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1.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C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猛烈爆炸D “釜底抽薪”可理解为通过清除可燃物来达到灭火目的2下列有关资源正确的是( )A.我国的纯碱资源比较丰富,可以用纯碱来制取大量食盐.B.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铜、铝、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 3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书、档
2、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4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煤燃烧无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污染 C.臭氧空洞 D.沙尘暴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 B油锅着火时,用水灭火C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锁头 D用过的菜刀涂食用油防锈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 图 图 图A在有图标识的场所,我们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危险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C图所示的原子所属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D用吸氧的方法克服高原反应27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3、的物质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一氧化碳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石油分馏 C煤的干馏 D食物腐败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由图 a 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 b 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 CO2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10从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天然气11下列处理方法恰当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C室内放一盆水,以防煤气中毒D发
4、生火灾时,直立行走,大声呼喊1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 MnO2对 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3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14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一旦有人触电,立即
5、用手将人拉开脱离电源B楼房下层起火难以扑灭时,可考虑迅速从阳台用绳索下坠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厨房里天然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并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1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包括海水、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其中陆地咸水大约占 0.97%B石油分解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C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可减少环境污染二、填空题16生活中有化学(1)请提出符合“低碳经济”的生活措施:;(2)氢能源的优点是;(3)如何防止铁生锈;(4)如何检验深井是否缺氧17教材上有一习题:“设计实验证明甲烷
6、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 1 中的 A) 。请根据图中装置完 成以下各题:(1)要将 A 中的气体通入 B 装置中,应选图 2 中的(填序号) “注水装置” 。(2)B 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元素,依据是;将 B 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元素。(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填“能”或“不能”)。4(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18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付诸行动,节能减排已成共识。
7、(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_(填序号)。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少用手洗C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2)研究表明,利用垃圾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每燃烧 1t 生活垃圾可以发电 225 kWh。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位于某市的垃圾发电厂有 2 台功率均为 7.5l03 kW 的发电机组。若这些机组平均每天工作 12 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_吨生活垃圾?19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1)青岛市采用 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相继投入使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
8、学方程式:(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例如,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所示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序号)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B、乙烯的化学式为 C2H4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4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如图是家用豆浆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5(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属于单质的是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3)属于有机合
9、成材料的是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4)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_; (5)用操作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_操作。三、推断题21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A 是一种绿色固体,B 是一种黑色固体,H 能和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H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反应。(2)B 的化学式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H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5)H 的用途有_(写一点即可) 。22已知 A、B、C、D、E、F、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10、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 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 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6(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 、D 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E 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 _ (4)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合” 、 “分解” 、 “置换” 、 “复分解” ) (5)B 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 四、实验题23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粗盐提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I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1
11、)上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填序号) ;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的气体制备,其中的化学方程式为。II乙同学抽签并完成实验后,监考老师要他回答如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3)粗盐中除混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通常还含有 Mg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MgCl2可以加入适量的试剂是。(4)如图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错误操作是,烧杯的实际质量是 g。24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7(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步骤 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
12、,再分别放入 80和 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 2:将装置按照 abcd 连接后,关闭 K2,打开 K1,将 A 中的液体滴 入 B 中 ,观 察 到 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 骤 3: 立 即 , 观 察 到 乙中白磷燃烧。 步骤 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 步骤 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2)研究 NaOH 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 NaHCO3溶液步骤 1:在 B 中放入 5 g 变质的 NaOH 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 NaHCO3溶液。步骤 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 K2,关闭 K1,将 A 中的稀硫酸(足量)滴 入
13、 B中 , 充 分 反 应 后 , 待 装 置 冷 却 至 室 温 , 测 得 丙 中 液 体 体 积 为 V1。步 骤 3: 将 B 中 样 品 换 成 5 g 的 Na2CO3固体, 重 复 上 述 操 作 , 最 终 测 得 丙 中 液 体 体 积 为V2。 步骤 2 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接口序号) 。 步骤 3 的实验现象是_。 若 V2 = 5V1,5 g NaOH 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 NaOH 的质量为_g。五、计算题25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 ) ,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 2),负极材料是金属
14、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 2(固)2H 2SO4Pb=2PbSO 4(固)2H 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1)电瓶在放电时,_能转化为电能。(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 1800 g,内装 36%的稀硫酸 1200 g,当有 310.5 g 的8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_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最后结果精确到 0. 01%)26用电石(主要成分为 2Ca)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
15、钙 9.5%,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请完成:(1)乙炔( 2H)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聚氯乙烯属于_材料(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或无机非金属或复合) 。(2)100kg 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 kg。(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 196kg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 ,求至少需要这种电石渣的质量_(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1参考答案1D【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应浇水,因油的密度比水小,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 A 方法错误;B、氮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应
16、选用澄清的石灰水,B 说法不正确;C、可燃性气体与支持该气体燃烧的物质混合,遇明火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而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 说法不正确;D、 “釜底抽薪”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D 说法正确试题分析: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分析;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试剂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结合爆炸的条件分析;根据“釜底抽薪”中“薪”属于可燃物分析.考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灭火原理和措施;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2C【解析】大
17、量的食盐主要来自海水或食盐矿,A 错误;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 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其中钨、钼、 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B 错误;一般来说地下的油气藏都是油气共生的所以 C 正确;淡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可利用的不到 1%,D 错误;所以答案选 C。3C【解析】A、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 A 错误;B、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打开排风扇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 B 错误;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口鼻,故 C 正确;D、油
18、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 D 错误故选 C【点评】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就能解决此题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可以根据煤燃烧时的现象及其生成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可能导致酸雨;B、煤燃烧时发光,可能会造成光污染;C、煤燃烧生成的物质有些可能会破坏臭氧层;D、沙尘暴与煤燃烧无关。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点评:掌握燃料燃烧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再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与煤燃烧的一些现象分析解答即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 单元 燃料 及其 利用 检测 解析 新版 新人 201901172111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