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掌握近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近代影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状况。3掌握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表现,理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 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外国人办报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3国人办报(1)开始:1873 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
2、新报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等。(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2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内因(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 世纪 20 年代初。(2)外国人开办:1923 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3)国人自办192
3、6 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7 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 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产生:1896 年 8 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3电视事业
4、(1)起步:195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1978 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 1978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3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 2008 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
5、均水平。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主题 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1报刊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
6、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说明了外部原因, “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
7、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示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2影视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 1909 年大公报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 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 “看欧美
8、各国的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问题思考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 电影。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3互联网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史料二史料解读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负面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
9、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5(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报” “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
10、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2)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2)应对之策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
11、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6生活,消磨闲暇时
12、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1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考点】报刊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大众 传播媒介 新学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