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蚌埠铁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 三 生 物一、选择题1. 下列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酶和核酸都是含有 N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B. 蛋白质、核酸、淀粉和脂肪都是多聚体C. 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D. 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答案】A【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核酸包括 DNA 和 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四种,核酸是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因此所有酶和核酸都是含有 N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A 正确;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
2、称为单体的多聚体蛋白质、核酸、淀粉是多聚体,B 错误;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D 错误。2. 胰岛素原(一条 86 肽盘曲折叠而成)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是由一个胰岛素基因编码而成,而胰岛素又是由 A、B 两条肽链组成总共 51 个氨基酸。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 DNA 单链都能编码 A、B 两条肽链B. 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也断裂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与空间结构无关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胰岛
3、素的合成,是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 mRNA、再以该 mRNA 为模板通过翻译形成胰岛素原,形成的胰岛素原经过剪切加工成为构成胰岛素的 A、B 两条肽链,即 A、B 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编码的,A 错误;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充分伸展并未断裂,B 错误;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C 错误;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不具有空间结构,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修饰,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D 正确。 - 2 -3. 诺瓦克病毒是引起机体发生急性腹泻的一种单链 RNA 病毒,
4、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组成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5、8B. 该病毒内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 4 种C. 该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D. 被该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的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该病毒含有的核酸为 RNA,因此组成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4、4,A 错误;RNA 彻底水解的产物为 6 种,即磷酸、核糖、4 种碱基,B 错误;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是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蛋白质,C 错误;被该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的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
5、NA,D 正确。4.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 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 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 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开大光圈或换凹面反光镜【答案】B【解析】还原糖与斐林
6、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A 错误;小麦叶片因含有叶绿体而呈现绿色,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B 正确;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C 错误;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所以要将视野调暗以增加对比度,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来实现
7、,D 错误。5. 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 3 -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数量越多B.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与细胞膜上的黑色素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8、。故选 C。【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和成分【名师点睛】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 、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传递)和高等植物之间的胞间连丝。6. 溶酶体具有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的功能,其水解酶的最适pH 在 5.0 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 溶酶体内的 H 的浓度比细胞内其他部位高D.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化学本质
9、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 正确;溶酶体在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因此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B 正确;溶酶体内的 pH 在 5.0 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 pH 在7.0 左右,所以溶酶体内 H 的浓度比细胞内其他部位高,C 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 ,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有分解作用,D 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来源(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来源并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其水- 4 -解酶的最适 pH
10、在 5.0 左右) ,即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B. 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C. 与汗腺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D. 核仁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A【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 错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 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 正确;与汗腺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分泌蛋白,而合成分泌蛋白的直接模板 mRNA 是在细胞核内形成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此功能相适应,胰腺腺泡细胞的核孔数量较多,C 正确;核仁与某种 R
11、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正确。8.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 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D.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答案】A【解析】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 正确;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B 错误
12、;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该细胞内有紫色的中央大液泡,C 错误;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 错误。9.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将降低B. 能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比较发达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D. 除去细胞膜上的糖链,细胞膜的识别能力将下降【答案】C- 5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消耗能量转运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或排出不需要的物质,呼吸抑制剂抑制了细胞呼吸,影响了能量的产生,故 A 正确。固醇类激素属于
13、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故 B 正确。细胞膜上的受体在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时一般都需要但植物的胞间连丝不需要受体,故 C 错误。细胞膜的糖链和蛋白质形成糖被具有识别能力,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辨析能力。10.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B. 组成细胞膜的 A 通常不是静止的,B 通常是静止的C. 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缘故D. 离子跨膜运输方式都如图丙【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
14、:甲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乙物质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丙物质进入细胞是从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综上分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以图中乙物质所示的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A 错误;A 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B 是载体蛋白,可以运动,不是静止的,B 错误;胆固醇属于脂质,其跨膜运输是以甲所示的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缘故,C 正确;离子
15、跨膜运输方式,有的如图丙所示,有的如乙所示,D 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难度稍大。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 6 -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但有酶的存在B. H2O2酶催
16、化 H2O2分解的反应适合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 运用淀粉酶、蔗糖、淀粉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结果可用碘液检测D. 真核细胞内合成的酶都要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和细胞核,不能合成酶,但是有酶的存在,A 正确;H2O2 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会被分解,因此不适合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错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 错误;有些胞内酶不需要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2. 如图所示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
17、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 若 a、b、c 表示酶的浓度,则 abcB. 若 a、b、c 表示 pH,则 cbaC. 若 a、b、c 表示温度,则一定是 abcD. 若 a、b、c 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 cb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a 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 b,最后是 c,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 a、b、c 表示酶的浓度时,abc,故 A 正确;若 a、b、c 表示 pH,在达到最适 PH 之前,则是 abc,在达到最适 PH 之后,abc,故 B 错误;若 a、b、c 表示温度,不一定是 abc,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 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
18、之后,- 7 -abc,故 C 错误;若 a、b、c 表示温度,则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 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B. 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
19、葡萄糖C. 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D. 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气的消耗量较大,表明丙酮酸在线粒体氧化分解;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气的消耗量较小,表明线粒体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气消耗量又较大,表明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综上所述,ABC 正确。该实验没有表明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水是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的,D 错。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20、的网络结构能力。14.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丙和丁合成明显增加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 缺 Mg 将会使甲和乙的含量降低【答案】D- 8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叶绿素、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 错误;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绿素和叶绿素因低温部分分解使其含量降低,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增加,B 错误;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C 错误;Mg 是叶绿素
21、合成的原料,缺 Mg 会使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将会使甲所示的叶绿素和乙所示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D 正确。15. 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和光照以及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 。时间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甲种植物( mgL1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乙种植物( mgL1 )150 110 75 50 30 18 8 8 8 8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 025 m
22、in 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B. 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C. 在 304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D. 上表数据说明,甲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比乙植物强【答案】D【解析】测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反映的是实际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含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含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 025 min 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随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减少,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A 、B 正确;在 3045 min 期间,甲
23、和乙两种植物所处的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保持稳定,但乙种植物所处的玻璃室内 CO2含量低于甲种植物所处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说明此时的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 CO2的能力强,C 正确,D 错误。【点睛】本题以表格数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9 -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玻璃室内的 CO2含量反映的是实际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含量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含量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
24、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6. 细胞周期包括 G1期、S 期、G 2期和 M 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 M 期B. 将细胞培养在含 3H 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核中含 3H 的 DNA占总 DNA 的 50%C. S 期可发生基因突变,M 期可发生基因重组D. 若在 G2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答案】D【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分裂过程中 G1期和 G2期进行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因此核糖体功能最活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蚌埠 铁路 中学 2018 届高三 生物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