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领悟】人生的岁月很有限,我们要珍惜时间。 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道德经) 【译文】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领悟】人人都要修身养性。,国学讲堂,导入阅读,七律游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之香荔园 慕 尧翠顶山上满山荔枝,成为大屏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正值荔枝成熟季节,弯枝的硕果,远
2、看宛如满山焰火,着实诱人。漫步其间,确有“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感觉。故为诗以记。红橙满树焰飞光,但闻园中尽溢香。难怪东坡思果恋,方知肥美欲其忙。,岭南福地天然艳, 翠顶山头土冒芳。 暗怨游人匆过客, 不能长久荔枝尝。 【注】园:指香荔园,即大屏嶂翠顶山上的荔枝园。 肥美:肥美人,杨玉环的俗称。,一、相关链接,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科普作家。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贾祖璋撰写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新中国成立前写有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一书。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是他的代表作。 贾
3、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多姿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融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为一体,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优美的文学性和艺术性。,1.走近作者,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枝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2.背景解读,3.文学常识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就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
4、文学的情趣,对于我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综合素质都很有意义。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而又兼具杂文的犀利、议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答案:zng xio l lo co gng d z q z bo dn p pa,答案:b/b k/qio zi/zi jn/gu,(2)多音字,答案:贮/伫 阙/阕 籍/藉 浆/桨 蘖/孽 娇/矫 蒂/谛/缔 绽/锭/淀,2.据音写字,3.成语梳理 (1)不了了之: (2)钻牛角尖:,答案: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了结,结束。,答案:比
5、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3)劳民伤财: (4)因地制宜:,答案: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答案: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局部揣摩 1.【对应考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共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本文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如下: 第一部分(111节):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的特点。 第二部分(1215节):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
6、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和希望。,参考答案: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不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挈全文。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所以,引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2.【对应考点:分析语段的作用】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3.【对应考点: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文章引用的材料很多,特别是一些古诗文。这些古诗文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参考答案:古诗文引用起到如下作用:充实文章。增添了文学趣味,如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如徐 的
7、诗句,形象说明了荔枝膜的形态轻盈,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形象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征。,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再含蓄的作品,也有隐秘的情感流露;再严谨的说明文,特别是科学小品文,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说:“一个作家要做的,就是发现我们心中最大的隐痛,耐心地认识它,充分地揭示它,自觉地使它成为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身心的一部分。”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除了向读者介绍荔枝之外,有没有“最大的隐痛”?如果有,那么贾祖璋的“最大隐痛”是什么呢?,三、探究争鸣,思路提示一:文章开头作者说他“只知道”“实在无法理解”“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只好不了了之”等,“只”“实在”“
8、也”“只好”等虚词的连用说明不光作者对鲜荔枝一无所知,而且老师对鲜荔枝也知之甚少,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物质贫乏,生活贫穷。作者以当年所经历的物质贫乏的生活体验,向我们传递了自己曾经的苦涩回忆。,思路提示二:最后一段。“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应该能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这样不仅和杜牧诗的内容形成强烈对比,看出作者对前方、对未来充满信心,还激发出人们对如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出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9、 思路提示三:“十年浩劫”之后,诞生在钱塘江畔、热爱自然、嗜爱观察的贾祖璋先生与广大的人民一起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也吹开了作者内心蕴藏的情感,他为荔枝而情动,有着强烈的生活之爱,对祖国的明天充满着希望。正如作者所言,当下,荔枝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可口美味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定会让大多人享受到荔枝的鲜美。尤其是引用苏轼的诗,借以展示现代荔枝生产的美好图景,赞美社会主义,传达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如何围绕荔枝进行说明的?,四、主旨归纳,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外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历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专题 科学 光南州 六月 荔枝 课件 苏教版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