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 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历史试题一、单选题(选择题每题 2 分,24 题,共计 48 分)1.1.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扩大了疆域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弊端是导致地方分裂割据,而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故 D 项正确;AB 项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共同之处,排除;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故 C 项排除。2.2.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
2、三帝的历史叙述叙述 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清世宗实录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清高宗实录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2 -D. 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 “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
3、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万机之劳贳力”中可以看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非常勤政,对全国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乾纲独断,反映出君主专制度的强化,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贯彻” ;君主权力的集中,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错误,错在“主要方式” 。3.3.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B. 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D. 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答案】C【解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手工业领域,不是农
4、业领域,故 A 错误;大量的雇农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 B 错误;雇农有长工、短工、月工、日工,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故 C 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 D 错误。故选 C。4.4.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他们被列入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A. 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目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 限制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D. 减轻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答案】D【解析】佃农由“豪强地主家籍”到“取得封建国
5、家编户”说明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了,故 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掌握了更多的土地,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佃农身份地位的提- 3 -高,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故 B 项错误;佃农取得独立的户籍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 C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佃农由“豪强地主家籍”到“取得封建国家编户” ,由此判定答案即可。5.5.据周礼考工记载:“攻术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技术先进B. 产品丰富C. 规模化生产D. 分工细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
6、可知,当时木工、金工、皮工生产及调色工、刮摩工、抟埴工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项说法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点睛: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6.6.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
7、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 “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 4 -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 C 项正确;AB 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 D 项排除。【点睛】材料“从 1540 年到 1644 年这一百年间” “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
8、国”是解题的关键。7.7.明朝北方边境的粮草供给交给普通商人做,政府省去路程上的消耗。粮草生意风险大,利益小,于是明政府就给往北方边境输送粮草的商人发放“盐引” ,让商人们合法地从事食盐生意。这样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商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这反映出A. 明朝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遇到挑战B. 官督商办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形式C. 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明朝北方边防空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但在实践中“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抑商政策受到挑战,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而非政府参与经营,与官督商办无关,故 B
9、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但明朝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政府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风险而让商人参与,没有体现出北方边防空虚,故 D 项错误。8.8.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而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将演说者直接赶下台。这说明,古代雅典A. 全体居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B. 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C. 全体人民享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D. 公民大会发言人缺乏相应资格限制【答案】B【解析】根据“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
10、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可知,雅典公民有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B 正确;只有雅典公民才享有雅典民主权力, “全体居民” “全体人民”表述错误,排除 AC;材料强调雅典民主制度的平等,而- 5 -非强调“发言人缺乏相应资格限制” ,排除 D。9.9.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 ,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C. 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
11、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 “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 ,表明罗马法相对于人民或全体市民,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C 正确;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 A;“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没有体现特定群体,排除 B;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说明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 D。10.10.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A.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B. 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12、C. 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D.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因为工业革命产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 C 项正确。商业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不符,排除 A。B 项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但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确立了统治地位,而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排除 D。11.11.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国王不经选举产生,掌握着国家的
13、行政大权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 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享有有立法权- 6 -D. 德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议会产生对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法国议会是参众两院组成,负责立法权,故 C 正确;英国国王不负责行政大权,该权有首相负责,故 A 错误;美国总统受到议会和最高法院监督,故 B 错误;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 D 错误。12.12.1789 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 1 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这说明此修正案A. 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
14、用B. 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C. 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D. 强化了对人权的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反映出美国宪法修正案对美国国会权力的限制,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宗教对政治的作用,故 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议会权力的限制,而没有体现出对议会权力的制衡,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人权的保障,故 D 项排除。13.13.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归纳知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在总结和归纳历史事件的程中找到了以下历史线索,其中各项历史事件之间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 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洋务运动B. 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成戊变
15、法C.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答案】A【解析】A 项应为工业革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所以选 A 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搭配均符合题意,排除。- 7 -14.14.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 、 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 ,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 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 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 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
16、结的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体现出当时中国人以夷制夷的心态,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治外法权”对中国司法的危害和清政府的软弱,故 AC 项排除;“治外法权”是鸦片战争后丧失的,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故 D 项排除。15.15.1914 年 9 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 ,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 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 12 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8 -A
17、.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答案】C【解析】材料“1914 年 9 月” “这张图里中国小孩居世界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千年帝制而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信心与自豪,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故 B 项错误;1917 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 D 项错误。点睛:图片型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
18、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做好这类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特别是突出对题目提供的图片进行仔细分析,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1、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 9 -外延。2、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16.16.蒋介石说:“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
19、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蒋介石承认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地位B. 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C. 蒋介石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D. 仍然没有抵抗的意图【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可知,蒋介石认识到中国抗战是一场持久战,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项排除。B 项与史实说法不符,国民政府实行的是片面
20、抗战路线。从材料“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可知 D.项仍然没有抵抗的意图说法错误。点睛:本题抓住“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联系抗日战争的史实即可得出答案。17.17.1854 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归各省掌握。1894 年的关税比 1864 年增长了近 2 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 1/7 左右上升到 1/4 左右。此举反映了A. 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开始逐步丧失B.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加深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开学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