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5000-2000(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pdf
《DL 5000-2000(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5000-2000(条文说明)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pdf(1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 5000一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tfJ咆沙线以“2000 北京目次1范围.175 3 总则.176 4 厂址选择1775 总体规划.180 6 主厂房布置1867 运煤系统.196 8锅炉设备及系统.201 9 除灰渣系统.219 10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225 11 水处理设备及系统.233 12 热工自动化.236 13 电气设备及系统.241 14 水工设施及系统.254 15 辅助及附属设施.258 16 建筑与结构26017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264 1
2、8 环境保护.272 19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276 20 消防279174 1范围由于要严格控制中小型凝汽式机组的建设,故在本范围中取消了有关50MW及lOOMW凝汽式机组的内容,但采用洁净发电技术时除外。175 3总则3.0.1 本条文重点阐明了本规程的编制目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修订后的条文要有助于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火力发电厂的建设提出了更为切合实际的要求,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0.2 为适应今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形势,要求在设计电厂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发电厂市场竞争能力。3.0.3 由于发电厂建设投资
3、方式具有多样性,原有的发电厂设计程序已发生了变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项目,通常的设计程序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引进外资的项目,增加了一个补充可研阶段(原初步设计中的预设计阶段)。随着投资方式的变化,常规的设计阶段划分可能还会有变化,所以本条文将设计程序的详细描述删除,仅写出原则性的规定。3.0.4 对直接利用外资的工程或成套引进设备的工程,本条做出了这些工程可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规定。3.0.5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条文规定了国家对双控区环保的原则要求。3.0.7 本条文中“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目前是指容量为300MW及以上的亚临界参数机组。随着生
4、产600MW机组能力的扩大,超临界参数机组的发展和国产化工作的不断推进,600MW机组和超临界参数机组在电网中的比重必将逐步提高。3.0.17 “参考设计”和“典型设计”是广大设计人员多年设计经验的总结,对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厂的设计方案也将多样化,所以本条文规定为,应在设计上不断有所创新,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176 4厂址选择4.0.2 电力行业对大型发电厂实行新型管理办法后,职工实际定员已大幅度地减少,加之房改政策的出台,使解决职工住宿和生活的问题相应弱化,因此不再提出厂址靠近城镇的要求。4.0.5 为与GB50210防洪标准实施分级
5、防洪标准的要求取得一致,本条将发电厂按其规划容量的不同划分为I、E、田三个等级(相当于按常规划分的特大、大、中型三级,小型级另有技术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防洪标准,且以表格方式(表4.0.5)表示。1998年8月至9月间,我国三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而火电厂厂址没有发生大的问题,说明原有的防洪标准总体水平是适当的。对位于风暴潮严重地区、规划容量大于或等于2400MW的海滨发电厂,规定了重现期为200年一遇的高水(潮)位的标准,这是根据上述国标规定的原则和华北电力设计院提出的火力发电厂分级及防洪标准研究专题报告确定的。风暴潮严重地区,一般指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沿海地区。受风、
6、浪、潮影响较大的江、河、湖旁发电厂,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原规定“可参照海滨发电确定”。但由于江、河、湖旁发电厂实际上没有如海边区域那种的波浪样本,常用风推算浪,因此修改为“加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以便于操作。关于防涝围堤堤顶标高,原规定是按历史上出现的最高内涝水位确定。为与防洪标准一致,均以频率作为控制标准,本次增加了按“百年一遇的设计内涝水位”设计的规定。在初期工程中如何建设围堤的问题,原规定只提出要求一次建成,未对建设规模作出具体规定。为保护发电厂厂址资源,保证初期工程建设的安全,增加了“按规划规模”一次建成的规定。177 4.0.7 本条规定了确定厂址地震基本烈度时除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
7、图(1990)外,还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该法于1997年12月29日经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通过,并以第九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试行。根据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本条第3项规定的规划容量大于2400MW的发电厂,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提到的“重大建设工程”。本条中的“地震烈度区分界线附近”是指分界线两侧各8阳1以内的区域。为使地震评价的提法更为适宜,以“地震安全性评价”替代了“危险性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厂址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化等进行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是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
