波速测定,并确定有关物理力学参数,为研究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依据。并充分利用钻孔进行自然伽玛测井和密度测井,进行地质分层测定干容重,孔隙度参数。( 4 )平洞、隧洞和地下厂房的测试结果,应根据岩体的破速、完整性系数、泊松比、动弹性模量等弹性波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分段、分类。必要时,可根据工程需要给出裂隙系数,各向异性系数和动弹性抗力系数等参数。( 6 )本条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坝址,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测定孔间岩榕洞穴的分布位置。2.4技施设计阶段的物探任务2. 4.1 本阶段主要是为技施设计需要详
13、细查明的或新发现的地质问题而进行的物探与测试工作,以及利用物探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的专门性问题。207 ( 1 )对导流、发电、泄洪等地下隧洞、地F厂房的声波及地震法测试,对地下洞室围岩松弛圈的测定,以上工作尽可能随开挖及时进行,为围岩施工处理(不良洞段的支护、衬砌及加固)提供依据。( 2 )坝基、站基、闸基建基面的检测包括汗挖期的检测和建基面形成后的检测,为基础开挖处理和地基验收提供资料。固结灌浆效果检测详见第4.9节。( 4 )其他专题勘察需要进行的物探工作,包括对施工开挖所揭露的地质间题,需要进行的声波探测、无线电波透视等:断层破碎带、强透水层及集中渗漏带的分布:边坡开挖时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
14、测定,为撬挖提供依据等。2.5 其他物探任务2.5. 1 其他物探任务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各个勘测阶段以外的工程建设中的任务,如地下水资源普查,工民建地基勘测,已建堤坝渗漏地段的调查等物探任务。其中桩基质量检测详见第4.11节。208 3 物探方法与技术3. 1 电法勘探本节所列电法勘探种类,是水利水电王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目前所使用的电探方法。各单位可根据物探仪器设备条件和地质任务的不同而选用。电阻率法中的电测深法除了可探测不同电阻率的地层界面埋藏深度外,有时也可通过一系列的电测深曲线有规律地在不同极距出现不同大小的畸变,发现一些隐伏的陡倾角的断层破碎带或岩层接触线。但这不是电测深法的主要用途。“垂
15、直方向”是指与地面垂直的万向。电阻率法中的电剖面法包括各种电阻率剖面法主要用作探测隐伏的陡倾角异常体(如断层破碎带、岩层接触线)的走向,倾向或单个异常体(如岩溶洞穴)的位置E大致估计异常体的宽度比较两个异常体倾角的相对大小。虽然,在理论上,在理想的有利条件下可计算低阻异常体顶端的埋藏深度但实际上理想的有利条件是极少的,所以一般只提供定性资料。异常体是指引起物性异常的地质体。各种地层、构造、接触界面、侵入体、岩溶洞穴、地下水等被探测对象在物探习惯上通称之为“地质体”。但一般多指除平缓的基岩面和平缓地层以外的被探测对象故寄时又用“岩层及地质体”,“破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等并无严格规定。3. 1.
