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2含解析新版仁爱版20190117293.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2含解析新版仁爱版2019011729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2含解析新版仁爱版2019011729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 U 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活性炭 B 氯化钠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由于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
2、出蚁酸) ,可用肥皂水涂抹以减轻疼痛;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亚硝酸钠,因此不能食用。A B C D 3 取 70g 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 10g 水,析出 4g 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g B20g C24g D56g4在抢救大出血的病危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 0.9 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 ) ,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 (即无机盐的含量)为 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 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来的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都为 0.9纯属巧
3、合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认识的关系D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A 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 t 3时,将 40g 乙加入 100g 水中可得 l40g 溶液D t l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6右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BA、B 两种饱和溶液都从 t3降温到 t2,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BCt 1时,用等质量水配制的 A、B 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ABDt 2时,100g 饱和溶液
4、A 和 50g 饱和溶液 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7下列物质中,当温度升高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是( )A、 B、 C、 D、aOH()2KN3alNHCl48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二氧化碳无毒,但也有可能使人死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含碳原子个数一定相同A B C D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 饱和溶液的质量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大C 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溶液D 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
5、比不饱和溶液的要多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C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11下列操作通常能加速固体的溶解,又能改变其溶解度的是(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把固体研碎12从 100 克 15%的 NaOH 溶液中取出 20 克,将剩余溶液与原溶液进行比较,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 1C 时,甲、乙各 30g 加入到 7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6、Bt 1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 2C 时,在 100g 水中加入 60g 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Dt 2C 时,分别在 100g 水中溶解 20g 甲、乙,同时降温,乙先达到饱和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15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可
7、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B 当 t1丙D 将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 10g 水,析出固体质量的关系是甲=乙丙二、填空题1620时,向 3 个盛有 5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实验编号 A B C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9 18 27溶液质量(克) 59 68 68(1)实验所得 3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选填编号) 。(2)若将 A 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克。17溶液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1)医疗上常用 09%NaCl 溶液作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
8、质是。(2)配制 500 g 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3)已知 KCl 的溶解度 20C 时为 34 g,40 C 时为 40 g。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5B 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AE 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填序号,下同)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18某同学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做有关溶液实验,依据表格回答问题。(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a 为。(3)将烧杯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要加水 g。(4)若使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可继续_(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硝酸钾B再加 10g 水
9、C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D升温到 30E. 加入 100 g 3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再恢复至 20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完成下表: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分子的运动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烧杯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硝酸钾质量/ g 溶液质量/ g 20 50 10 60 20 100 30 a 20 100 36 131.6 30 100 45 1456分析本实验需要控制:集气瓶规格相同;_相同。本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有_。本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_接触。(2)某化学学习小组
10、在实验室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g;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左盘,应_(填字母)至天平平衡。A增加氯化钠 B减少氯化钠 C向左移动游码 D向右移动游码把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1g/cm3)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若俯视读数,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4% 。20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1)碘酒是医院常用的消毒药品,碘酒中的溶剂是。(2)M 和 N 两种
11、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 2时,两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 1时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仍为饱和溶液的是。三、实验题21现有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温度和体积的水,试管编号及相关数据如下表试管编号 A B C水的体积/mL 5 10 10水的温度/ 20 20 507(1)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05 g 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颜色最深的是_(2)再向 B、C 两支试管中加硫酸铜粉末至饱和,则 B 中溶液的颜色较 C 中的_(3)由此实验可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_;_22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
12、骤设计如下: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 10g 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实验温度20 20 20 20 20 20 80固体种类冰糖 冰糖冰糖(粉末)冰糖(块状)冰糖 食盐 冰糖固体质量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溶剂种类水植物油水 水 水 水 水溶剂质量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3)你认为第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专题 物质 溶解 测试 解析 新版 仁爱 20190117293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