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06散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65.pptx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06散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6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06散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65.pptx(1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PART TWO,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六 散文阅读,【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考情总结】,(1)选材特点。近五年的散文阅读以叙事散文为主,如小偷车夫和老头吃莲花的到石码去等,大多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人称。2018年浙江省中考文学类阅读共有四个地区选择了散文,均为现当代散文,而从近五年中考来看,散文阅读的选材呈现多样化,以中国现当代散文为主,兼有外国散文;以名家名篇为主,兼有非名家的作品。选文字数一般控制在8001500字。选文内容侧重“真善美”的引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思想的培养。首先,怀乡、亲情类散文占比较重,如舒婷的到石码去表达了对故乡与父母的思念,程
2、玉宇庄稼乡村写了家乡的美好和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杨慧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其次是关注成长类的散文,如路明关于桥的事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所失去的纯真天性和勇敢精神的觉察与感受;再次是关注其他人情感的散文,如萧红小偷车夫和老头表达了对穷苦善良者的悲悯情怀,老舍吃莲花的表达了对艺术人生的高层次追求。,【考情总结】,(2)题型分值。从试题题型来看,浙江卷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兼有客观选择题。因此,在注重主观简答题解题策略的同时,也要注意客观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试题设置34道,总分一般在1417分之间。 (3)亮点题型。近五年来浙江卷涌现出了众多亮点题型,比如2018年衢州卷对整体感知文章
3、内容主旨的考点用古诗文名句选择的方式考查,开放探究题采用了课内外对比的形式,并将课内部分附录在后,作为提醒;2018年嘉兴、舟山卷在散文考查中突出了文体特点,在内容上重视文眼,在写法上重视修辞和句式,在主旨把握上重视个人感悟;而2018年湖州卷则保持自己的特色撰写批注,另外涌现的一个新题型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走出了命题人提问、考生回答的窠臼,让考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考查能力,展现素养。,一 散文文体知识,二 记叙性散文的基本常识,三 记叙性散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四 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五 常见的写作手法及作用,第1讲 整体感知与核心对比,真题体验,2018衢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
4、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 小偷车夫和老头 萧 红 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直像在牛背上拔了一颗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
5、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锯)?”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
6、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
7、,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去走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注释】 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柈:bn,大块木柴。,【考点一】 分析文章内容、主旨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答案】选A项得2分,选C项得1分,选B项得0分。,【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与主旨的
8、能力。由文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内心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由“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我们可以联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蕴含的意境,则是全文没有涉及的。,【答案】 (1)“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2)“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地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
9、里,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3)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题目要求我们结合“车夫”和“老头”的言行,去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首先需要从文中找出描写“车夫”“老头”的言行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再结合题目提示去分析,如“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分析此句中的“没有不再”这些副词,可以得出“车夫”具有“奸猾”的形象特点。,【考点三】 把握写作手法(环境描写)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3分)夜晚在三
10、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答案】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的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这段文字,分别描写了“天气”“玻璃窗”“蒸汽”“灯”“炉火”等,属于细节描写,对环境的描写显得十分细腻;相
11、较于前文对情节的叙述,这里的描写笔调显得很舒缓,从而使文章的行文节奏张弛有度;同时,对环境的描写,也在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蒸汽”的白,“炉火”的红,也使所描写的画面显得很温馨。只要找准这些答题角度并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即可。,【考点四】 对比课内外文本的核心内容与情怀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4分)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答案】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
12、老王相当长的时间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待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在散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了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而自责羞愧。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觉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
13、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珍贵的良知。,【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对比探究作者的情怀。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这些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无疑都能够让我们深受感动。因为试题涉及了我们教材中学过的文本,解答此类问题,应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从中选取一个细节,并结合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如老王一文中杨绛直接点出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真诚与良知,唯其如此,才打动人心。,【常见题型】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2)用批注的方式写出阅读文本的感
14、受或请用一句诗写出“”的心理感受。 (3)从某段中选择一处,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考点1 分析文章内容、主旨,技法精讲,【答题步骤】 主观简答题: 第一步,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抓住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归纳作者或人物的情感,体悟文本感受。 第三步,结合阅读体验,联想学过的诗句,选择恰当的诗句作答;或用简明的句子先分析内容,再结合主旨作答。 客观选择题: 第一步,阅读全文,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了解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所给诗句的意思,寻找诗句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方面的相似点。 第三步,依据分析,做出选择。 【答题模板】 主观简答