16、1 应用条件3. t. 1. 1 本条列出了各种电探方法共同性的有利条件和各种电探方法分别要求的有利条件。条件越好,应用电法勘探的地质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电法勘探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是在最理想的布利条件的前提下开展的。如地面水平、地层水平或直209 主,随探测对象相对于其埋藏深度来说具有定的大小规模,所有地质体的电阻率都均匀各向同匪,测量电极距MN0等。而电法勘探的资料解释也以这些理想条件为基础。如果实际条件不利,野外观测结果就会出现一些假异常(由不利条件产生的异常)。这些假异常可能烛立出现,也可能与真异常(由被探测地质体产生的异常)叠加在一起,加大、削弱或淹没了真异常,给解释推断工作造
17、成困难3在定性解择时,若真假异常判断错误,解释结论也就错误:在定量解释时不利条件的影响越大,解释结果误差也就越大,甚至无法进行定量解释。3. 1. 2 仪器主要技术要求3. 1.2.1 本条关于电子自动补偿仪和激发极化仪的各项要求基本按重庆地质仪器厂产品介绍的技术性能指标。但为了简化作了一些合井和统一规定3如本条(1 ),原附录五中激发极化仪小于3rnV测程,误差小于2.5%,现与电子自动补偿仪统一规定为小于3%:原附录五中没有规定对激发极化仪绝缘防潮性能和屏蔽性能的要求,本条(5)、(6)作了现定。增加了对甚低频仪器的主要技术要求内容。本条(5)和(6)规定的仪器绝缘防潮性能指标300MQ和
18、屏蔽性能指标。.02rnv,是在干燥气候和使用小测程时的要求。在气候潮湿时或使用3rnv以ti则程时,口I放宽至lOOMQ和o.04mv,对于“积分式电位仪使用“激发极化仪”。3. 1. 3 外业E作物探点的联圳工作3. 1. 3. 1 条在原规程电法部份第4.1.3条基础上增加了自然电场法剖面、激发极化法剖面、甚低频法剖面(统称为“各种电法剖面”)自然电场法基点句充电法的充电点较大的地面坡度转折点等均应测定坐标的规定。切l网布直及比例尺的确定3.1.3.3 测线与被探测对象的走向嘻直是为了取得最明屉的210 异常反映和被探测对象的最准确位置。在有地质勘探线的地段按本条规JE万向布置的测线与地
19、质勘探线不致时,应与地质人员共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既能满足地质剖面上要有物探资料的需要,又不影响物探资料的全面分析而确定测线的布置。因此规程用词是“应尽量”而不作很严格的规定门3.1.3.4 电测深测网布置的一般要求( 1 )地质勘探线上钻孔资料较多,可通过电测深曲线与钻探资料的对比获得电测深解释所需的地层参数。( 2 )电法勘探观测数据v和I,是测点附近地下定的空间范围内地质情况的综合反映即体积反映。这个空间范围与极距(AB和MN)和地电情况有关,而极距又与任务要求探测的目的层深度有关。当极距系列选定之后,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就是电场影响范围之内一定体积的介质的视电阻率一般认为深度在(1/3
20、1/5) AB范围内的介质居主要影响。如果测点间距过小,两点的电场影响空间植围重叠部分过多,视电阻率差别不大,解释深度变化不大,并不能增加多少勘探精度,反而会造成浪费。( 3 )本款规定是因为单点难以确定地质体或构造的分布形态;同时,通过附近测点对比,可以识别单个点某些偶然因素寻起的假异常。3. 1. 3. 5 本条规定是为了通过各剖面的观测对比,追踪真异常,避免个别测点或线段由于偶然因素出现的假异常。因为真异常的幅度和延伸情况在不同的剖面上的反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3. 1.3.6 在钻孔或水井中测定地下水含水层的流向、流速,常规的方法是用食盐盐化含水层后在地面通过孔(井)口为中心布置辐射状的
21、测网来观测带电等电L体的变化情况如图3.1. 1 所示。投盐前先测量一次正常场的等电位圈,投盐后隔一定时间(视含水层流速而定,一般23h,流速慢的地区有时需56 h)沿各条测线找出新的等电位点,并量出它们至孔口的距离,211 以一定的比例尺,绘于有正常等位圈的乎面图上,勾划出异常等电位圈。图3.1.3-1 测定地下水含水层流向、流速示意图当初步掌握流向后应在等电位圈位移最大的测线两侧加密测线测量,以便更准确地判定地下水流向。极距基点和发射台选择3.1.3.8 电测深法的极距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电电极距系列系一般规定,据山西省电法找水经验,在电测深曲线上有些变化可能是有水的反映。因此
22、,可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加密极距。( 2 )关于底部电性标志层电阻率为“无限大”时,应使在电测深曲线后支呈45。上升的渐近线上不少于3个读数点相当底部电性标志层电阻率为有限值时,应使在电测深曲线后支反映标志层的上升或下降曲线的“拐点”后不少f3个读数点的规定,是“一般”要求。目的是使定量解释对比量板或拟合曲线时资料成果更准确。在野外条件无法达到“3个读数点”时,允许不这样做,但不应少于两个读数点,否则,解释误差可能较大。( 3 )关于MN=Cl/31/30)AB的规定,也是“一般”要求。在高阻基岩地区,读数精度满足要求时可放宽到0/50)AB。212 3.1.3.10 为取得良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10 1992 条文 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 物探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