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715-2018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pdf
《DB11 T 715-2018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715-2018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 P 88 DB11 北京市 地方标准 DB 11/T 715 2018 代替 DB11/T 715-2010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 Functional design code for bus stop and station 2018 - 12 - 17 发布 2019 - 07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715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场站功能 . 2 5 场站设施 . 2 6 乘客相关设计要求 . 3 7 车辆相关设计要求 . 4 8 各类场
2、站设计要求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与设施配置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公共汽电车场站内站台型式(图形) .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公共汽电车掉头环岛设计 . 17 DB11/T 715 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代替 DB11/T 715 2010公 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 本标准与 DB11/T 715 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场站功能的规定中,修改了场站的功能 组成 (见 4.1, 2010 版的 4.1) ,以及 各类型场站的 功能要求(见 4.2
3、, 2010 版的 4.2); 在场站设施的规定中, 修改了场站的 设施 组成 (见 5.1, 2010 版的 5.1) ,以及 各类型场站的 设施设置要求(见 5.2, 5.3, 2010 版的 5.2); 在乘客相关设计要求的规定中,修改 了 人行通道、 上 客区 和落客区 、候车厅及候车亭、楼梯电 动扶梯及电梯 、换乘设施 等的设置要求(见 6.3, 6.4, 6.6, 6.8, 6.9, 2010 版的 6.3, 6.4, 6.6, 6.8, 6.9);将 便民服务设施 细分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两种类型, 并 修 改了相关设置要求 (见 6.10, 6.11, 2010 版
4、的 6.10); 在车辆相关设计要求的规定中,增加了 车流组织( 见 7.2), 立体停车(见 7.5)、新 型 能源 车辆( 见 7.6) 等 的设置要求; 在各类场站设施设计要求的规定中, 修改 了中途站(见 8.1, 2010 版的 8.1)、首末站 ( 见 8.2, 2010 版的 8.2) 、枢纽站 (见 8.4, 2010 版的 8.4) 、保养场 (见 8.5, 2010 版的 8.5) 、驻 车场(见 8.6, 2010 版的 8.6) 的 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及其相关设置要求 。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市
5、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北京市城建设计发展集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嗣恩 、 张鑫 、 张晓东 、 刘欣 、 林静 、 孔令铮 、 郭彧鑫 、 刘智丽 、 李高芳 、 宋 晓梅 、 刘阳(男) 、 俞宏熙 、 高思琪 、 杨新苗 、 刘阳(女) 、 钟文玲 、 陈冠男 、 崔文博 、 付晶晶 、 王云 鹏 、 杨正航 、 刘恋 、 岳锦涛 、 张立超 。 DB11/T 715的历次版本发布 情况为: DB11/T 715 2010。 DB11/T 715 2018 1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 共汽电车场站的分类、功能、设施 、 适用条件、建
6、设用地规模及 功能 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汽电车场站 的 设计与建设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584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GB 50156 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516 加氢站技术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T 119 2008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DB11/ T650 2016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 DB
7、11/T 651.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第 1部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公共汽电车场站 bus stop and station 为乘客提供上下车、候车和 ( 或) 换乘等服务, 保障 车辆到发、车辆停放、运 营 调度、管理维护和 (或)能源保障等 运 营需求 的场所和空间。 3.2 中途站 stop 除起点站和终点站以外,沿公共汽电车线路设置的车站 ,也称沿途站。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3.2.8。 3.3 首末站 origin station and terminal 公交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 的统称,
