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镇原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寄语: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半小时的旅程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
3、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 2 -生了巨大影响。19
4、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 ,力倡“二重证据法”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 ,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5、。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
6、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
7、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诗歌阅读。(一)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 4.5 题。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杜 牧 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下列
8、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胜败兵家事不期” , “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 “包羞忍耻是男儿” ,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 “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D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5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二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断章- 4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 ,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学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
10、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D.在“楼上人”的眼里, “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 “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7.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6 分)(1)一幅是_。(2)另一幅是_。主旨:_3、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 811 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
1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 5 -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
12、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8.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沛公安在? 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9. 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3 分)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 约为婚姻。 1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
13、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11.划线句子翻译(10 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
14、1214 题。- 6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 ”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i 呆) ,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镇原县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