8、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态参数和基础资料。经审定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确定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一般情况下,火力发电厂只需要进行烈度复核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条文中提出以烈度复核为主。本条增加了对地震加速度取值的规定。地震加速度取值,是指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取值。地震加速度取值是根据建设部文件建标1992419号和电力勘测设计技术通报(总字第三十三号)关于涉外电力工程地震加速度取值的若干规定提出的。4.0.11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煤炭蕴藏量丰富,但矿区附近大多缺水,若要建设矿口发电厂,必须采取节水措施。空
9、气冷却的机组比常规冷却方式可节水65%以上,因此做了如条文的规定。4.0.15 本条第二款是根据国务院国函19985号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批复的要求规定的,做出了“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不应在大中城市的城区及其近郊178 区新建燃煤电厂”的规定。关于“近郊区”的含意,在各城市规划中将有具体规定,届时可按工程实地收资了解。179 5总体规划5.1一般规定5.1.2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发电厂全厂用地数量应不起过现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在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运行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经充分论证,应进一步压缩电厂
10、用地规模。5.1.3 随着火电厂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地基处理工程的难度加大,因此,增加了“合理利用地质、地形条件”的内容。此外,增加了发电厂总体规划应体现符合环境保护和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标准的要求。5.1.4 通过对全国35个发电厂厂区绿地率的调查分析,考虑到火电厂环保要求的提高,综合厂区用地指标及场地利用指标的分析,将厂区绿地率提高至不宜低于15%。考虑到脱硫电厂脱硫吸收剂贮存场,主要堆放物为石灰,其堆放场地亦属于粉尘飞扬区域,需要采取防尘措施或植树分隔。对风沙较大地区的发电厂,在条件适宜情况下,设厂外防护林带,对改造电厂小气候,改善水土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本条文增
11、加了有关内容。5.1.5 本条根据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对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的有关内容做出了规定。5.2厂区规划5.2.1 本条规定了厂区规划的原则,同时规定在厂区固定端集中布置行政管理和公共福利建筑,对于简化管理过程、节约用地有较大的意义。180 5.2.2 主厂房的固定端区域一般是人员较集中的地区,有条件时宜便于通向城镇,以方便人员进出和避免穿越扩建端施工区。采用直流供水时,为缩短循环水进、排水管沟,减少基建投资和节约能耗,主厂房宜布置在靠近水源处。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凝汽器(即散热器),般布置在汽机房A列柱外侧场地上。空冷凝汽器一般顺汽机房纵向
12、排列,其冷却效果受风向和主厂房挡风的气流变化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主厂房的朝向问题,使空冷凝汽器在夏季能较好地散热。为鼓励有条件的发电厂购买成品氢,因此将制氢站改为供氢站。根据环保要求,电厂排水应体现清污分流原则,并考虑排水的复用。5.2.3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按当某一建筑物起火后20min内消防人员能到达火灾现场,在火灾时温度约达800的条件下,考虑消防扑救需要确定的。在火场lOm范围内温度太高,消防人员经受不住,而消防水枪的水柱射程一般达lOm,故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定为lOm。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的防火间距,而发电厂的烟
13、囱、枝桥等的耐火等级与厂房相类似,故按上述建筑物的防火间距选用。表5.2.3中的有关防火间距是根据现行的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结合发电厂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并考虑了以下因素:1 屋外配电装置,贮存褐煤的贮煤场,均按有可能散发火花的地点考虑,并据此确定同甲、乙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2贮氢罐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按贮氢罐总贮量小于或等于1000m3考虑,贮氢罐总贮量是以贮罐的总水容积(m3)和其工作压力(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比值的乘积计算的。3 油处理的露天油库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按油库总贮量小于或等于1000m3考虑。汽轮机袖的闪点按小于或等于180考虑,变压器油的闪点按135考虑。181 4点火油
14、罐与建筑物的间距按油罐总贮量小于或等于5000m3考虑,这类油一般为重柴油,故其闪点大于或等于60。表5.2.3中的有关发电厂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系考虑了下列因素:1 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与屋外配电装置的间距根据有关专题研究分析,在风速为9m/s12m/s的情况下,粉尘主要落在50m以内的地段,为了防止由于煤尘污染引起的闪络事故,减少屋外配电装置的清洗次数,规定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与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值距离为50m。2根据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贮煤场与13级建筑物的间距为8mlOm,这对防火间距来说是够了,但从卫生防护的需要来看,宜适当增加一些,本表根据发电厂的运行需要将间
15、距增大至15m。3 自然通风冷却塔与13级建筑物的间距为20m。这是由于自然通风冷却塔装设除水器后,根据工程实践证明,塔顶的飘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冷却塔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闰距,要考虑热力和噪声的影响。对室内最高容许连续噪声要求严格的主控制楼、单元控制楼和计算机室等建筑物,按国内对冷却塔噪声的实测资料,冷却塔距上述建筑物3035m时,即能满足要求。对室内最高容许连续噪声要求一般的建筑物,采用2025m。4 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力通风冷却塔与屋外配电装置之间的间距,从进一步减少水雾对屋外配电装置的影响考虑,确保安全运行,仍分别采用40m和60m。5 自然通风冷却塔之间的距离为0.5D,其中D为逆流