8、也称起止站。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3.2.12。 DB11/T 715 2018 2 3.4 中心站 central station 为一定区域内公交车辆提供调度、停放 、低级保养 、能源补给 等服务,并提供乘客换乘服务的多条 公共汽电车线路的汇集场所。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3.2.13。 3.5 公交枢纽站 bus transfer hub 有多条公共汽电车线路汇集,集散乘客且能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换乘的场所。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3.2.15。 3.6 保养场 maintenance shop 进行运营
9、 车辆 维修和保养及相应的配件加工 、 修制和修车材料储存 、 发放的场所。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5.0.15。 3.7 驻 车场 parking facility 集中停放公共汽电车的场所。 3.8 停车坪 parking lot 在场站内供待发车和歇班车停放的场地。 注: 改写 CJJ/T 119 2008, 定义 3.2.28。 3.9 配套 公共 服务设施 auxiliary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公益性的且与公共交通出行直接相关的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卫生间、公共信息栏、电子站牌、座椅、 垃圾容器、照明设施等。 3.10 便民服务设
10、施 convenient service facility 为提升居民公共交通 出行 整体过程 的效率和服务 质量 而设置的具有一定经营性质的服务设施 。 4 场站功能 4.1 场站功能包括 上客与落客 功能 、换乘功能、 配套公共服务功能 、 便民服务功能 、 到发功能、调度 功能、停车功能、维修保养功能、能源保障功能、管理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安全保障 与应急 功能 等 。 4.2 各类型场站的功能 设置 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1 的规定。 5 场站设施 DB11/T 715 2018 3 5.1 场站设施包括 上客与落客 设施、换乘设施、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便民服务设施、到 发设施、
11、调度 设施、停车设施、维修保养设施 、能源保障设施 、管理设施、 信息服务设施、安全保障 与应急 设施 等 。 5.2 场站设施的布置应结合用地形态布局,与周边的交通条件相适应,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满足相 应的设计规范。 5.3 各类场站的设施设置应符合 附录 A 中表 A.2 的规定。 6 乘客 相关设计要求 6.1 乘客步行速度 公共汽电车场站设计乘客步行速度取值为 1.0m/s 1.2m/s。 6.2 候车区人流密度 6.2.1 站台设计最大人流密度不宜大于 2 人 /m2。 6.2.2 候车亭设计最大人流密度不宜大于 1.3 人 /m2。 6.3 人行通道 6.3.1 人行通道宜 与车
12、行通道分离设置 。 6.3.2 人行通道设计 的 最大密度不宜大于 1.4 人 /m2。 6.4 场站内 上 客区和落 客区 6.4.1 上客区和落客区 包括站台、停靠泊位、 超车道 。 6.4.2 上客区与 落 客区 应 结合场站内设施的布局统筹 考虑, 宜分离设置 , 落 客区宜设置在场站车辆入 口附近 。 6.4.3 每 条线路宜设置 1 个上客停靠泊位, 每 2 条 4 条线路宜设置 1 个落客停靠泊位。 6.4.4 上客区和落客区 之间 有换乘需求的场站,应设置连续的人行通道。 6.4.5 上客区 、 落客区 应设置连续的人行通道, 与场站内外步行设施无障碍衔接 。 6.4.6 上客
13、区 、 落客区 与车行道应安全隔离。 6.5 场站内 站台 型 式 6.5.1 场站应根据场地限制条件、客流需求、运营要求、换乘 设施 等条件选择合理的站台基本型式及 其组合型式。站台基本型式及组合型式 参 见附录 B。 6.5.2 直列式站台配置的公交线路超过 2 条 时,宜设置超车通道。 6.5.3 公交车在港湾式站台停靠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应保证公交车辆停在港湾内部,不影响其他通过 车流的正常交通。 6.5.4 公交车 辆进入锯齿式站台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应使泊位内的公交车辆不影响道路交通。 6.5.5 锯齿式站台可根据场地条件、公交线路数及公交客流量等选择不同的组合型式。锯齿式站台设 计尺
14、寸 参 见 附录 B。 6.5.6 通道式站台适用于公交乘客流量和公交车辆发车频率大,且场地面积较充裕的情况。通道式站 台的设置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选择与站内车行道垂直或成一定夹角设置。 6.6 候车厅 及候车亭 DB11/T 715 2018 4 6.6.1 公交枢纽站和换乘客流较大的中心站 宜 设置候车厅。 换乘客流不大的中心站和首末站宜设置 候 车亭。 6.6.2 候车厅和候车亭应设置乘客换乘引导标识、信息服务设施等。 6.6.3 候车厅和候车亭的建筑式样、材 料、颜色等应根据城市建筑特点统一设计,宜实用、美观。 6.6.4 候车亭设计应符合 DB11/T 650 2016 第 5.1 条
