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2 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二、教学新课野 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2颔联和颈联
2、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
3、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2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 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了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生 2:我也喜欢这两句。 “历历” “萋萋”两个
4、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生 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两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2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 ”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4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反衬手法,传达
5、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三、板书设计黄鹤楼 愁鹤 去 楼 空白 云 悠 悠 晴 川 草 树日 暮 乡 关 )使至塞上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2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唐诗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