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阶段性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阶段性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阶段性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60 分)1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解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揣摩兴亡更替、荣辱盛衰的规律。历史既有着惊人的相似和轮回,也有着新的变化和发展。不知道历史,不明白客观规律要不得,但是完全相信故去的经验和办法,也不见得行得通,故选 D 项。A 项错在“历史可以重演” ,B 项错在“不能以史为鉴” ,C 项错
2、在“无须学习古人” ,因此排除。答案:D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中“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知,在春秋争霸战争中,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并且县的地位比郡高。县的出现比郡早,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选 A 项。答案:A3商鞅变法以农求富,以增强经济实力,下列与之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解析:B 项反映的内容是军事方面的改革,与增强经济实
3、力、以农求富无关。答案:B24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根据题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 D 项。答案:D5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解析:本题
4、主要考查秦国的法律。从材料可知,秦国的法律规定: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与父母分居,否则就要受到“倍其赋” “分割财产”等处罚,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分析选项,A 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 项与史实不符;D 项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出现的,故排除。所以应选 C 项。答案:C6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D封建城市的兴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战国时期改革的本质特点是确立
5、封建制度,新兴地主夺取统治权,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君臣位置的更替,据此分析可知 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 项。答案:B7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3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这些措施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 C 项。答案:C8春秋战
6、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B 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 项与 D 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 A 项正确。答案:A9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途径。下列改革实现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的有(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俄国 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C D解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
7、记忆与理解的能力。该题中的关键要求是“解放生产力或推行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 ,所以根据史实,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化改革,俄国与日本的改革属于近代化改革,四项都是,故D 项正确。答案:D10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 ,或者称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 4 年(前 569 年),土可贾(买)焉。 ”这一记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 569 年,土地可以买卖。这一时期正是春秋时期。因此反映
8、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答案:C11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4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平阳君赵豹看来” “牛田” “水通粮” “令严政行”可看出,A、 B、D 三项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C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因此选 C 项。答案:C12
9、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的改革有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初税亩等,与此相比较,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行县制,触及了上层建筑,答案为 D 项。答案:D13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推行县制 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 D焚烧诗书解析:旅店拒绝商鞅投宿,是因为
10、害怕被牵连而受到严酷法律的惩治。答案:B1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 ,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解析:C 项和 D 项不符合材料及李悝变法的史实,战国处于封建社会形成、各国极力通过变法加强地主阶级专政和中央集权时期,所以 A 项不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变法 阶段性 测试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