15、的要求。 6.7 人行出入口 6.7.1 人行出入口与车行出入口宜分离设置。 6.7.2 人行出入口宜就近 与 外部步行 系统 衔接 ,人行出入口宽度宜与步行交通设施宽度相适应 。 6.8 楼梯、 自动 扶梯及电梯 楼梯、 自动 扶梯及电梯设计应符合 GB 50352 的规定。 6.9 换乘设施 6.9.1 公交枢纽站、中心站和首末站应在站内出入口附近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规模视客流规模、客 流特征而定。 6.9.2 在有轨道交通覆盖且有 上客与落客 功能的公交枢纽站、中心站和首末站,其 人行 出入口与 距 离 轨道交通车站 最近 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大于 150m。 6.9.3 换乘通道沿线应设置
16、连续的换乘标志、标线、信息牌 等设施 。 6.10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6.10.1 应在各类型场站统筹布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6.10.2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筑规模应按 小时 聚集人数 的最大值 计算 。 6.11 便民服务设施 6.11.1 便民服务设施 宜 综合场站类型、场站条件及周边用地属性 统筹布置 。 6.11.2 便民服务设施 的 设置应以满足场站运营功能为前提。 6.11.3 便民服务设施 可 包括 但不限于 自助银行、便利店、旅游信息服务 设施 等 , 其 建筑规模依据规划 条件 确定。 6.12 无障碍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设计应符合 GB 50763 的规定。 7 车辆相关设
17、 计要求 7.1 设计车辆 公共汽电车标准车长度取 12m。 各车型的换算系数 见 附录 A 中表 A.3。 7.2 车流组织 7.2.1 应坚持区域内交通的安全、 顺畅、高效、 有序组织原则,统筹场站内外的车流 组织 设计。 7.2.2 场站内设施的布置应满足车流 顺畅 化、有序化 运行 的需要。 7.2.3 沿车流流线应设置连续、清晰的交通标线与标识系统。 DB11/T 715 2018 5 7.2.4 公共汽电车最小转弯半径取 12m。 7.3 到发车位 7.3.1 在到发车位区域,车辆间应设置安全距离 3m。到发车位长度等于车长与安全距离之和。 7.3.2 到发车位宽度宜为 3.5m。
18、 7.3.3 到发车位设置数量见表 1。 表 1 到发车位数量 高峰小时到发车流量(辆 /h) 在车站服务 的平均时间 10s 20s 30s 40s 60s 15 1 1 1 1 1 30 1 1 1 1 2 45 1 1 2 2 2 60 1 1 2 2 3 75 1 2 2 3 3 90 1 2 2 3 4 105 1 2 3 3 4 120 1 2 3 3 5 150 2 3 3 4 5 180 2 3 4 5 6 注 1: 在车站服务的平均时间,包括车辆进站停车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和车辆出站时间。 注 2: 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指观测得到的小时公交车流量的最大值。 7.4 车辆出入口
19、 7.4.1 车辆出口和入口宜分 开设置,宽度不应小于 7m。出入口合并设置时,其总宽度不应小于 12m。 7.4.2 公交场站出入口设计应符合 CJJ 37 的规定。 7.4.3 公交车辆宜采用右转进入的交通组织方式驶入场站,宜右转驶出场站出口。 7.4.4 车辆出入口应设置标志标线、指示牌和行人交通安全设施。 7.5 停车 7.5.1 地面平面停车 每标准车的平均停车面积宜按 100 m2 120m2计算。微型和小型场站的标准车停 车面积宜取上限值,大型和中型场站的标准车停车面积宜取下限值。 7.5.2 立体停 车包括 自走式 停车楼、 机械式立体停车 设施 等 。 自走式 停车楼每标准车
20、 平均停车 的建筑 面积宜按 150 m2 200m2计算 。 机械式 立体停车 应满足安全高效运营、日常维修保养、消防安全等方 面的规定和要求。 7.5.3 在满足公共汽电车安全、高效运营的前提下, 鼓励场站资源的共享利用。 7.5.4 停车坪 应设置停车位、停车通道,并施划交通 标志 和标线。 7.5.5 公共汽车停放宜采用垂直式或斜列式,无轨电车宜采用平行式。 7.5.6 停车坪 应有排水、照明设施。 7.5.7 小汽车与自行车 配建停车 指标 宜满足公交场站日常运营的需求。 其布局 不 应 影响 公共汽电车 安 全运营 的 需要 。 DB11/T 715 2018 6 7.6 新型能源
21、车辆 7.6.1 新型能源车辆设施包括充电 设施 、配电站、 橇装式加 气 站 、加氢站 等。 7.6.2 充电 设施 应结合停车位合理设置,便于车 辆充电,且不应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并满足 电力、 消防及相关管理规定。 7.6.3 配电站设施宜 优先 设置在 地下,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7.6.4 橇 装式加气站宜设置在公交场站内 , 且 应符合 GB 50156 的规定 。 7.6.5 加氢站宜设置在公交场站内 , 且 应符合 GB 50516 的规定。 7.6.6 加氢站与汽车加油、加气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合建站应符合 GB/T 34584 的规定。 7.7 其
22、他 7.7.1 场站到发车位、加减速区域和车辆出入口等,应进行路面 硬 化设计。 7.7.2 车辆掉头环岛分为路侧式、路端式,公共汽电车掉头环岛设计 参 见附录 C。 8 各类场站设计要求 8.1 中途站 8.1.1 普通公交 中途站的设置应符合 DB11/T 650 的规定。 8.1.2 快速公交中途站的设置应符合 DB11/T 651.1 的规定。 8.2 首末站 8.2.1 首末站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 ,见表 2。 表 2 首末站 类型划分 微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运营 车辆数 (标台) 小于 20 20 50 50 200 大于 200 实际 停车数量 (标台) 7 7 18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715-2018 公共汽电车场站功能设计要求 715 2018 公共 电车 场站 功能设计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