16、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口下缘塔筒直径。两相邻塔直径不同时,D取较大塔的直径。6考虑到煤尘对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自然通风冷却塔与贮煤场的间距宜大一些,故采用25m30m。182 表5.2.3中的有关平直线地段的铁路与丙、丁、戊类建筑物的间距取自GBJ12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道路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取自GBJ22厂矿通路设计规范。随着我国300MW级及以上机组电厂在设计、施工安装、生产运行方面的日臻成熟,表中的部分间距标准经充分论证,存在合理压缩的可能性。目前,DL5032总图与运输设计技术规程正在修编,该间距标准将根据修订后的DL5032总图与运输设计技术规程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5
17、.2.5 码头宜布置在循环水进水口的下游,码头与冷却水进排水口之间的距离一般与河势、海流、设计船型等综合因素有关,可通过模型试验,计算及论证确定。5.2.8 进厂道路宽度按工矿道路三级标准宜为7m,考虑到厂内主干道宜与进厂道路宽度相协调的要求,因此厂内主干道宽度宜为7m。“困难情况”是指当次要道路采用推荐宽度会引起较大工程量时。对重件码头引桥至主厂房区的连接道路标准,要视大件运输方式合理确定,如采用滚筒托运或采用大型平板车运输时,其所要求的道路宽度有所不同。据统计,一般道路宽度标准在6m7m之间。5.2.12 本条引用了前一章设计高水位概念作为主厂房区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确定依据之一。5.2.1
18、3 条文规定当厂区自然地形的高差大于3%时,可采用阶梯式布置,这是由于场地整平设计地面坡度不可能很大,否则会给生产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如采用大面积的较缓的场地整平设计,将会造成土石方工程量过大。实践证明,在自然地形坡度为3%及以上时,采取阶梯式布置是合适的。5.2.15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生产建筑物的底层标高宜高出室外地面设计标高150mm300mm的规定是合适的,可防止因建筑物沉降而引起地面水倒灌人室的可能。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少雨干燥地区,可采用下限值。183 5.3厂区外部规划5.3.1 发电厂的厂外部分规划,主要是指厂区外一些设施的合理布置。厂区外的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水
19、工设施、灰渣输送和处理设施、输电线路、供热管线、生活区和施工区等。厂区外部规划是在选定厂址并落实了各个主要工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在已定的厂址条件和工艺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发电厂的规划容量全面研究、统筹规划,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5.3.2 本条系将厂外交通部分有关内容进行汇总。近些年来,随着电厂运量的增加,电厂接轨站改造工程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铁路部门运量规划偏差较大,导致站场规模亦偏大,设备、股道利用率低,在第1项中增加内容的目的是强调接轨站的改扩建要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能力,要以电厂部分运量的增加作为改扩建方案设计的基础。考虑到矿口电厂临近供煤矿点,一般均有铁路及公路运输条件,因
20、此应通过方案比选确定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或提出来用联合运输方式的合理运量比例。考虑到部分厂外专用道路有装卸检修设备及管道要求,因此推荐采用4m。连接生活区的道路宽度推荐采用7m是考虑到该道路要满足职工通勤安全需要,当长度较短时,尚考虑了自行车行驶条件。专用运灰道路及运煤进厂道路的标准应视运量、行车组织及运卸设备出力大小、车型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5.3.4 发电厂的防排洪(涝)规划设计关系到长期运行的安全和满发,在工程设计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减少建设费用和用地,应充分利用既有防洪(涝)设施,同时宜根据自然条件和安全要求,适当选择泄洪掏(渠)、防洪围堤或结合厂区围墙修筑挡洪墙。5.3.6
21、发电厂的配电装置过去均布置在厂区范围以内,但随着电厂容量的增大,出线电压等级的提高,高压配电装置的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这往往会给厂址选择和厂区布置带来困难,另184 外,在某些条件下,配电装置脱离厂区布置,适应网厂分开的原则,对电力系统设计和布局是有利的,为了满足总布置要求,对系统布局有利,以及方便大型电厂的运行管理,条文明确220kV及以上的屋外配电装置有必要时可脱离厂区布置。5.3.8 为适应职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电厂生活社会化的有关要求,在有条件地区鼓励电厂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购买商品住房,不再设独立生活区。5.3.9 对施工场地排水及施工通道应尽可能地结合永久设施修建的要求,以减少投
22、资费用。考虑到施工排水有其特殊性,当条件允许时,为避免与厂区排水系统的相互影响,宜单独布设。185 6主厂房布置6.1一胆规定6.1.4 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及便于检修的前提下,可采用两种及以上规格的柱距;对模数的要求,仅限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现浇方式施工时,柱距可以灵活。6.1.6 厂区地形对主厂房的布置影响较大,厂区地形不平或高差较大,往往要考虑主厂房是否要阶梯布置,但对大容量机组,主厂房不宜阶梯布置。设备特点对主厂房布置也有重要影响,这主要指锅炉本体的形式(露天、紧身罩封闭或屋内式)、磨煤机的型式、高压加热器采用立式或卧式、汽动给水泵的小汽轮机排汽是否进人主凝汽器等对主厂房布置的
23、影响。施工条件对主厂房的影响,主要是指施工时的大件运输与吊装、施工机具、施工程序与进度对主厂房布置的要求。6.2布置形式6.2.1 对于常规的主厂房布置,根据对200MW、300MW和600MW机组主厂房通用设计、参考设计的统计计算,主厂房的可比容积(包括锅炉炉前运转层以下部分、煤仓间、除氧间、汽机房和炉侧的集中控制楼等)不超过下列数值:200MW机组为0.70m3/kW;300MW机组为0.58m3/kW;600MW机组为0.39m3/kW。近年来,在引进设备国外设计的电厂及一些设计院正在进行的2000年示范电厂的设计中,为了减少主厂房容积,缩短机炉之间的管道长度和电缆用量,采用了多种布置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5000 2000 条文 说明 火力发电厂 设计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