15、题:内容分析+主旨表述。,【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运用提示方法,结合相关描写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的形象。 (3)(人物)有怎样的品格(特点)?请简要概括。,考点2 分析人物形象,技法精讲,【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叙事情节分析概括。在阅读中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品格。 第二步,抓人物描写。抓住对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情感、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标记出人物语言、重点语段。推敲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作为解答分析的依据。 第三步,抓住作者或其他人带
16、有倾向性的议论,或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题模板】 对散文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特点(分析)+特点(分析)+特点(分析)。,【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2)赏析文中画线文字(句子)的表现方法(修辞方法、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考点3 把握写作手法(环境描写),技法精讲,【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语段(句子)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或写作特点。 第二步,结合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或写作特点,分析该语段或句子。 第三步,指出
17、该语段或句子所用手法在主题、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的背景,表现了现实,揭示了。,【小贴士】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有:(1)交代时令(季节)、地点。(2)渲染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表现人物心情。(5)推动情节发展。(6)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常见题型】 (1)作者的“”情感,在文章中也出现过,谁的“(情感)”
18、打动了你?为什么? (2)文章与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 (3)文章中的“”使你想起了读过的哪篇文章(哪本书)?请结合阅读实际列举一例,要求符合本文内涵。,考点4 对比课内外文本的核心内容与情怀,技法精讲,【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对比的角度和内容。一般考查的是对课内外文本的核心内容与情怀的把握,所以应结合题意,阅读全文和课内链接,对比二者的内容与情感,明确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结合文章分析(评判二者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依据题干要求,准确作答。 【答题模板】 观点+文本分析(+实际例子)。,【
19、小贴士】课内外对比题目在作答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但要结合课内外文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在备考刷题时也不妨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与情怀和我学过的哪篇课文相似?,针对训练,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周脉明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工具书新华字典。虽然那时新华字典的定价只有1.1元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天文数字。我家当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如果碰到同学正
20、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等待;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给我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你回家向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对,回家向妈妈要钱,我也要拥有一本自己的新华字典。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可是我那位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当她听我说明来意以后,把嘴一噘:“你用坏了咋办?你向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的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因为妈妈正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
21、到麦田里,只见一群强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拾丢在田间的麦穗。我来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妈妈”,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你妈在前面跟着男劳动力割麦子呢!” 我来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男劳动力,手拿锃光瓦亮的镰刀,弯着腰,排成“人”字形在割麦子。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 还是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又喊了起来:“妈” “妈在这里呢!咋不在
22、家写作业啊?”这时候,男劳动力中间传来妈妈的声音。啊!我刚才看到中间那个割麦子的“男劳动力”原来是妈妈! 只见妈妈本来瘦削的脸被晒得红里发黑,流着汗珠,鬓角的几缕头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脸上,胸前的衣襟湿了半截,正吃惊地望着我。,我的心里顿时觉得涩涩的,没想到妈妈割麦子这么辛苦。为了多挣点工分,她竟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干轻巧的捆麦子、捡麦穗的活儿,而是干男劳动力割麦子的重体力活儿。 “妈我要钱买字典。”我本意不想再提买字典的事,可是口中却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说着,妈妈
23、就把钱塞给了我。 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心情沉重地来到供销社。刚想买字典时,忽然看到父亲正在赊盐,我便替父亲把钱交上了。父亲惊讶地问我:“你哪儿来的钱?” 我撒了个谎:“是妈妈让我买盐的钱。”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第三天中午,母亲割完麦子回家吃饭时,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递到我的手中:“孩子,这回有了这个哑巴老师,咱以后学习就不怕了。妈妈相信你的学习会更好”这时,只见妈妈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父亲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了。 原来,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冲一碗鸡蛋水,以增强妈妈的体力,不然她是不能在麦田里和男劳动力一起干活的
24、。妈妈坚持几天没有喝鸡蛋水,用积攒下的鸡蛋换了钱,给我买了这本新华字典。 我捧着崭新的新华字典,流下眼泪,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学习工具书。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8年08期),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简要赏析下面画线句子的写作手法。(3分) 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3.阅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
25、摩人物心理。(4分) (1)“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2)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4.文中的母亲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2分)5.本文结尾与朱自清背影的结尾可谓异曲同工。请简要分析。(3分) 附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答案】 1.选B项给2分,选C项给1分,选A项给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该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06 散文 课件 新人 20190122365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8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